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在线

搜索
益阳打造“世界电容器之都”,底气在哪里?
2023-11-16 17:16|编辑: 王君仪|作者: 曹灿 李微 郭轩 刘鼎 |来源: 益阳日报 |查看: 40818 |举报

  10月31日,益阳信维电子科技产业园暨MLCC投产仪式举行。该产业园计划总投资200亿元以上,致力MLCC(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产品研发、制造、销售等一站式服务,月产1200亿只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达产后,将成为中国最大、全球第二的MLCC研发生产基地。

  信维电科MLCC项目顺利开园,标志着益阳市电容器产业向高端化、集群化发展迈出了新的步伐,展示了益阳电容产业厚积薄发、追赶世界前沿水平的雄心。把目光放得更高更远,大开大阖,市委市政府长远谋划、深思熟虑,凝聚各方力量,在电容器产业的大版图上落下了举足轻重的一着。业内人士纷纷表示,这是一个别开生面的“手筋”,为益阳在争夺“世界电容器之都”的博弈中,争取了主动权。

  如此看来,益阳正朝着“世界电容器之都”的目标,蹄疾步稳迈进。但是,一个三四线城市,要在“神仙打架”、强手林立的电子信息产业中脱颖而出,底气在哪里?



  1.益阳电容器产业的优势

  电容器,是电子线路中必不可少的基础元件,被称为“工业大米”;电容器产业,是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支持产业,被誉为“信息产业晴雨表”。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益阳从兴办国有电容器企业、培养出一批电容器行业领军人才开始,产业“命运”的齿轮便开始转动。

  50多年来,益阳持续聚焦电容器产业发展,加强引导和扶持,一大批民营企业艰苦创业,勇于竞争,励精图治,追求卓越,成就了益阳电容器产业蔚为可观的景象。至2022年,全市拥有电容器生产及上下游配套企业104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0家,总产值201.39亿元,从业人员1.3万人,占据全国电解电容器35%以上的市场份额。



  在采访中,谈及益阳电容器产业的优势,相关政府工作人员、企业家、技术专家频繁提到三个关键词——人才、科技、环境。

  聚集优质人才。“人才,是我们的最大优势。”龙岭产业开发区产业发展局负责人符蓉介绍,益阳的电容器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得益于有一批过硬人才,他们多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从国有企业走出的勇闯市场的技术人才。他们在电容器行业从计划转向市场化之初,就开始精耕细作,现在,有的成为了资深技术人员,带头突破创新,攻克技术难题;有的办厂兴业,带队开疆拓土,成为行业领军人物。

  今年60岁的陈宏志,是益阳市和天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他20多岁进入益阳市电容器厂做技术工,单位改制后赴广东打工,后返乡办厂,在电容器行业摸爬滚打了近40年。花甲之年的他,不仅坚守在企业管理一线,还顶着重重风险和压力冲在数字转型的最前沿。2021年至今,和天电子电容云数字化示范工厂借助“华为云”数字化转型,实现订单处理量提升100%、设备稼动率提升30%、产能提升30%以上,生产质量问题实现100%可追溯。

  “我的父亲,是益阳最早的电容器行业从业人员。是他们那一辈人的不断打拼,奠定了如今的行业发展基础。”湖南艾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艾华集团”)总裁艾亮介绍,他的父亲艾立华,高中毕业后进入益阳市电容器厂,凭借一股钻劲,成长为技术能手。1985年,父亲仅凭3700元开始创业,租下2间不到50平方米的废弃小平房,办起了生产收音机、电视机用电容器的小作坊。1990年,成立资江电子组件厂;2009年,企业更名为湖南艾华集团;到2011年,艾华集团的年销售额已接近13亿元,成为中国铝解电容器领域的冠军;2015年5月,艾华集团在上交所上市……如今,艾华已成为全国第一、全球第四的电容器头部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工业控制、车载、5G基站、家电等众多领域。

  产业发展,人才是关键支撑。近年来,益阳市相继出台“人才新政25条”和“支持产业人才20条”,为人才引进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持。2022年,益阳市首批评定的81名高层次人才中,艾华集团就占了两席——副教授贾明、高级工程师黄远彬。现有人才梯队中,有60人获得首批企业人才补贴。



  坚持科技创新。只有立于技术“高地”,才能在风口来临之时,抢抓机遇“乘风而上”。近年来,益阳积极搭建研发平台,强化科技支撑,成效显著。目前,益阳集群企业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业设计中心、重点实验室共18个,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4个,累计主持或参与制订标准7项,各类专利技术700余项,已授权发明专利200项。其中,万京源电子研发的石墨烯高分子固态电容,填补了国内外空白。艾华集团新一代全固态铝电解电容器项目突破三大核心技术,申请国家专利192项,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固态铝电容技术原型。目前,仅艾华集团就有研发人员485人,占员工总数的12.54%,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5.38%以上。

  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安兴电子、鹏程科技等先后与中南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城市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及广州二轻研究所共建产学研用基地、全固态储能材料与器件省重点实验室等,推动科技成果市场化,为电容器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科研力量。艾华集团与中南大学合作设立博士后科研协作研发中心并成为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022年,艾华集团通过创新型技术和产品,进一步提升了工业市场占有率,得以跨越式增长。

