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一”文化工程简报第18期
深圳文化创意产业经济税收分析及政策研究
所谓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新思想、技巧、先进技术与智力密集型要素为核心,通过文化创意活动,引起生产和消费环节中价值的增加,为社会创造财富和提供广泛就业机会的产业集合,是现代文化产业的高端和前沿。文化创意产业覆盖范围非常广,产业形态非常丰富,具有技术含量高、环境污染小、资源消耗少的特点,属于典型的知识密集型绿色朝阳产业。
创意产业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英国政府提出来的。1998年,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首次对创意产业下了定义,将创意产业界定为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
一、深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概况与典型分析
(一)发展概况。
2011年10月,《深圳文化创意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11—2015)》及配套政策正式出台。这是继2005年提出要把文化产业作为高科技、金融、物流之后的第四大支柱产业之后,深圳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又一重要举措。自2003年在全国率先提出文化立市战略以来,深圳文化创意产业以年均增长接近25%的速度快速发展,2010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726亿元,占全市GDP的7.6%,成为带动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引擎。2010年文化产业实现税收收入112.82亿元,占总体税收收入比重为3.77%,对总体税收增长贡献率为3.61%;2011年实现税收收入132.56亿元[受数据限制,2010年和2011年文化产业税收收入仅统计相关企业在市地税局实现的税收。],比上年增幅达到25.54%,高于全市地税收入20.76%的增幅,更是远高于四大支柱产业9.04%的增幅[四大支柱产业的其他高新技术、金融、物流产业为国地税收入合计。]。
目前深圳重点发展的创意产业主要有七大类:创意设计业、休闲旅游业、动漫游戏业、数字影视业、传媒出版业、工艺美术业和演艺娱乐业。在全国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形势下,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与基地的建设发展迅猛。罗湖、福田、南山、宝安、龙岗等区都在根据各自的特点和条件建设文化产业园或基地,如罗湖的水贝珠宝产业园、怡景动漫国家基地,福田的田面设计之都,南山的华侨城文化创意园,宝安的22艺术区和观澜版画村,龙岗的大芬油画村等都具有一定的规模。由于深圳高新技术企业相对集中在南山区,而依托高新科技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深圳的显着特点,因此南山区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与园区及基地的建设也走在了全市前列。
(二)典型园区经济税收分析
1.南山区文化产业税收及税源特征。在政府战略推动和政策引导下,南山区文化产业历经十年培育初具规模。2011年文化产业(86户)实现收入18.45亿元,同比增收6.48亿元,同比增长54.1%,占总税收的7.36%。2012年上半年实现收入12.1亿元,同比增收0.76亿元,同比增长6.7%,占总税收的13.6%,比重较上年提高6.24个百分点。其税源特征:一是建成具有文化企业集聚空间性质和孵化器功能的“文化产业园区”共13家。13家文化产业园区建筑面积合计约100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合计约90亿元,入驻文化企业及机构约900家。二是培育了一批文化科技融合型文化领军企业。南山区结合自身产业的基础和特点,把目光投向具有良好技术基础、市场前景的文化行业,重点发展以网络游戏、动画漫画、视听娱乐等为主的数字内容业;培育了华强文化、腾讯、迅雷、A8音乐、环球数码等一批文化科技融合型文化领军企业。三是文化产业成效逐渐显现,经济总量逐年提高。文化产业园区集聚功能日渐凸显,经济贡献日益突出:2008年——2011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83.97、421.09、617.88亿元,三年增幅分别为9.67%、13.59%、29.18%。同时2011年营业收入占全区GDP首次超过8%。
2.南山区文化产业近三年发展迅猛,一跃成为税收贡献大、实力强劲的第四大支柱产业。其经济税收特点:一是近三年文化产业营业收入增幅高于GDP增幅。文化产业近三年增幅分别为9.7%、13.6%、29.2%,平均增幅为17.2%,高出区GDP平均增幅3.9个百分点。收入趋势呈现增幅逐步扩大、增长加速的特点。二是近三年文化产业税收增幅远高于总体税收增幅。近三年行业税收增幅分别为11.5%、62.5%、54.1%,平均增幅达到惊人的40.8%,远远高出同期总体税收平均增幅12个百分点,并且在近两年呈现跳跃式增长特点,这充分说明文化产业不只经济总量增长好于全行业,经济质量(税收贡献)也远远高于全行业。税收增长大幅度领先于经济增长,说明文化产业处于生命周期的成长期,未来仍然具有成长的潜力与动力。三是文化产业2011年一跃成为南山区第四大支柱产业。2011年营业收入617.88亿元,占全区GDP的8%;税收收入18.4亿元,占税收总量的7.36%,两项指标都已超过支柱产业的标准。同时,文化产业税收总量也超越“交通运输”和“批发和零售”业,成为仅次于“房地产业”、“制造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第四大支柱产业。
