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学生人数少,但老师们教学一点都不马虎。 □杨文灿 能留住孩子的乡村,才是有希望的乡村;有优质教育的乡村,才会有未来的振兴。衡山县宝米小学,正在用事实努力向世人证明这一点。 在《湘江边的“巴学园”》这篇报道中,记者用热情的笔调描绘了宝米小学,以及尹中华、聂洪波等老师用十年的时间,让一所乡村小学实现了从破败向繁华、从得过且过到朝气勃发的蜕变,情怀与成效,都令人击节赞叹。 笔者认为,仅以“环境育人”来概括,未免浅薄。从更深层次探讨,则可得出如下体会:教育,是乡村振兴的一束光。这束光,照亮的是信心与力量,展望的是希望和未来。乡村教育的振兴,需要情怀。尹中华、聂洪波两位老师初来宝米时,年龄虽不同,经历有差异,但来校时感受却是相似的,那就是从校园环境到教学设施,带给他们都是深深的刺痛。面对此境,是跟着混日子,还是寻找突破口?最终,他们用自己的情怀,给孩子和乡村带来了希望。这种希望,正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之光。 乡村教育的振兴,需要坚守,更需要有作为的坚守。当时的宝米小学别说互联网,连电铃声都没有,简陋得让人惊骇。按常理,改变比守成要难得多!惊喜就在,他们选择了改变。从别的学校“讨来”校园广播设备,自己动手布设校园网络,一点一滴,硬是把宝米小学从上世纪带回到信息时代。有了信息,就有了广阔视野,这是坚守背后的作为。 乡村教育的振兴,需要付出,更需要大时代的参与。乡村振兴,国家战略。随着宝米洲村成功申报乡村振兴整村推进项目,宝米小学也获得了校园建设资金支持。如今,校园的地平整硬化了,环境绿化了,建起了操场,有了篮球场、乒乓球台。 乡村教育的振兴,需要氛围,更需要奋发向上的精神。毫不讳言,从学校的9名教师、32名学生,其中八成学生是留守儿童的现实来看,宝米的过去让人唏嘘。原因很简单,因为当时这里没有留住人的氛围。如今,从“近三年在永和学区组织的考试中,宝米小学都是一枝独秀”这句话来看,付出与坚守得到了丰厚的回报。难怪尹中华对未来相当乐观:眼下已有十多位家长打电话咨询今年秋季入学事宜。我们不能只限于留住以往的乡愁,更要以优质乡村教育,努力让乡村有人、有人才。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让乡村踏上振兴之路。 |
1、凡本网注明“来源:益阳在线”或在视频窗口中有“益阳在线LOGO”标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本公司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益阳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0737-4223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