涂家台遗址 丰产女神 站在南县南洲镇大郎城村一条土堤上,放眼望去就是一大片青翠的庄稼,细看还能看到寥寥几个在地里劳作的村民。如果不是专家介绍这里就是被列入第七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涂家台遗址,你根本不曾会把这里跟文物保护遗址联系起来。 来到涂家台遗址,益阳文物“国保”行采访组成员试图从这里寻找远古人们在这里生活的痕迹以及该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正当采访组成员之间在交流时,一路过的村民小声跟同伴说:“都说这地下有宝,没错的吧?你看,到我们这里来参观的人,没歇过气。”后来得知这群来“看宝”的成员是记者,他们便争相告知这里发生的故事。 今年61岁的涂光显是涂家台人。他告诉记者们,那一年,考古队员租住了村里的一所房子,白天背着铲子什么的在外面忙活,晚上就把窗户什么的都用被子蒙起来,里面却还亮着灯,“不晓得挖到了么子好宝贝”。为此,他和几位好奇心强点的村民,一到晚上便借口送茶、送水果、送粑粑去看看。这一来二去,便探得了究竟:他们世代繁衍生息的土地里,挖出了几千年前新石器时期的文物。用文物专家的话说,就是发现了上承距今8000余年的彭头山文化,下接距今7000余年的皂市下层文化时期的洞庭湖区新石器时代古遗址。 存疑良久的村民终于有了答案:难怪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有人来这里测测看看,难怪1994年那年村里来了一支队伍一住就是一个星期。 据南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周红波介绍,1999年,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同志到大郎城村调查和试掘收集的标本都属于皂市下层文化晚期。发掘开始时,省考古研究所就考虑能否找到更早的即皂市下层文化中、早期的遗存或彭头山文化遗存和更晚的与汤家岗遗址相当的遗存,以丰富和完善洞庭湖地区早期新石器文化序列,发掘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这种猜测,并用一堆的史实证明:南县境内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大致可分为东、中、西几个区域群,分别以小寄山、涂家台、新湖为群聚中心。涂家台遗址是南县中部地区最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在其周围不到4公里的范围内,还分布有东炮台、茶林山、坟山坪、木新嘴、卢保山、桂花园等多处东周及新石器时代遗址。因此,涂家台遗址在空间上实际具有中心聚落的意义。 “那次发掘面积共240平方米,地层堆积较简单:耕土层、扰乱层(以下有扰乱坑和元明清三朝墓葬4座)、皂市下层文化地层、彭头山文化地层、黑褐色粘土层。发掘房址2座,其中有座长方形地面建筑,西墙往北1.5米,有一直径1.3米、厚0.26米的圆形土台,用文化层土筑成,可分2层,上层土质粘性重,稍纯净,结构紧密、较硬,下层较上层松软,没有发现其他遗迹或遗物可以证明其用途,可能是用于祭祀活动;另一座为居住区的公共活动场所,其特点是在土层中添加大量红烧土而成,并着意铺成三条东西向。专家联想到澧县城头山城址中大溪文化时期有专门烧制红烧土块的窑场,推测涂家台皂市下层文化时期可能有类似做法。”周红波说道。 此外,发掘过程中还发现了彭头山时期墓葬,中间深、两端浅,状如小舟。随葬器物有深腹圜底钵、支座等。其中有1件造型奇特的宗教艺术品,形状略似女性的臀和大腿上部,加双乳于丰臀之上,命名为“丰产女神”,出土时分成两片,一正一反,紧挨着摆在墓葬中部,拼合后发现可能是一球状造型的众多神像中的一组,其寓意可能是感谢上苍赐予了部落众多的成员和丰厚的食物;或者是祈祷上苍庇佑部族更加强大,赐予更多的食物;或许二者兼而有之。“彭头山文化和皂市下层文化是有着直接渊源关系的连续发展的较早时期的新石器文化,它们存在于同一遗址,涂家台遗址是首例。”周红波介绍,虽然有些期段的遗物稀少或缺乏,综合距地不远的钱粮糊坟山堡遗址等处材料,彭头山文化和皂市下层文化序列可基本完善,其墓葬是迄今为止洞庭湖地区发现的最早的墓群。 涂家台遗址反映出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与发展,是洞庭湖区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遗存,在洞庭湖区新石器时代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上承距今8000余年的彭头山文化,下接距今7000余年的皂市下层文化时期,是解决彭头山至皂市下层文化相互连接的重要遗址。距今约6800年的汤家岗文化前期的某些文化因素在这个遗址中有所表现,一些器形表现出皂市下层文化与汤家岗文化的过渡形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