3.各子行业分布均衡、层次分明。从子行业户数分布结构来看,九个子行业覆盖八个(除“新闻服务”),各子行业呈现阶梯式上行布局,均衡合理。同时,各子行业都培养了一到两家成熟型、具知名度的典型企业,如腾讯、华强文化、迅雷、A8音乐、环球数码等都是各自领域中的领军企业。这种结构递进层次分明,有利于相互带动、涵养税源。
这些文化创意产业的子行业从税收收入来看贫富不均、贡献不一。2011年行业税收收入中,“网络文化服务”业一枝独大,占据半壁江山(49.5%),“文化产品、设备生产”、“文化休闲娱乐”和“出版发行”业占二、三、四位,分别是21.3%、20.7%、5.7%。前四名合计占比97.2%。余下的四个子行业“其他文化”、“文化艺术”、“文化产品销售”、“广播电影电视”税收相对较小,合计占比2.8%。前四大子行业的特征是:
①“网络文化服务”业一枝独大,行业代表腾讯做大做强。“网络文化服务”2011年有两个明显特征:一是税收的比重、增幅、贡献率三项指标是所有子行业中最大的,分别是49.5%、59.9%、52.8%,远高于其他子行业;二是收入集中度非常高,行业中前几名大户的增长影响着全行业的走势。如排名第一的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占2011年税收收入8.08亿元,占“网络文化服务”比重88.5%,占文化产业比重43.8%。腾讯公司紧紧抓住近十年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高速成长机遇,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即时通信软件开发商。近三年税收收入分别是3.78、4.84、8.08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12.5%、28.2%、67.1%,创造了行业高增长的奇迹。
②家用视听设备和印刷设备制造商构成了“文化用品、设备的生产”子行业主力军。“文化用品、设备的生产”子行业2011年税收贡献率排名第二,增长1.38亿(增幅53.9%)。家用视听设备制造商代表分别是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TCL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三家公司去年合计增长8500万,贡献率达61%。而印刷专用设备制造商代表企业是深圳雅昌彩色印刷有限公司,雅昌占有中国艺术品拍卖图录印制95%以上市场份额,独创了“传统印刷+现代IT技术+文化艺术”的崭新运营模式,2011年税收增长680万,增幅高达140%。
③旅游业蓬勃发展推动了“文化休闲娱乐”。文化旅游业是南山文化产业的一个亮点。华侨城集团下属四大景区—世界之窗、锦绣中华、民俗村、欢乐谷加上西丽野生动物园和青青世界等亮点旅游景区对区财政贡献较大。2011年共实现税收收入3.06亿元,同比增长66.8%。除了税收贡献,旅游业还带动了相配套的酒店、租赁和餐饮业的发展,使“文化休闲娱乐”成为文化产业的第三大子行业。
④华强文化集团异军突起,独挑“出版发行”子行业大梁。“出版发行”共九户企业,2011年实现税收收入1.05亿元,“华强”系列占四家,合计收入8400万元,占总收入八成。华强文化集团囊括了包括主题公园、数字动漫、特种电影、游戏软件、影视拍摄、媒体网络等在内的十几个文化产业相关领域。主题公园“方特欢乐世界”在全国已经开业六家,环幕4D电影系统出口美国、加拿大、意大利等40多个国家。华强集团及下属三家企业近三年税收呈跳跃式增长,由2008年8l万元到2011年8400万元,三年增长了104倍,年均增幅369%。
(三)深圳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经济税收特点和不足
通过对南山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典型经济税收分析,结合深圳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发展概况,可以看出:
1.深圳市文化创意产业经济税收增长均快于整体经济税收增长。一批明星企业的涌现表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文化内容和创新科技在文化产品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深圳文化创意产业主要集中在文化产业的核心层与外围层,处于产业链中高端产值部分。
2.发达的高科技优势为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后盾。深圳浓厚的自主创新氛围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呈现了美好的前景,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提升文化产业科技含量,是提高文化产业市场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3.深圳文化产业逐步向文化创意产业转型。受益于毗邻香港的独特区位优势,深圳在承接港澳台产业转移的文化产业基础上,传统文化产业开始转型,逐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我品牌,产业集群效益显现,有些产业已经具备了产业链整合的能力和雏形。
但是客观来看,深圳文化创意产业仍存在着不足和一些影响未来发展的关键问题:
