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澍村,以清代两江总督陶澍而命名。陶澍,字云汀,清代经世派主要代表人物。嘉庆七年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后升御史。后调任山西、四川、福建、安徽等省布政使和巡抚,至两江总督加太子少保。一生公勤,督办海运,剔除盐政积弊,兴修水利,设义仓以救荒年,病逝于两江督署,赠太子太保衔,谥号文毅。 庄严肃穆的陶澍陵园 陶澍陵园正是修建在陶澍村里,在村支书的带领下,“丽都益阳·乡村美”采访团一行来到此处,陵园由陶澍陵墓、御碑亭和享堂组成。陵园入口处有门楼、牌楼。通往陵墓的神道由麻石铺成,神道两旁石人、石狮、石马、石羊兀立,两边的开阔地松柏葱茏。拾级而上,中间主墓有碑为“陶文毅公之墓”。主墓左侧是二位陶母的陵寝,右侧是5位夫人的陵墓。湖湘名将胡林翼的夫人陶静娟为陶澍侧室贺元秀所生,贺太夫人御赐一品诰命夫人,墓葬右下方。陵园的最右侧有两栋建筑,前为御碑亭,亭内巍然矗立道光皇帝御赐祭文碑等4块碑刻;后栋是享堂,有陶澍的木质雕像一座。 站在庄严肃穆的陵园里,村支书缓缓讲述起来,“陵园是回乡奔丧的胡林翼商左宗棠监造完成,左宗棠在此待了8年。相传陶澍晚年得子陶桄,死后托孤左宗棠。左宗棠住进陶家官邸培养教育陶桄8年,直到他成人,后来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陶桄……” 陵园曾在文革时被毁,1996年,陶澍陵园被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陵园损坏部分得以恢复,基本上整旧如旧,时不时总有游客过来祭拜。采访团一行就遇上了几拨前来参观祭拜的游客,其中一位80岁的老人陈作阶是专程带着徒子徒孙一起过来,“我们从新化徒步一整天走过来祭拜的,60年没来过了,可一直惦记着。”老人经常跟徒子徒孙讲起陶澍的故事,希望子孙后辈能永远记住这位公勤为民的好官。 镇住火龙的文澜塔 陶澍村里不仅留存有陶澍陵墓,在资江边,还有一座古塔,是1836年由陶澍回乡捐资所建。塔高21米,八方七层,四至七层塔角铜铃32个,风吹铃响,似仙女奏乐。第一层汉白玉石匾额上刻着道光皇帝御书“印心石屋”,第二层嵌“文澜塔”青石匾额。古塔点缀在高山峡谷之中,青山绿水之间,气势雄伟。 村支书告诉我们,这文澜塔还有个传说,传说是因为小淹镇以前有火龙肆意喷火,镇上商铺经常大失火,两江总督陶澍便回乡修建此塔,镇住火龙,从此小淹镇便很少失火了。后因独立资江,夜晚月亮和塔身倒影在水中,微风摇过铃铛,水中倒影仿佛铃铛在捞月亮,风景秀丽,被称为梅山八景之一的“文塔揽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