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在线

搜索

烂泥湖的来历

2013-5-26 23:27| 发布者: 汤罗和子| 查看: 4696| 原作者: 邓衙龙|来自: 益阳在线

摘要:   益阳最好听的名称如果数桃花仑的话,那么,最不好听的名称应该是烂泥湖了。   翻开中国地名的历史来看,传统的益阳人可能是不大习惯改地名的,依据很简单;如益阳这个名称,两千多年以来,一直就不曾改过,而周 ...

  益阳最好听的名称如果数桃花仑的话,那么,最不好听的名称应该是烂泥湖了。

  翻开中国地名的历史来看,传统的益阳人可能是不大习惯改地名的,依据很简单;如益阳这个名称,两千多年以来,一直就不曾改过,而周边的县市,如上游的邵阳,曾经就是宝庆,西边的常德,曾经就叫武陵,鼎城,朗州等,邻县汉寿曾经就叫龙阳,长沙也曾经叫潭州,益阳,真正做到了“行不改名坐不改姓”,自秦置县以来一直叫益阳。这个现象,说它传统保守也好,固执呆板也好,还是肯定为始终如一、永恒悠久也好,但传统的益阳人不习惯改地名是不可争辩的事实。

  可烂泥湖却是一个多次改过的地名,它之前的地名叫;来仪湖。

  这里,就引出一个故事来了;第一,它何时叫来仪湖?怎么又改烂泥湖了?第二,改地名的事情多有发生,但历史发展的规律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地名都是越改越好,怎么此湖的名称越改越差?

  故事还得从北宋时期说起;在唐朝时期还存在的云梦泽,即现今的江汉平原,在北宋时期,已经淤积很多沙洲出来,于是,收敛的北宋政府便顺势而为,便在长江边上修筑一道荆江大堤,正式把云梦泽围垦出来作为国家的粮食基地,云梦泽从此不复存在。

  但千百年来长江汛期的规律是南北两边蓄洪,现北边的云梦泽退出之后,便由南边的洞庭湖单边担负起蓄洪的任务,因此,洞庭湖迅速扩大,一下子向南面推进了五十多公里。自然,在农耕社会生产力不发达时期,水害远远大于水利,于是,南边开始怨声载道了,针对这种现状,北宋政府采取了公平的怀柔政策,一方面在南面大建其书院,象今天还有名的岳麓书院,岳州书院,澧州书院,益阳学门口孔庙等,主要是宣讲和树立江南人顾全国家大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天下意识,不要和江北对着干。另一方面,朝廷采取恰当的经济补偿,如江南汛期遭灾严重,政府越冬放粮,开春“给牛贷种”,入夏帮助防汛,立秋减免赋税等。北宋的这些措施,由于比较人性化,故长江南北两地居民也能和睦相处,相安无事。但好景不长,北宋有相无将,终抵挡不住北面金辽两国的扩张,不得不退守江南,这就是历史上的南宋,南宋虽然蜗居江南,但在江汉平原的粮食基地却不能丢,这是南宋政权的命根子,可对江南洞庭湖区单边蓄洪所遭受的灾害却不能顾全了,朝廷自身难保,因此,长江再次汛期遭灾时,江南地面便不能享受到冬放粮,春贷种的补偿了,洞庭湖地区为国家受灾,国家却不能平衡补偿,因此,洞庭湖地区居民的一场自救运动迅速崛起,这就是史称的“杨幺起义”,今天来看,这种定性有点过头,严格的讲,说杨幺是起义,未免夸大了杨幺的雄心或野心,因杨幺既无起义的纲领,又无取代朝廷的计划,就连洞庭湖区以外的山区都不想涉足,不过是一场洞庭湖区灾民自救的运动而已。不过,自救的措施很简单,你北面不是有荆江大堤防汛么,我南面也同样筑堤围垦,这种倡议很快便得到了洞庭湖区人民的拥护,于是,一场在洞庭湖地区筑堤打圩的群众运动迅速崛起,洞庭湖区除建造长江南岸防汛大堤外,湖区内部还建造起数百个防汛的小圩子,自然,这种江南人民求生存的自发圩垸行为,严重的威胁到了江北江汉平原,也就是直接威胁到了南宋朝廷的粮食基地,因长江汛期到来时,洞庭湖蓄洪的能力已大大降低,洪水会淹到江汉平原,这对洞庭湖区的江南人来讲,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但朝廷既然不管江南的百姓死活,百姓也就不会考虑蜗居在临安的朝廷了,