1.文化创意产业的效能有待提升。经济总量绝对值偏小,低端制造产业仍占较大比重,税收贡献率不高;决策层面对于大力发展服务业尤其是文化创意产业高度重视,取得了共识,并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但受传统观念影响,执行层面对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与紧迫性的认识转变尚有一个过程;在推进本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和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过程中,往往求全求大,设置过多种类需要发展的行业,在引进知名企业和吸引创意人才上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园区间相互协同较差,地区优势难以充分显现。
2.政策体系急需完善。目前国家还没有专门针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尤其是缺少专门的税收优惠政策。北京市地税局曾在2007年8月出台了《文化创意产业税收优惠政策汇编》,但也仅为现有政策的集中辑录。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财政、资金、融资、市场准入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够,相互间配合也不够紧密。
3.结构素质有待提高。大部分文化创意企业规模小,实力不强,集聚效应不明显;尽管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居全国前列,但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掌握不多,全面自主创新态势尚未完全形成,自主知识产权集中于少数明星企业的倾向明显,大多数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开发与保护意识还较为薄弱,产品结构亟待调整。另外,园区化的产业集群模式尚处于成长阶段,未能充分发挥共鸣效应。企业个体创意能力不足,企业间协作发展能力缺乏,缺乏文学、电影、游戏创意成功结合,并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案例。
4.平台建设有待完善。文化创意产业具有较大的风险性和较高的附加值,其发展又多以中小企业为主,需要金融支撑。但现实情况下这类企业贷款难问题较为突出,资本市场支持力度不够,融资平台建设亟需完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健康发展需要技术和工业研发、生产、市场中介等的综合配套,当前园区建设往往拘于创意产业本身,而为其提供配套服务的平台比较欠缺,严重制约了产业园区的迅速发展。
5.高端人才依旧缺乏。创意人才和文化艺术家有限,在此类人才引进中,深圳落后于北京、上海、香港等地,现在要以后发优势吸引人才流入压力较大。文化创意产业的成长不仅需要创意型人才,更需要既懂技术又懂管理和运作的人才,这类复合型人才身处人力资源高端,较为缺乏。另外,培养高质量的文化创意产业经营和管理人才的教育体系还有待完善,后备人才资源相对不足。
二、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借鉴——以新加坡为例
新加坡与深圳地理位置相近,尤其在文化方面具有较大的共同性,特别是近年来新加坡大胆探索创意产业,展现自己作为东、西方,传统与现代的交汇发展特色,其创意发展战略焦点集中在艺术、设计、软件、广告、建筑、室内、产品设计与媒体等方面,创意产业已走在世界前列,成为发展创意产业的典范国家。总的来看,新加坡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主要是:
(一)制定战略规划。亚洲金融危机后,新加坡将创意产业定为21世纪的战略产业,作为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引擎之一。2000年3月,新加坡信息与艺术部提交《文艺复兴城市报告:文艺复兴新加坡的文化与艺术》。2002年9月,新加坡政府成立了创意工作小组,专门分析创意产业现状,确定发展战略和政府对策,新加坡政府确定的创意产业发展目标是:到2012年创意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例翻一番,创意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到6%,树立新加坡“新亚洲创意中心”的声誉。为此,新加坡构建了完善的目标体系和步骤,制定了在文化艺术、设计和媒体三个领域发展的详细规划:《文艺复兴城市2.0》规划、《设计新加坡》规划和《媒体21》规划。《文艺复兴城市2.0》旨在将新加坡建成一个在艺术和文化方面具有高度创新性的国际化都市;《设计新加坡》旨在将新加坡建成一个在工作、生活和娱乐等各方面都渗透着设计意识与创造力的全球文化和商业设计中心;《媒体21》则旨在将新加坡建成一个拥有繁荣的媒体生态系统、强大的国际推广力的国际化媒体城。
(二)政府提供支持。新加坡充分利用政府力量来全面推动创意产业发展。从需求到生产、从政策到资金,都大力予以推进。政府通过参与及推动多项社会活动或文化活动来激发创意的需求;同时对创意产业的企业给予多方位扶持,降低创业成本,予以政策优惠,建立产业园区等。此外,重视资金投入。2003年2008年,新加坡政府对创意产业投入两亿新元。在吸引全球各种资本到新加坡投资发展创意产业的同时,还致力于帮助在新加坡注册成立的各类创意公司,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三)重视人才培养。创意人才是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新加坡人少地稀,引进外来的智慧是更好、更直接的方法,所以新加坡与世界各地进行人才合作的项目,引进了大量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尖端人才。