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甘果 卢鹏翔 陈徐文倩 吴巧 通讯员 龚婵婵 党的二十大召开后,我市奋战在乡村振兴一线的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们迅速组织起来,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认真领会报告精神,纷纷表示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中来,以新气象、新作为,迎接新征程,描绘乡村振兴新蓝图。 依靠人民群众 推动乡村振兴 10月27日,记者来到赫山区泉交河镇祥云村,见到驻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晏新跃时,他正在便民服务中心和村民们商讨如何将本村的红薯产品向外推广,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 近年来,祥云村两委通过盘活集体资产,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积极探索和实践合伙人模式,将村子带上了快步发展的道路。截至9月,今年祥云村村集体收入已超50万元,全村新建成5个党员活动室。“这些年我们村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路修好了,水利建设搞好了,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了。我坚信党的二十大以后,日子会越来越好、越来越有盼头。”祥云村村民陈立华开心地说。 谈到该如何宣传和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时,晏新跃说:“二十大报告中,让我最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我们要进一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依靠祥云村6300余名群众,以基层组织建设为统揽,紧紧扭住产业先行的牛鼻子,实现乡村产业从无到有、做大做强,从而推动乡村人才、文化、生态建设整体跃升。” 坚持党建引领 激发发展动能 10月27日,走进安化县清塘铺镇文丰村,映入眼帘的是整洁的道路、郁郁葱葱的绿植、姹紫嫣红的鲜花、设施齐备的娱乐器材。采访文丰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长、驻村第一书记刘江波时,他说:“村子的变化,离不开党的领导和群众的支持,作为一名驻村工作的共产党员,我一定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继续顽强斗争,全力战胜乡村振兴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近年来,文丰村基层党组织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驻村工作队工作扎实推进,党员队伍凝聚力与担当作为能力显著增强。截至9月,驻村工作队走访村民575户,开展慰问活动103人次,动员帮扶单位干部职工带货助农,销售家畜、红薯片等农副产品5.4万元,帮扶单位为改善库区、水淹区群众解决出行难的问题和安防设施投资达60万元。“要实现乡村振兴、首先要振‘心’,下一步我将依托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增强村两委主体地位,激发党员、组长和村民群众创造活力;依托市委组织部优势资源增强党建引领,激活脱贫群众的内生发展动力;依托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加快美丽屋场建设,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依托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动乡风文明建设,提升村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刘江波说。 传承革命精神 奋力开创进取 11月1日,记者来到桃江县鸬鹚渡镇龙塘湾村。市教育局派驻龙塘湾村工作队队长、龙塘湾村第一书记宁炜明告诉记者,培养人才,发展教育是村上最大的希望。由市教育局、市委党校、国家电网益阳供电公司组成的工作队将充分利用行业优势,立足长远,打好基础,把龙塘湾村花桥小学建设成为传承张昆弟精神的农村精品特色学校,力争将龙塘湾村打造成为全市乡村振兴高质量示范样板村。 采访中,记者巧遇鸬鹚渡镇政府食堂一位来大棚里采购食用菌的工作人员。他说:“龙塘湾产的平菇和香菇既绿色环保,又物美价廉,而且味道特别鲜美,我的同事们都喜欢吃。”据宁炜明介绍,工作队入驻以来,主动作为,引进了食用菌种植及加工项目,截至目前共计投入资金140余万元,已完成加工厂房修建、冷库、烤房建设和蘑菇种植基地及菌棒制作车间的建设,今年预计加工菌棒40000棒,目前菌棒和食用菌销售很好。 宁炜明表示,下一步,村子将积极打造自己的品牌,利用一切资源拓宽销售渠道,增加村集体和群众收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今年年底,龙塘湾村集体经济各项收入总和有望达到35万元,实现集体经济稳定增收的总体目标。另外,工作队努力争取项目资金近80万元,完成了花桥小学的运动场改造及风雨走廊、食堂等进行了修缮工作。同时市教育局还将投入近100万元资金,用于教学楼维护修缮、校园及文化建设、教育教学设施添置等方面,力争将花桥小学打造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农村精品特色学校,为乡村振兴储备人才。 培育特色产业 壮大区域经济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10月28日,赫山区泥江口镇党委书记陈天峣走进泥江口竹产业园建设现场,调研镇内竹产业外贸发展情况,谈到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时感受深刻。他说,产业兴则百业兴,百业兴则乡村兴。要自觉地站在群众立场上想问题、作决策、做事情、干事业,让泥江口镇产业大树的根系更深、躯干更壮、枝叶更茂盛。 今年来,泥江口镇坚持以实干开路、实战决胜、实力说话的“三实”作风为引领,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升管护好现有的竹、艾等特色产业,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确保农业产业在助农增收上提质增效。抢抓创建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大好机遇,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文化、生态、人才、组织全面振兴。陈天峣表示:“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将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振兴乡村的伟大实践中,立足本镇实际,做好产业文章,贴近群众、依靠群众,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在哪里,舞台就在哪里。切实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1、凡本网注明“来源:益阳在线”或在视频窗口中有“益阳在线LOGO”标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本公司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益阳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0737-4223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