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在线

搜索
益阳在线 首页 我们的黑茶 黑茶故事 查看内容

世界茶王——千两茶的传奇

2012-7-31 16:21| 发布者: 李倩| 查看: 9882| 原作者: 孙国基|来自: 益阳在线

       益阳茶厂八十岁的老厂长陈先敬,2007年春天在益阳最高档的黑茶馆——品味居,看到一支五十年前的千两茶放在玻璃柜展出,感叹的说:“十多年前,厂里想处理1958年从安化搬迁带来的一批千两茶,没人要。我们就锯成一个个饼,两元钱一个饼,卖给职工,留着小孩拉肚子时作药用,也没几个人买。如今,一下子是‘千两黄金换千两茶’了”。

  “世界只有中国有,中国只有湖面有,湖南只有益阳有,益阳只有安化有。”这是千两茶一句常见宣传语。道光元年(1820年)以前,陕西、山西等外地商人驻益阳安化定购黑茶,都是踩捆成包,以利运输。最初大小形状和重量不一,后来逐渐统一为小圆柱形,重约老秤10斤,称为“百两茶”。清同治年间,晋商“三和公”茶号在“百两茶”的基础上选用较佳原料,增加重量,用竹类粽叶作内层包装,再用棕片与篾捆压成圆柱形,每支净重1000两(16两老秤合37.27公斤),称为“千两茶”,圆柱长约5尺(166.5公分),圆周1.7尺(56公分)。这种茶主要是晋商经营,又以籍贯不同分为“祁州卷”和“绛州卷”。祁州卷系山西祁县、榆次等地茶商经营,每支重1000两,产量较多;“绛州卷”为绛州茶商经营,每支重1100两,数量较少。黑毛茶经过炒、渥、蒸、踩等数道工序,把茶叶制作成立柱的形状,一方面增加了有限体积内茶叶的重量;另一方面是黑茶品质形成之必需。“百两茶”、“千两茶”系列有一个总的称呼——花卷。有三重含义:一是用竹篾捆束成花格篓包装;二是黑茶原料含花白梗,特征明显;三是成茶身上有经捆压形成的花纹。茶呈圆柱,像一本卷起来的书,故称“花卷”。

  千两茶历史上是安化边江刘姓家族和晋商发明的,是不向外传的神秘产品。踩制技术只传儿子,不传女儿。安化的老茶行里,千两茶师傅以刘姓居多,但也有外姓的师傅。1950年,刘姓千两茶师傅成为白沙溪茶厂职工,千两茶技术从此为国家所有。

  花卷茶的全部制作工序都由手工完成,加工技术性强,难度大,消耗体力,工效低。加上汽车运输代替了骆驼和马匹,1958年后,湖南省白沙溪茶厂以机械生产花砖茶取代了花卷茶生产,以花砖茶替代了花卷茶。

  因此,1958年以后,千两茶的制作就停产了。

  花卷茶停止生产,在市场上消声匿迹多年后,1983年,湖南省白沙溪茶厂原副厂长,中国茶叶学会会员王炯楠先生痛感个性与特色鲜明的花卷茶产品即将失传,提出了制作一批样品保留的宝贵建议,被白沙溪茶厂采纳。很快,20世纪50年代在茶厂制作过花卷茶的一批老技工被聘请回厂。可是,技工们都已年入花甲,有的年近古稀,好在年青时掌握的制作技术和技巧都还娴熟,只是体力不如当年。这一次花卷茶的制作,是花卷茶历史的承继,王炯楠先生进行了精细的组织和安排,从初夏开始到中秋,历时4个多月,共制作了300来支。一批青年职工积极参与制作,研习了传统的加工技术。该批产品的各项要求和质量指标基本达到传统产品水平,但由于技工们年老体力的不足和原料条索紧结度的变化,该批产品围径比传统产品略大。

  1983年生产的花卷茶以各种不同形式和渠道流入到了茶品收藏馆、陈列馆、海外和港台地区,一部分流入到百姓和各阶层家庭中消费和收藏。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花卷茶的神秘和独特的饮用价值,在各地出现了假冒安化千两茶产品。

  1997年,湖南省白沙溪茶厂为满足市场的需求和打击伪劣产品,按照传统产品要求,再次组织生产了一批花卷茶,数量为450支。1998年正式申请花卷茶生产的专利保护,同年,国家专利机关正式审批确定花卷茶为湖南省白沙溪茶厂专利产品。2006年之前,白沙溪茶厂每年生产千两茶100多支。2006年起,安化许多黑茶企业都开始了千两茶的规模生产。

  公认千两茶为世界茶王,至少有这样几个原因:一、单品最大;二、包装绝妙——朴实无华又奇巧异常,风格式样天下唯一,包装与产品同步生成,天下唯一的非后包装产品;三、口味独具一格,并随陈年时间不同,口味不断变化。

  台湾著名茶文化学者曾至贤在《方园之缘》一书里,把“世界茶王——千两茶”列为一个专门章节。在大英博物馆、故宫博物馆都保存有百年的安化千两茶。

  近年来,千两茶风行韩、日和东南亚地区,并远涉北美、西欧。韩日茶商不懂中文,但对千两茶却直接以“千两”呼之。今年春节前,有些外国客商远足安化黄沙坪,数度重金搜购陈年千两茶,访遍民间和茶厂,确因其不可再得。他们甚至把当地茶人招待他们的陈年千两茶茶叶残渣以保鲜膜仔细包好,全数带回去。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益阳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益阳在线”或在视频窗口中有“益阳在线LOGO”标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本公司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益阳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0737-422365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