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庐山的主峰碧云峰上,巍然屹立着一座金碧辉煌煌的古庙——雷音寺。它原属于清修寺的附属斋堂,此庙始建于东晋宁康三年(公元375年),是印度高僧石如密陀和中国南派佛教惠远禅师所建。这个附设斋堂,内设钟鼓,当钟鼓之声敲响时,其音如雷,在云霄中声传遐迩,故名雷音寺,此庙为三进式古老建筑,有前殿、大雄宝殿和后殿。素有“云中宝刹,天竺雷音”之称,也有“寺响晨钟,疑是雷音”的盛名。因其形貌酷似拉萨佛,被誉之为江南的“布达拉宫”。据传说:昔日南岳山圣帝曾驾幸此山,并留居三日,有仙人报知黄帝,帝召祝融责之曰:“此山乃我封禅结盟之处,汝何占据此山?一山岂能居二帝耶?”圣帝无奈,故而再迁衡山,在搬迁中由于前后照应不周,佛钟刚运至岳麓上空时,忽听雄鸡唱晓之声,佛钟跌落于山上树桠中,从此便有岳麓“飞来钟”的传说。因此,雷音寺被誉之为“圣帝故殿”,在民间留下了许多神奇的轶闻。雷音寺,历代以来,名僧辈出,神像繁多,是湖南最古老的寺庙之一。据说,清代道光进士,后封湖北巡抚,文忠公,太子太保的胡林翼,在家守孝期间,于道光二十二年春,曾登临此山,给此庙书写了一幅对联:“熊耳凌云,重重浩气冲霄汉;湘山览胜,历历风光入画图。”此联文景相融,且嵌熊湘二字,堪称绝妙之作。由此可见此庙当年的壮观情景。雷音寺,自明清以来,曾三次毁于火患,屡毁屡建,清代咸丰年间,由内阁中书舍人蔡用锡,字荣凡,再度募资重建,改为两进寺庙,移“真武祖师”菩萨于寺内,更名“祖师庙”。民国三十五年,有本乡人陈爱山等人再度募捐修整,砌以石墙,复以铁瓦,使庙貌焕然一新,一九五二年,此庙又在“破除迷信”的浪潮中,被群众运动一哄拆除,庙内钟鼓、神像、碑文石刻等毁灭殆尽。 改革开放的强劲东风,吹遍了神州大地,政通人和,百废待兴。也给楚水湘山带来了勃勃生机。双文明建设的时代新风,焕发着人们陶情山水的无穷乐趣。很多党、政领导和文人墨客,纷纷登临此山,在春游秋览时抒发了不少赞叹之章。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时任益阳县委书记的张瑞梅同志吟唱的《鹧鸪天》词写道:“七二衡峰有碧云,巍巍奇绝矗苍穹。青松翠柏迎风立,四水三湘入望中。狮子口,杏花坪,雷音旧址尚遗痕。南轩忠定登高处,烟锁名山健笔凌。”九十年代初,时任县委书记杨泰波同志(现任湖南省人大副主任)也题写了《七绝》“独秀青峰衡岳来,几多胜色几多怀。明朝一处旅游地,快择能工巧匠才”的佳句。还有不少贤达之士,题留很多感叹之篇,一九八六年,有直真和尚(俗姓王,名开生)益阳笔架山人,寄足镇林场,决心重修雷音寺,特邀余代作《重修雷音寺庙序》,筹措重修庙宇之资,其文云:“小庐山系益县名区,雷音寺为潇湘胜迹。临洞庭八百里之涛,为衡岳七十二峰之一。山头云牵雾绕,疑接重霄;山谷清泉流瀑,形成胜景。茂林修竹,绘成出神入化之图;怪石悬崖,呈现鬼斧神工之妙。峰有熊耳黑峰之险,水有鱼形沧浪之奇。紫气映丹霞,举头几疑日近;樵歌融牧笛,回首顿觉云低。赏奇花异草,时闻莺歌燕语之雅;登曲径奇峰,顿悟出古韵新诗之意。昔唐贤宋哲,均留墨宝;今文人骚客,屡写奇章。交通便利,胜景非常。山光水色,广集山川灵毓,赏心悦目,尽揽景物之精华。 雷音古寺,始建于东晋,载誉两千年中华文明,为益阳四大丛林之属。素称圣帝故殿,又谓祖师行宫。寺形三进,名冠三湘;半空钟鼓,声传遐迩。因时代沧桑,寺院屡兴屡废。今乱石纵横,杂草狼藉,棘荆满地,一派荒凉。僧仰瞻遗址,感慨涕零,决心已定,再造寺容。 贫僧直真,乃沙门一粟,今步圣帝之芳踪,择远公之旧址,虔诚重修佛殿,恢复雷音。现寄足林场,叹无归宿之地,衲衣褴褛,徒有建庙之心。今者,政通人和,民康物阜;千山竟秀,百废待兴。