  智慧赋能,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内容。2020年,益阳和华为公司签署《益阳市-华为工业互联网平台合作框架协议》,此后,“益阳电容云工业互联网平台”诞生(以下简称云平台)。同时,益阳建立全省第一个“区域工业互联网服务平台”——老虎工业云谷,着力夯实园区工业互联网新基建,打造基于“交易、数据、生态”为新型特征的工业互联网新经济平台。



  打造更优环境。营商环境,是益阳的金字招牌,是不断吸引企业落户益阳的重要原因。信维电子科技(益阳)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庆堂介绍,信维电科MLCC项目进驻以来,益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调研、现场办公,益阳高新区工委、管委会负责人密集调度、驻守现场。今年6月以来,市领导亲自挂帅,对信维电科MLCC项目量产问题驻点督查,每周一晚上雷打不动听进度汇报、调度相关部门,一个一个问题解决,这种状态持续了整整16周,直至项目顺利完工。“为企业服务,是我们的天职。”龙岭产业开发区是全市电容器产业的重要聚集地,作为这里的管理者,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周彪逢会必强调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目前,龙岭产业开发区明确108名驻企联络员和10名党建指导员为兼职营商环境监测员,常态化对接155家规模以上企业。今年以来,解决企业反映的水、电、气、用地、用工等各类问题100余项。同时,推动了闭环审批、园区事园区办等极简审批模式的落地。

  2.益阳被评为“中国铝电解电容器之乡”

  益阳是全国最大的铝电解电容器生产制造基地之一,被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评为“中国铝电解电容器之乡”。益阳的铝电解电容器产业集群被评为2021年度湖南省首批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并于2022年成功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把优势产业集群的“头部”做强,以高、尖、精为引领,带动整个行业高质量发展,从国家到省里再到地方,一系列利好政策措施也在陆续出台、稳步实施。



  国家指明了发展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如果核心元器件严重依赖外国,供应链的“命门”就会掌握在别人手里。电子元器件是支撑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石,也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关键。要实施工业强基、产业基础再造等重大专项和工程,支持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

  省里做好了产业规划。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奋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按照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部署,将包括MLCC在内的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构建 4×4 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的重点产业全力培育。

  地方出台了落地措施。去年底,中共益阳市委七届三次全会明确提出将益阳打造成为“世界电容器之都”。今年5月,益阳出台《益阳市打造“世界电容器之都”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实现全市电容器产业统筹发展,协同共进。今年10月8日,出台《关于实施强中心城区战略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壮大电容器特色产业集群,引导高成长性企业扩产增效,深入实施“智赋万企”行动,推动园区转型升级……

  在营造良好环境方面,益阳接连出台政策,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今年2月,市政府印发《益阳市打好“发展六仗”实施方案》;4月,市委市政府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执行力提升年”行动方案》《关于开展“能力素质提升年”行动方案》《关于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行动方案》,把开展“三项提升行动”作为打好“发展六仗”的主抓手,着力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能力建设,优化营商环境。

  3.益阳如何打造“世界电容器之都”

  随着下游应用领域不断扩展、产品快速更新迭代,提升电容器产业能级,推进国产化替代意义重大。益阳顺势而为,致力打造“世界电容器之都”,可谓正当其时。目前,益阳电容器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创新突破之势已经形成;作为从国家到地方都重点扶持的行业,发展态势向好。

  电容器产品用途广泛,产品繁多,全球市场竞争激烈。国际上,欧美日韩在一些领域跑在前面,对我国实行技术封锁;国内,江苏、广东等地区大力引进和突破,形成了自身的优势。要加快推进益阳电容器等电子信息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世界电容器之都”,需在四个方面下足功夫。



  在“扶优”上下功夫,推动产业集群扩规升级。构建强韧的产业链和强大的产业集群,是加快提升电容器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必要途径。要坚持“抓大、扶小、育新”统筹发力,完善“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梯次培育机制,形成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企业矩阵。通过持续推动小升规培育、加速集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重点培育龙头企业等措施,推动产业集群扩规升级。

  在“做强”上下功夫,抓好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做细产业研究。加快推进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供应链融通,形成对全球全国行业龙头、总部企业来益发展的虹吸效应;加强技术攻关。重点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薄弱环节,在部分领域形成战略优势。升级科研平台。着力在电容器关键材料、核心设备、主要性能方面开展科研攻关,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推动品牌提升。把品牌建设放在突出位置,鼓励引导企业在国际上树品牌、找名次,以品牌影响力提升产业话语权。

  在“保障”上下功夫,优化资源要素配置。继续完善硬件配置。基础设施是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将水、电、气、路、讯等基础设施保障工作放在优先地位。做好招才引智工作。建立健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政策环境,以一流环境吸引一流人才。

  在“赋能”上下功夫,运用数智经济推动智慧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手段,加快完善数字化转型的支撑体系,培育跨界融合的数字化生态,拓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新空间。鼓励企业抢占工业互联网建设风口、推进产业数字化进程、实施智能制造提速计划。

益阳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益阳在线”或在视频窗口中有“益阳在线LOGO”标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本公司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益阳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0737-4223659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