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夏园园 “强中心城区”战略落实落细到基层,与社区群众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强治理、强文化。社区是基层治理的“细胞”,如何进一步增强现代化治理能力,让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助推市民文明素质和全社会文明程度提升?趁着初冬暖阳,记者走进资阳老城区,看基层社区推进“强中心城区”战略落实举措,听基层群众对未来生活的展望。 汽车路街道文昌阁社区因辖区内始建于宋朝的文昌阁而得名,改制企业多、老楼多、老人多,“三多”特点突出,社区维护和管理的担子重。如何强化基层治理,从最打眼、最突出的地方着手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社区在“新”上做文章,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三微”项目建设,提升城市人居环境,擦亮幸福“底色”。 五一东路两边的老房子多,多为老旧居民楼、破产改制企业的旧楼,有的已经成了危房。棚改拆迁时,五一东路、西门巷、资江东路半包围的一片老旧楼区域,经拆迁、平整、复绿,靠近西门巷一侧增设了两排停车位,便利了五一东路上进出学门口农贸市场的行人车辆;站在市场外,目之所及的马路对面叶绿花红,稍远处就是文昌阁一带的江边风景线,视野开阔,令人心情舒畅。买完菜经西门巷步行至文昌阁,晒晒太阳、散散步,成为周边居民日常休闲放松的方式。 老旧事物细节处的一点一滴新改观,呈现了老城区的新变化,带给人最真切直观的感受。 行走在文昌阁社区内,忠臣庙巷的建设围挡后,文化墙制作完成了大半工序,共筑中国梦、垃圾分类新时尚、社区志愿服务宣传等彩绘主题已见雏形。学府公寓与缝纫机厂家属楼前,挖机、工人在忙碌作业,进行雨污分流工程改造,从源头治理内涝问题。居民楼过道、背街小巷,经过黑化、加强环境卫生管控后,干净整洁,清爽有序。翠竹花园新装了25盏路灯,安装了健身器材,小区老人们不仅能在白天运动健身,晚上活动活动也有了光照……种种举措,循序渐进,呈现给居民看得见的幸福。 时光褪尽岁月痕。来到资江东路上的大成殿,文昌阁社区党委书记王艳不免感慨,她小时候经常在这里玩、看电影,看着眼前的破旧建筑,繁华落尽,尽显沧桑。而对岸的文昌阁总是喧嚣热闹,已然是资江风貌带上一颗闪亮的明珠。两相对比,总有一种失落感。“虽然设施陈旧、配套不足,但每次站到阁楼上,总觉得这里是外界惊扰不了的一片宁静地。”她想把大成殿打造成文化传播的窗口,把楼上做成智慧书屋,在“强文化,提升城市品质内涵”中,发挥大成殿的价值。 同样是“三多”特点显著的大码头街道金花坪社区,又是如何做好基层治理工作的呢? 记者随社区工作人员来到湘印小区走访时,几位居民群众在“要不要砍掉小区的两棵梧桐树”上发生意见分歧。七八十岁的老人家,言语间有点激动,小区居民代表李声平、王胜利在一旁调和。社区党委书记谌冬梅了解情况后,现场表态:“请大家放心,你们的意见我都知晓,我也会向有关部门咨询反映,是否有必要砍树、到底砍不砍树,我们大家一起商量着办。”谌冬梅的话像一剂镇静剂,安抚了居民情绪,为化解矛盾纠纷找到了出路。 居民对谌冬梅的信任,源自社区深入践行群众路线,建立7个网格、10个微信群,为居民发表意见诉求、共同交流探讨提供公共平台。社区以网格化管理,依托“三长制”人熟地熟优势,了解群众所思所需所盼;社区还打造了“自治委员会”“民情格子铺”等微自治项目,组建“红管家巡逻队”实行综治维稳、安全巡查等工作一体化管理,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去年以来,社区线上受理各类诉求150余起,线下主动处置各类矛盾纠纷480余起。 有了良好的自治基础,以后如何继续保持,进一步提升治理能力?谌冬梅表示,将充分发挥“党建+”的融合效应,继续依托“三长制”,用心用情做好群众工作;通过“三微”项目建设提升社区整体人居环境品质,让居民从家门口看得见、摸得着的更新中感受幸福生活。 |
1、凡本网注明“来源:益阳在线”或在视频窗口中有“益阳在线LOGO”标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本公司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益阳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0737-4223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