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日报·大益阳客户端记者 夏一杨 通讯员 王海丹 优美宜居的环境,热情文明的市民,秩序井然的交通……这一幕幕都能让人感受到益阳市民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强劲脉动。近年来,我市将文明创建与生态建设、经济发展结合起来,让文明创建的成果惠及广大市民,让文明理念助推城市各项事业不断发展,文明之花已开遍城市的每个角落。 创建为民惠民 文明共建共享 文明创建大合唱,笙箫齐鸣奏华章。自从我市开启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以来,创建行动给益阳带来了许多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变化。 从硬件上看,城市功能配套不断完善,城市品质不断提升。三年来,我市加速推进文化场馆、母婴室、城市盲道等设施建设,整治了一批背街小巷,改造了一批老旧小区,新建了一批公园、广场、停车场、农贸市场、公共厕所。同时,完成城市“三微”建设项目781个,中心城区小区垃圾分类绿色回收箱投放覆盖率超80%,主次干道牛皮癣清除率达到98%,全市路灯亮灯率达99%以上。还持续开展了空中线网、农贸市场、马路市场、校园周边游商摊贩等整治行动,城市公共空间文明秩序呈现新气象。引进5家共享电动车企业,在中心城区投放共享电动车9500台,施划共享电动车停车点位近1900个,让市民享受绿色低碳出行。 为进一步规范城市秩序,市文明办在全市积极开展“戴好头盔、安全出行”文明交通行动,大力打造文明、安全、畅通、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截至目前,全市共查处不戴头盔违法行为84907起,拆除非法安装的伞具8521把,头盔佩戴率由整治前不足15%提高到65%,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守法率明显提升。如今,行走在益阳的大街小巷,市民生活出行习惯持续向好,乱丢垃圾、横穿马路等不文明行为明显减少,文明礼让、互帮互助行为显著增多。 以榜样为引领 凝聚奋进力量 熏陶养成,摒弃陋习。我市将文明行为从道德层面上升至法律层面,制定印发了《〈益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实施方案》,编印《益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单行本15万册,拍摄宣传动画短片20个,着力推进《条例》的贯彻落实,扎实开展公民道德建设,营造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浓厚氛围。 融入日常,德者有得。我市推动“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广泛开展,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重要传统节日期间,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活动,倡导文明、和谐、喜庆、节俭的现代节日理念。 着眼未来,我市不断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通过“学党史忆英烈传承红色基因”“童心向党庆百年红色基因代代传”“红心向党唱支山歌给党听”“闪光的榜样党的光辉照我心”等一系列红色主题活动,拓展未成年人课外活动阵地,在未成年人心中播下向上向善向美的种子,引导广大少年儿童铭记红色历史,听党话,跟党走。 近年来,全市涌现出中国好人8人、湖南好人89人,省级道德模范及提名奖4人、市级道德模范34人。一个个先进典型、一项项道德实践,不断激发全社会善行义举蔚然成风,为我市改革发展凝聚强大正能量。 发挥志愿服务精神 传递向上向善力量 一个微笑、一份礼让、一次援手,都是志愿服务精神的缤纷绽放。中心城区十字路口交通有人引导、巷道卫生有人清扫、小区居民需要帮助有人伸出援手、大街小巷的“牛皮癣”有人义务清理……穿梭在这座城市里的志愿者,以实际行动为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助力。 与此同时,我市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与“接地气、去官气、传正气、转作风、惠民利”主题志愿服务活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夯实工作责任,着力推动城市环境、城市文明大提升。 如今,全民创文热情被激发。我市领导干部带头干,基层群众跟着干,成千上万的志愿者身影遍布大街小巷,以不同方式为市民服务,演绎着“大爱之城”的新鲜内涵。今年以来,中心城区90个市直部门和驻益单位、3000多名党员干部志愿者深入结对社区,开展志愿服务5227次,认领并完成微心愿2119个。各县(区、市)累计开展活动约1500次,1.5万名党员干部志愿者和近20万社会志愿者参与,解决各类微小问题3000余个。“目前,我市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做好志愿服务、维护城市文明形象是我们的责任。”志愿者刘斌说,“希望我们的行动能够让更多人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让城市建设得越来越美丽。” 如今,志愿服务已经成为推动我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在全社会集聚向上向善的力量,传递社会文明的良好风尚。“赫赫有鸣”“板凳会”“花鼓新唱”“古镇新说”……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遍地开花,一场场宣讲动人心弦、一场场活动精彩纷呈,努力打通基层宣传思想工作“最后一公里”,让新思想、新文化、新理念“飞入寻常百姓家”。 新时代,着力构筑群众精神家园。目前,我市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7个、文明实践所93个、文明实践站137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给老年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让我们老有所乐、老有所为。”退休老人董建君笑着对记者说。 |
1、凡本网注明“来源:益阳在线”或在视频窗口中有“益阳在线LOGO”标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本公司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益阳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0737-4223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