此外,新加坡非常重视创意人才的教育,创意意识的培养,从小做起,贯穿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建立培养创意人才的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和研究机构网络,同时成立研究成果转化团队、技能和企业家训练团队,以推动新的文化创意的产业化和创意人才的培养。发掘创意人才,更重要的还要留住人才。为此,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视对人才的激励。1991年成立的国家艺术理事会专门培养和发掘艺术人才,其下设的国家艺术学术基金会可以为文化创意活动或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提供资金。此外,新加坡致力于打造文化软实力,即营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廉洁高效的治理环境,透明公正的法制环境,规范诚信的市场环境,无形中增添了城市的吸引力,更好地吸引并留住了人才。
三、加快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以差异化发展为原则,实施科学规划。应围绕《深圳文化创意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做好产业园区的差异化发展。推进创意城市、集聚区和产业园建设,尤其是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注重各大产业园区的差异化发展,各园区逐步形成协同发展机制,充分体现集聚效益。
(二)以强化协作为重点,形成推进合力。一是强化政府内部的协作。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不是单个部门或机构的事,政府各部门应充分认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断完善部门协作机制,形成推进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二是强化社会协作。文化创意产业与多个部门、机构关联密切,从前期需要资金到后期需要生产、加工、包装、营销甚至经营等,都决定了它的发展不能独自在产业本身上着力,而是要通过宣传引导,促进金融、科技、教育等部门和各级专业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相互配合。
(三)以政策扶持为保障,改善发展环境。一是科学利用财政扶持政策。充分发挥现有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基金的作用,进行定期的基金使用效果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进一步完善和修订与产业导向相匹配的基金使用办法,支持有市场发展前景的文化项目的产业化,支持关键技术的开发,支持文化产业链的形成。二是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如对新版的软件生产企业及经认定的动漫企业自主开发、生产动漫产品的,可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对纳税有困难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文化创意企业实行减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工会会费和堤围费的优惠政策。三是合理利用其他政策。如为保护创意产权及创意产业的有效发展,可以对创意要素进行政府采购,将其放置在一个公开、公平的竞标平台上,通过专家评估以及授权保护等措施,既可降低创意产品的安全风险,也可降低社会成本。
(四)以人才集聚为支撑,巩固发展基础。充分借鉴新加坡经验,一是高度重视和做好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吸引有创意思维和灵感的专业人才来深发展和创业。对能带动整个行业发展的文化产业领军人物或高级人才,实行特殊政策给予引进,在住房、家属工作安排及子女就学等方面的政策要尽快落实到位。二是完善分配制度,鼓励拥有特殊才能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创意人才,以知识产权、无形资产、技术要素等作为企业股份参与利润分配。三是加强人才培养,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打造多层次、多规格培养文化创意人才的公共平台,重点培养具有领先的文化产业策划能力、文化产品创意能力、文化市场营销能力和开放的国际视野的创意人才,以及中高级产品制作人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 |
益阳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益阳在线”或在视频窗口中有“益阳在线LOGO”标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本公司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益阳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0737-4223659
1、凡本网注明“来源:益阳在线”或在视频窗口中有“益阳在线LOGO”标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本公司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益阳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0737-4223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