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在线6月7日讯(通讯员 宋梅 记者 胡琪琦)“上午有采购商在长沙接货,今天采摘的5000斤丝瓜要赶紧送到发货点。”6月7日,在南县武圣宫镇白蚌口村的丝瓜大棚内,60后种植户肖东来正与90后合伙人曹哲伏一道,将早上采摘下来的丝瓜打包,用三轮车分运至指定发货点,再统一运往长沙市场销售。 肖东来今年53岁,从事大棚果蔬种植已有十余年,是村里最早一批靠果蔬种植发家致富的人。曹哲伏今年31岁,是邻村最早出去务工的年轻人,擅长操控电子设备。2020年,受疫情影响,曹哲伏告别了异乡务工生活,选择留在农村再择业。一天,曹哲伏到邻村串门,正逢肖东来大棚内的灌溉设备出了故障,他立马上前查看,不一会就将故障顺利解决了,两人因此互留了联系方式。只要大棚设备出现问题,曹哲伏就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一来二去,两人成了“忘年交”。 得知曹哲伏打算再就业时,肖东来立马向他抛来了橄榄枝。原来,肖东来意识到,随着农业新技术新设备的广泛运用,大棚果蔬种植完全靠自己,已无法实现持续增产增收,急需年轻力量加入。曹哲伏从小在农村长大,熟悉村里的地形和土质,也愿意扎根农村,只是一直缺少指路人。肖东来发出邀请后,他迅速驻扎到了大棚内,日夜跟着合伙人学习大棚果蔬种植技术。 不到一个月,曹哲伏就掌握了大棚果蔬种植的技术要领,并能熟练操控大棚内的电子设备。有了年轻伙伴加入,肖东来不仅扩充了大棚面积,还从外地学来了丝瓜辣椒套种技术。5月至10月丝瓜成熟采摘,12月至次年4月辣椒成熟采摘,大棚内季季有果蔬丰收,亩产均值突破8000元,年总产量将近30万元。 “大棚里季季都有果蔬采收,想做事随时可以来,每天能拿到一百多元现钱,还包中饭,一年下来至少能增加一万元的收入。”现在正值农闲期,同村62岁的陈美荣是肖东来大棚内的常用工。她每天送完孙子上学后,就赶到棚内采收丝瓜;下午学校放学了,就可以下班。工作时间自由,工资按天结算,这样工作模式帮助解决了村里多名待业妇女再就业的问题。 现在,60后老农人肖东来在90后新农人曹哲伏的影响下,在大棚内增设了多台现代农业科技设备。下一步,肖东来打算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吸引更多农户加入大棚果蔬种植行列,带动更多周边农户增收致富。 |
1、凡本网注明“来源:益阳在线”或在视频窗口中有“益阳在线LOGO”标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本公司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益阳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0737-4223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