  但老百姓也明白“国不可一日无主”的道理,就说益阳的老百姓吧,在围垦的地方,有两处低洼是不能围垦耕种的地段,而两湖之间凸出的地方因长满芦花,被当地人叫着芦花岗(即现今益阳笔架山的芦花村),此地被杨幺看中,是一块天然的水军基地,因左右各一个湖泊,进可攻,退可守,都可直通洞庭湖,于是,杨幺便把大本营设在了芦花岗。而左右这两个因围垦而出现的湖泊,当地军民为了表达拥戴杨幺称帝的心愿,便分别起名叫“凤凰湖”和“来仪湖”,今天看来,似乎文墨不通,因“凤凰”是名词,而“来仪”则为动词,两个词汇加起来才是一个古老成语,“凤凰来仪”,象征着此地出天子,表达了老百姓认定杨幺称帝是应天顺人、天垂圣像的意愿。具体时间应该是1131年。

  当然,这种现象对已经很懦弱的南宋朝廷是不能容忍的,但更不能容忍的是洞庭湖区这种自发的围垦现象直接威胁到南宋朝廷赖以生存的江汉平原,于是,于绍兴五年二月(1135年),高宗调集20万大军,命张俊为诸路兵马都督,岳飞为荆湖南北路置制使,趋洞庭湖围剿。这次围剿结果是朝廷胜利,但当朝廷军马进入芦花岗清剿杨幺大本营时,按规定,当地曾协助过杨幺的居民都要受到诛连,岳飞在芦花岗杨幺的大厅里升帐,正准备处置跪在帐下与杨幺有关系的居民,这时,岳飞的儿子岳云出来说话了;“父帅,你看帐下跪的这些百姓,一个个都吓成烂泥一滩,量日后也是烂泥糊不上壁,不会造反啦,就饶了他们吧!”

  其实岳飞也不想再滥杀无辜,接过岳云的话头;“烂泥糊…….”,“是的,此地正叫烂泥湖,都是极贫苦的百姓”,岳云也顺势接过话头,故意把来仪湖谐音成烂泥湖。从而免除了来仪湖百姓的屠戮。这也是后来岳云倒霉,益阳人为什么还能接纳岳云后人的原因。

  从此,叫了五年多的来仪湖便变成了烂泥湖,并正式列为县志的地名。可老百姓却不管这么多,还是按原来的地名叫来仪湖。不久,南宋被元朝取代,蒙古人对灌溉农业不懂,也对汉文化不屑一顾,尽管元朝的禁忌和对老百姓的管制比南宋要苛刻十倍,但对于是叫“烂泥湖”还是“来仪湖”这样的文字政治游戏却不管,因此,在整个元朝时期,这个被写入县志地名的烂泥湖地名反而被重新改过来正式叫 “来仪湖”,因做文字工作的汉官们从内心希望汉人出真命天子驱除元鞑子,于是,在地名上便有意书写为“来仪湖”。

  可到明朝以后,朱元璋是汉人,“来仪湖”是犯汉文化禁忌的,因此,又不得不改为“烂泥湖”。再后来是清朝,虽满人也是马上民族,但满人却把自己融入了汉文化,来仪湖照样犯禁,地名上自然还是烂泥湖。

  满清灭亡后,进入民国,有人认为应该恢复本来的历史面目,曾倡导改成来仪湖,但此时的民国不但政治上陷于一篇混乱,而洞庭湖也因缺乏统一治理,各地自发筑堤圩垸,使水系变成象一张被虫咬烂的荷叶,水流不畅,使来仪湖真正成了烂泥湖,尽管这个时期“来仪湖”和“烂泥湖”两个名字都叫,但它的客观上已没有什么实际作用了,因多数居民都已经迁移他方,此地成了名副其实的烂泥湖。

  解放初期,百废待兴,也曾有人提议将此地恢复历史本来面目,但此时正值洞庭湖整治时期,经当时益阳县的领导集体商议,一致认为不妥且没有必要,因此次对洞庭湖是一次历史上大的改造,洞庭湖已经千孔百疮,正因为是烂泥湖才需要改造,叫来仪湖要改造什么?因此正式确定下来并上报当时洞庭湖改造的总指挥王首道和省委批准,正式地名还是叫“烂泥湖”。

  烂泥湖的改造,一直经过二十多年的春围冬修,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才打好和完善基础,目前,烂泥湖已经是一片能够自给自足的祥和新农村景象。

  但不爱改地名的益阳人,却在这个内湖上“来仪湖”、“烂泥湖”反复改叫了上千年,目前似乎还无定准,2000年以后,烂泥湖有厂家将所生产的农产品,如鲜藕,藕粉等正式注册商标,其品牌名就叫“来仪湖”,看来,当地老百姓还是喜欢 “来仪湖”的老名,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有趣的文化现象。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益阳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益阳在线”或在视频窗口中有“益阳在线LOGO”标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本公司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益阳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0737-422365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