时雨春风,必润名山古寺;丹心赤胆,唤起众志成城。据此,特作字呈文,恳求各级领导、政府部门,同襄义举,大力扶持;还望众多施主,工农士商,争相捐赠,慷解丰囊。如此,则寺庙成功,指日可待,上符国策,宏扬盛世之风;下合民情,拓宽生财之路。僧有供神之所,客有歇足之亭。古寺成功之日,定当刻石立碑,流芳千古,功德无量。言文诚恳,恳求捐助。僧直真当坦诚稽首,长揖致谢。” 于是,直真僧持此文字,南捐北募,东集西筹,餐风宿露,沐雨栉风,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共募得人民币十余万元,为重建雷音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直真僧在杂草丛生、荆棘遍地的雷音故址,披荆斩棘,大兴土木,叠以石墙,盖以平瓦,一九八九年秋,一栋座北朝南的三间大殿,终于屹立在碧云峰之巅,庙宇的初树规模,迎来了信士如云、施主接踵的非常局面。1994年至1998年,由于陈立步、梁知田等辛劳创业,此庙的前殿后殿如期落成。2000年秋天,在退休干部蔡金莲女士的捐助中,又建成了气势雄伟的山门。新建的雷音寺、融山门、围墙、前殿、大雄宝殿和观音殿为一体,有古代庙宇的模式,也有现代建筑的风姿。虽非飞阁流檐,却也雕龙画凤。新庙落成,有游人赋现代诗一首写道:寺庙凌空,疑是摸天楼阁,晨钟暮鼓,恍闻霄汉雷音。她是千年古刹,始建于东晋,她是云中宝刹,遐迩播芳名,云霞朵朵留圣帝,说是当年佛殿,紫气层层颂真武,又是祖师行宫,香烟袅袅,木鱼嗒嗒,经韵声声。登临多感叹,似在瑶台三千界,疑处重霄第九层。 雷音寺山门,为水泥浆砌三层亭阁式结构,门宽4.2米,高9.8米。势如“众星捧月”,图镶“二龙戏珠”,面朝西南,气吞衡岳。门楼上方镶“雷音寺”三个大字,下方写有“小庐山”字样。山门两厢题有一副醒目的楹联:“览胜上云峰,笑对烟霞开画卷;怀城朝圣帝,好凭贝叶悟惮心。”27级台阶两侧,是镀锌铁栏干扶手,跨过山门,门的两侧题有“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图画;十万家香火,尽归此处云霞”的楹联。沿着53级水泥台阶拾级而上,便是雷音寺前殿,殿门两侧题写了“碧海波平朝圣主;云峰锦簇壮名山”的对联。前殿为三间杠式结构,高七米,南北进深10米,东西宽度12米。两侧还有知客室,客房和餐厅共八间,陈设布置井井有条。殿内正中供放“弥勒佛”神像,后排分列“南岳圣帝”、“真武祖师”、“关圣帝君”、“无极虚空地母”和“护法韦驮”等菩萨,殿侧两边还分列24位“诸天”菩萨。前殿后面是一个32平方米的天井,从天井上九级台阶便是大雄宝殿,正殿的建筑和面积与前殿相同。台阶上倚墙整齐排列着20多块石刻,上面密密麻麻地刻着建庙捐资者的芳名。殿门两侧对衬撰写着一幅对联,写道:“月影风光含妙谛;泉声山色演禅机。”步入大殿,只见香烟袅袅,宝鼎香炉内香烛生辉,和尚迎宾,热情周到,殿内并列“玉皇大帝”、“释迦牟尼佛”、“普贤菩萨”、“延寿药师”和“阿弥陀佛”等神像,两厢还分列“十八罗汉”。右边架设佛鼓一面,上书“国泰民安”四字。左边悬挂佛钟一口,重500余斤。这些钟鼓,都是益阳资阳区众多居士捐赠的,从此恢复了“寺响晨钟,疑是雷音”的历史景观。大殿后面是观音殿,一尊栩栩如生的“观世音”菩萨供放于后殿之中,香烟燎绕,气氛非常。 弥勒佛神像,形象和蔼可亲,笑容可掬,据说他是西方佛教的权威长者,在佛教传说中,他是轮流执政者之一。当今100年中,属于他当班当权。南岳圣帝神像,形态庄严慈祥,据《封神演义》记述:当年三教共制“封神榜”,令姜子牙背榜下山。在兴周灭纣战役中,有“五岳升天”之说,后五虎荣封五岳,崇黑虎被封为南岳之神。