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在线

搜索
农业大市的华丽转型——我市加快推进“东接东融”发展战略
2023-11-16 17:19|编辑: 王君仪|作者: 夏训武 |来源: 益阳日报 |查看: 43914 |举报

  我市是农业大市,目前全省唯一的现代农业改革试验市。近年来,我市加快推进“东接东融”步伐,加强与省城科研院所和相关方面在现代农业上的对接与合作,与中联重科合作推进我市数字水稻、智能农机项目建设,引进湖南省农科院和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农业种质资源研究成果,加强优质农产品与长沙市场的销售合作。各县市区积极作为,大胆探索农业现代化发展新路径,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了我市现代农业加速崛起和华丽转型。

  借力区位优势

  现代农业风生水起

  11月10日,在赫山区衡龙桥镇湘江西村,银桥有机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利明正冒雨组织菜农采摘蔬菜,送往长沙市红星蔬菜批发市场。利用省城的区位优势,杨利明“对口味”种植适季蔬菜,以满足销售窗口的订单需求。目前,杨利明的蔬菜基地不仅通过了绿色农产品产地认证,还获评农业部蔬菜标准园、湖南省“三品一标”示范合作社。基地的精品蔬菜,在源源不断走进长沙市场的同时,还远销广州、深圳等地的高端超市。



  实施“东接东融”战略,赫山区抢抓机遇,充分发挥“桥头堡”的区位优势,结合我市发展现代农业“131”工程战略,以健全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科技体系、服务体系、经营体系为目标,全面推进现代农业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

  据了解,自2013年起,位于赫山区泉交河镇的湖南农田谋士现代农业集团有限公司为农户提供水稻种植“十代”“十化”服务,从机耕、播种、机插、施肥用药到稻谷收割、烘干、销售等各环节,都可以由其“包办”,农户省心省力。目前在赫山区,像这样为农民种田提供全套服务的公司、专业合作社已有16家,共服务稻田27万亩。“智慧农业第一村”赫山区泉交河镇菱角岔村搭建智慧农业云平台、“智慧农业”视频监控中心,打造现代农业改革发展示范区展示馆,赫山区沧水铺镇打造中南地区最大的农业嘉年华、全省一流的山水田园综合体——碧云峰山水田园综合体……风生水起的现代农业,一个个特色鲜明的农业产业项目,让赫山区现代农业改革发展示范区的内涵更丰富、活力更蓬勃、前景更广阔。

  发展智慧农业

  让农民种田更轻松

  “打开手机App,按照流程进行操作,就能提供无人机喷药等服务,十分便捷。”近日,在沅江市草尾镇上码头村的中联重科沅江智慧农业示范基地,益阳片区负责人莫磊一五一十地介绍手机里的“中联智农云”App。通过该App可实现与多光谱无人机、无人抛秧机、无人旋耕机、无人收割机等智慧农机的连接,充分发挥自动虫情报警灯、气象站、水位仪、土壤仪等数字化硬件设备的用途。

  中联重科沅江智慧农业示范基地是全省首家智慧农业示范基地,2021年3月落户沅江市草尾镇。基地以智慧农田为基础、精准农艺为导向、数字水稻为试点,通过部署物联网设备、开发作物模型系统等科技手段,实现对水稻全生育期种、管(水、肥、病、虫、草)、收的智慧管控。通过示范基地建设,数字农服的应用获得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大米”种植经营模式。基地建成后,亩产晚稻538公斤,较周边农田增产7%至11%,亩均节约化肥成本70元,节省人工40%。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全域数字水稻、智能农机项目,探索利用物联网水稻种植全程机械作业、数字监管、智慧决策,实现种、管、收全生育期智慧管控。除了中联重科沅江智慧农业示范基地,还在大通湖区千山红镇宏硕基地启动“数字大米”建设,已建成智慧育秧工厂和智慧农业展厅,同步推进智慧灌溉工程建设。与此同时,赫山区积极开展数字水稻试点,重点打造3000亩智慧农业示范基地。截至目前,全市共建设智能化育秧工厂43家、智能催芽密室43个、循环运动式生产线(组)89条、育秧播种流水线81条、育秧大棚面积24.4万平方米,一次性育秧可插大田面积达5.8万亩。

