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夏训武 通讯员 马腾飞 核心提示 过去一年,面对疫情冲击、市场波动、自然灾害等不利影响,全市上下攻坚克难、真抓实干,推动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三农”发展保持良好态势。“一县一特”主导产业综合产值突破1300亿元。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三农”工作意义重大。全市上下锚定目标,协同发力,推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685亿元。 A 聚力粮食生产 3月6日,赫山区泉交河镇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涉及数万亩面积的“小田改大田”项目正进入攻坚阶段。镇党委书记陈国荣介绍,建设项目于3月底全部完工后,这里将抢播早稻。 据了解,2023年,我市将进一步扛牢粮食生产责任。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实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推进洞庭湖区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全力稳面积、稳产量。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深入推进“田长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严格规范耕地占补平衡和进出平衡,守住耕地红线。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管护,积极探索投贷联动融资新模式,打造一批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区,提升农业防灾减灾能力。着力防范粮食生产、加工、流通、储备、贸易等方面风险,提升应急保供能力。 我市着力保障种粮农民收益。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今年,我市将全面落实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强农惠农富农补贴政策,加强惠农补贴资金监管,深化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着力稳预期、保成本、降风险,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实施优质粮食工程,鼓励发展粮食订单生产,实现优质优价。扎实做好农资生产、供应、价格稳定工作,提高农资产品流通效率、规范农资产品市场秩序,最大限度让利于民。 在全面推进节约减损的同时,开发拓展食物来源。引导全市上下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深入实施“优质湘猪”工程,积极申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提高土地利用率、产出率,拓宽农业生产空间领域,让食物种类更丰富、结构更优化、品质更有保障,更好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食品安全。 B 聚力乡村振兴 3月7日,南县三仙湖镇德星湖稻虾专业合作社的虾苗交易,已提前进入旺季,每天成交量均在1000公斤以上,可保证全镇及周边部分乡镇的新增养殖需求,为虾农收入提供保障。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我市认真做好“土特产”文章,抓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围绕“一县一特”产业发展布局,做好补链、延链、强链文章,发展壮大茶叶、稻虾、水产、蔬菜、米面、笋竹、畜禽、休闲食品八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支持预制菜产业发展。积极培育壮大农业市场主体,引导农业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在带动农户、服务农户中发展壮大,推动“小升规、规转股、股上市”。同时,布局抓好特色产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持续打响安化黑茶、桃江笋竹、南县稻虾米、沅江芦笋芦菇、大通湖蟹等地域品牌,加强“两证+追溯”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建设,提高产业集聚效益、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为推动全产业融合,积极创建农业产业强镇,近年还实施“数商兴农”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新产业,促进农业与休闲、旅游、康养、生态、文化、养老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乡村产业含新量、含金量。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我市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落实参保资助、医疗救助、农村困难家庭学生资助等政策,有序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加强农村供水设施管护,确保“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持续巩固提升、兜底保障水平稳步提高。聚焦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等区域,加大政策倾斜支持力度,推动快速发展。 同时,深入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因地制宜发展高质量庭院经济,加强脱贫人口就业帮扶,保持就业帮扶车间、公益性岗位规模基本稳定,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坚持把增加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让村集体和农民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红火。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农,加快县域园区发展,打造安化黑茶特色小镇、南洲稻虾产业特色小镇等一批精品特色产业小镇。加快县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一体化发展,形成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格局。 C 聚力改革创新 近日,安化县茶产业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再次明确,黑茶是安化的名片,茶产业更是安化生态立县、绿色崛起、群众增收的支柱产业。今年,安化县将紧紧抓住加快茶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做大做优做强安化黑茶产业,真正实现“抓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坚持以改革创新贯穿产业发展全过程,为高质量发展增添更加强劲的动力。 市委、市政府要求,今年要进一步推进国、省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积极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加大农业科技领域基础研究投入,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农业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不断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我市将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大种业创新和良种培育力度,推进省农科院益阳分院、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益阳分中心建设,发挥南县稻虾米产业研究院、赫山兰溪大米产业研究院、市农科院南繁基地等平台作用,推进“南县稻虾米”系列专用品种、湘米工程高档优质稻等新品种选育。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建设一批智慧农场、数字大米、数字茶园项目。强化智能农机研发制造、智慧农业示范创建、农机推广和社会化服务,推进全域数字水稻智能农机项目建设,加强丘陵山区先进适用农机研发,推动智慧智能农机产业链发展。推广先进农业生产技术,打造农业社会化服务“十代”模式升级版,加快稻油协同、复合种植、农机农艺融合、绿色高效生产技术集成创新与推广,推动新品种、新成果、新技术落地见效。 进一步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各地将把握好新一轮现代农业综合改革试点机遇,建设全省乃至全国的现代农业改革试验先行区,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在“特色富农、品牌兴农、科技强农、文旅助农、绿色育农、人才立农、土地活农、金融支农”和美丽宜居村庄创建示范等方面积极探索,紧盯农村产权流转市场交易体系、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智慧+”农业发展、农产品加工等重点领域持续发力,提升土地数字化改革成果,持续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进一步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强化现代农业要素保障。探索改革的实现路径和实现形式,高标准推进一批重点领域改革课题,高质量打造一批改革试点示范样板,高水平挖掘一批改革创新经验典型,把益阳改革试点中的好经验和好模式向全省推广、向全国推介。 |
1、凡本网注明“来源:益阳在线”或在视频窗口中有“益阳在线LOGO”标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本公司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益阳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0737-4223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