据《山海经》记载:圣帝名叫祝融,是炎帝神农氏后裔,属帝裹之孙,其父名器,器生祝融。而祝融明于火,故至黄帝时举六相,以祝融辩于南方,使为司徒。这位神灵,教民用火熟食,生火御寒,举火驱兽,其功德光融天下。升天后,天帝命他主管人间福禄寿荫,因而倍受世人崇敬。历代帝王更是屡加封号,至宋代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被加封为南岳司天昭天帝。 真武祖师菩萨,目光炯炯,脚踏龟蛇。据《祖师经》记载:他原系印度国的王太子,因看破红尘,立志出家面壁修道。曾周游列国。后至中国武当山,居此修炼得道成仙,成为道教的一代宗师。据传说:误食牛肉,深感悔辱,曾自行剖腹洗涤,将其肠肚抛于北海,后其肠化为蛇,其肚化为龟,龟蛇相继为非作歹祸害人间。祖师怒施道法,力降龟蛇,收之为将。成仙后,天帝念其功德,命他主管人间祸福,故倍受世人推崇。 关圣帝君,丹凤眼,卧蚕眉,美髯飘胸。他生前是蜀汉“寿亭侯”关羽,是先主刘备“桃园结义”的结盟兄弟,是一代文武兼备,赤胆忠心的将才。关公为国捐躯后,历代皇帝爱其智勇超群、忠君不二,所以屡加追封。宋崇宁元年(公元1123年)加封为义勇武安王,明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被加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至清代康熙年间,再加封为盖天古佛无比佛。 护法韦驮菩萨,据传说:他姓韦名琨,是南方增长天王手下的八大将领之一。传闻在佛涅磐时,有捷疾鬼偷取了两颗佛牙,被韦驮奋力追回,佛祖念其功劳,命他担任佛地的治安卫戍工作。殿内供奉的玉皇大帝。如来佛祖等神象,雕塑精湛,栩栩如生,是众所周知的神灵。 至于阿弥陀佛,在佛教经典中,说他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他能接引念佛人往生西方净土成佛,故称“接引王“。 延寿药师佛,在佛教教义中,说他是东方净土世界的教主。据说他生前曾许下12个大愿:要解除众生痛苦,医治人间疾病,消灾消难……建立东土琉璃世界,与西方极乐世界不二的誓言,故而成佛后受到世人的敬重。 罗汉,是《梵文》阿罗汉的简称,是小乘佛法的最高果位。据说:在宋以前,只有十六尊罗汉,至宋代,另加两尊,成为十八罗汉。十八罗汉,有十四尊坐像,四尊立像。他们有的象在讲经,有的象在论道;有的象推因果,有的象凝神思考……他们十八人个性分明,形态各异,身世外露。整体构思绝妙,坐立朴实自然,高矮肥瘦各异,气氛热闹非常。有如一幅形神兼备,完整逼真的生活画面。 还有南海观世音菩萨,呈现出宽恕、仁慈的博大胸怀。 赵公元帅则专管人间发财致富。 24位诸天,个个神采飞扬,据说他们原系绿林豪杰出身,专事劫富济贫,后来皈依佛祖,令其负责审度人间善恶。众多菩萨各尽所能,分工严谨,有条不紊。 雷音寺历史悠久,环境清幽,是熊湘山游览胜地之一。清代文人蔡燮钧在游此庙时,曾作诗写道:“登峰人到最高峰,踏破云霄第几重?足底徘徊飞鸟影,手边攀附伏虬松。洞庭俯瞰盈秋水,衡岳遥来耸妙峰。向晚凝眸山上寺,半空烟锁数声钟。”至于清代邓庭松、吴超然的诗篇,更把雷音寺描述得淋漓尽致了。圣帝故殿雷音寺,自一九八九年重建以来,旅游观光、求签拜佛者与日俱增,每年接纳游客达10万人次,香火十分旺盛,2002年8月,寺庙住持梦闻圣帝意欲回銮故殿,故重塑金身坐像一尊,高3.98米,南岳宝昙法师特亲临为此举办了圣帝摆驾回銮大典,给名山古寺倍增声誉,现为益阳市赫山区佛教文化中心,它也必将使益阳佛教文化更加发扬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