  我市借力“东接东融”战略实施,大力提升智能农机发展水平。富佳科技是我市一家专业研发生产农机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近年来,公司与湖南省农科院农业机械装备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城市学院等科研院所或高等学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今年初,公司的万亩智慧育秧示范基地火力全开,基地里每套全自动育秧播种流水线每小时育秧播种2000盘,一天可满足近500亩大田用秧需求。

  聚焦特色产业

  打造完整稻虾全产业链

  11月8日,在南县三仙湖镇三仙湖村,村民们正利用虾稻套种闲时田土种植油菜,在千亩连片的虾稻高标准产区,他们忙着为移栽后的油菜,培土、追肥,田地里处处可见繁忙而有序的生产景象。眼下,正值冬种时节,南县各地抢抓农时,聚焦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大力推进冬油菜培管。

  近年来,南县依托得天独厚的水土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稻虾产业,逐步打造了集科研示范、苗种繁育、生态种养、精深加工、健康餐饮、冷链物流、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完整稻虾全产业链。同时,南县锚定打造全省最大的稻虾种质资源培育基地,主动对接省科研院校,成立南县稻虾米产业研究院,全力攻关专用优质品种培育和配套栽培技术。目前,“南县稻虾香1号”已进入省区域生产试验,并随神舟十六号升空开启太空育种之旅。联合中南林科大稻谷及副产物深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研发出稻虾米升级产品“米珍营养米”,其人工智能靶向碾米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从2016年起,南县县委县政府大力推广实施“稻虾共生”绿色生态种养模式,做好稻虾产业文章,实现快速增长,稻虾田面积从5.7万亩增至62万亩,种养户亩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全县200亩以上基地从47个增至380个。稻虾米原粮、小龙虾产量由2.8万吨、0.7万吨分别增至33万吨、12万吨,综合产值由13.8亿元增至155亿元。带动发展规模以上企业15家、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1230家、从业人员13.5万人,稻虾全产业链协会发展会员270人。打造了全省最大的稻虾产业发展集聚区,初步形成了以南县为核心的环洞庭湖区稻虾种养优势区。全产业链实现了集聚化、规模化、市场化、生态化、品牌化发展。

  南县稻虾产业的突飞猛进,同时影响带动了周边县市区的同类产业发展。目前,我市稻虾产业从南县聚集出发,自北至南,开始辐射大通湖区、沅江市、资江区、赫山区……

  记者手记

  产业振兴是重点

  我市东邻长沙,地处洞庭湖核心区,有“鱼米之乡”的美誉。益山益水,益美益阳,山区、湖区、丘陵区兼备,地形地貌各异,“土特产”资源禀赋得天独厚。目前,全市初步形成了以安化黑茶、南县稻虾、桃江笋竹、大通湖蟹、沅江芦笋芦菇、赫山兰溪米业、资阳休闲食品等“一县一特”差异化发展格局。

  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东接东融”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产业布局,一方面可以借省城的科技资源,快步、高效推动我市农业的智能化、数字化和全面现代化发展,点石成金,实现跨越。另一方面,利用省城大通道和大市场,打响益阳农产品品牌,推动“益品出湘”“益品出国”。事实上,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东接东融”为益阳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发挥了极其重大的作用,收获了极其显著的成果。当前,市委市政府统筹部署,立足益阳“鱼米之乡”特点,着力推动“一县一特”全产业链转型升级,促进优势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此,全市上下,特别是农业农村一线要凝心聚力,奋发有为,趁势而上。一要着力“调结构”,破解产业布局、生产方式、产品质量等供给矛盾、需求矛盾等结构性问题;二要着力“转方式”,探索精细化、绿色化、数字化、融合化发展新路子;三要着力“建体系”,围绕茶叶、蔬菜、米面、笋竹、水产等产品,健全“地标、绿色、有机和达标合格农产品”等农产品“三品一标”体系,做足差异特色;完善“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等农业生产“三品一标”体系。

  我们要借“东接东融”东风,进一步夯实益阳农业发展基础,瞄准现代化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纵深推进现代农业改革试验市试点,围绕产业振兴,持续擦亮“鱼米之乡”金字招牌。

益阳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益阳在线”或在视频窗口中有“益阳在线LOGO”标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本公司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益阳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0737-4223659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