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中央电视台第二套的《鉴宝》栏目里,有一位陕西省的茶商,拿出一篓写有“安化二茶厂”字样的茶叶,要求鉴“宝”,这是唯一非字画古董的“宝物”。但栏目还是请来了茶叶专家进行鉴定。专家认为,这是1953年安化出产的“天尖茶”。天尖茶是安化黑茶中最高档的产品,1825年起,是清朝皇帝的贡品茶。同治皇帝时,还规定,天尖茶只能在安化“四保贡茶山”里采摘。因为黑茶存放时间越长,保健功能和口味越好,这一篓天尖茶有近50年了,确实是个宝。加上有50年了的天尖茶存世极少,因此也有很高的文物价值。二位专家现场定价:48万元人民币。
现在,这一篓安化天尖茶还放在北京马连道茶叶街“茶缘茶城”的一个门店里。最近有买家出了200万元,没能买走。 天尖、贡尖、生尖 清初,晋、陕茶商在安化采购引茶后,就地加工高档原料的散黑茶,用于送礼和自用。原分“芽尖、白毛尖、天尖、贡尖、乡尖、捆尖”几种,芽尖和白毛尖都是谷雨前后采制的细嫩芽叶,多白毫,状如雀舌。茶号门联也有“雀舌未经三月雨,龙芽先占一枝春”之句。天尖以下各茶,质量渐粗,都是商品茶。其中贡尖又分头黄、二黄两种;生尖分为正号、副号两种。捆尖因叶片较宽,人工加以蒸、捆、烘焙成为条形,拣出黄叶。清末以后,主要只生产天尖、贡尖、生尖三种。天尖供皇帝用,贡尖供朝廷用,生尖为老百姓用。文革时期,“天”“贡”字样认为是封建产物。1972年“三尖”茶改名为“湘尖”一号、二号、三号。1983年起又恢复原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