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在线2月21日讯(通讯员 柳联强 记者 宋咏琪)“段家两兄弟都争气,能上大学也能下田。当时,我们都不理解,好不容易考出去,怎么又回来务农?现在,兄弟俩干得很成功,比我们种了几十年田的都厉害!”在赫山区欧江岔镇欧江岔村,村民提到段家兄弟段照和段誉,都夸赞不已。 新农人——圆梦之路 2016年,哥哥段照从湖南农业大学毕业后,放弃深圳外企工程师的工作,回乡当起了职业农民。“是我自己决定要回来的。”段照说,当初很多人向他投来了异样的眼光,只有父亲支持他回来闯出一番天地。在他看来,农村是个干事创业的大舞台,国家都号召年轻人返乡建设新农村,这是难得的机遇。两年后,弟弟段誉也毕业了,将管理和销售方面的知识带回了家。两兄弟也没想到,儿时嬉戏奔跑的田野,成了他们梦想起航的地方。 回村后,兄弟俩在父亲创办的红胜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打工,从育种学起,遇到不懂的地方向父辈请教,或者联系大学老师解惑。从小耳濡目染的他们,很快成了种田的“行家里手”,现在更成长为了合作社的实际“掌舵人”。他们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新的理念,走出了一条集水稻种植、烘干、加工、销售及技术示范、稻草离田再利用、机械社会化服务于一体的多元化、循环式发展路子。近几年,兄弟俩还与湖南农业大学合作,推广机插稻水肥一体无盘育秧技术,实现了“一粒种、一根苗、一蔸禾”,不仅让优质杂交稻的种子成本降低了60%,还大大节约了人力成本,合计每亩节约120元。世代相传的水稻种植被兄弟俩玩出了新花样,当初异样的眼光,也慢慢变成了赞许。 新担当——共富之路 在致富的路上,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止。精耕水稻种植的兄弟俩意识到单打独斗,疲于寻找销路,产生“内耗”,不仅竞争力弱,还不利于粮食远销。于是,他们有了“种粮联合体”的想法,集合散户,统一采购物资,农业机械上相互帮助。 习惯了传统的操作模式,不少散户对联合持观望态度,兄弟俩就一家一家做思想工作。一年,生产面临了恶劣天气,兄弟俩将自家日均60吨烘干能力和几万方的仓库免费提供给散户使用,再由其合作社统一销售,当年为集体增收160多万元。这次的成功,村民都夸兄弟俩有头脑、有远见,不愧是戴着眼镜的庄稼人。 此外,兄弟俩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主动对接扶贫产业项目,累计给400多户贫困户分红。他们还常态化招聘农村留守妇女和贫困户上岗,为他们每年增收2万余元。获得湖南省田间培训学校资格后,兄弟俩率先成立田间培训学校,推广绿色环保种植理念,聘请农技专家授课,累计服务600多名农户。现在,红胜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固定资产达300余万元,农用机械30余台,流转土地2000余亩,服务面积4.7万亩。 新农经——转变之路 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是段家兄弟五年来的发展策略。但市场瞬息万变,今年,他们开始转变思路,萌生了“二次创业”的想法,设想构建“欧江岔种粮联盟”,集中多个合作社资源,打造欧江岔粮食收储和销售中心,从注重自家种植转变成以自种为基础、全心全意为其他种植大户服务。“我们提供平台,扮演服务角色,他们安心搞种植,即可节约精力,也可缩减成本。”在段照看来,这是双赢。 段照认为,当前,农村土地数字化改革如火如荼,越来越多的资本向农村农业集中,乡村振兴不断走实走深,未来将出现更多的经营主体,向提供专业服务方面转型,将大有市场。今年起,段家兄弟将朝着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方向迈进,努力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促进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条,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我们是站在了父辈的肩膀上,并得益于现在的好政策,合作社方有如今的规模。”在段照看来,父辈的积累、政策的支持、自身的努力,都是他们成功的资本。同一份事业,父子两代人的坚持,变的是技术、方式和路子,不变的是对农业本身的敬畏。兄弟俩的“新农经”,将在欧江岔这边生养他们的田野上越唱越响。 |
1、凡本网注明“来源:益阳在线”或在视频窗口中有“益阳在线LOGO”标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本公司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益阳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0737-4223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