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日报·大益阳客户端记者夏园园通讯员周志武 用传统文化形式,创作现代文艺作品,服务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中心工作;深挖红色文化,用活红色资源,带动文旅产业发展;完善文化基建体系,常态化开展文化活动,送文化到基层、惠万家……近年来,我市扎实推进文化建设,不断拓展公共文化服务空间,提升地方文化软实力,增强本土文化自信,越来越多的群众有了更多的文化“获得感”。 用“老把式”演新故事服务中心工作开展 南县禁毒花鼓戏艺术团将禁毒防毒知识和案例,编排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禁毒原创花鼓戏节目,送戏到浪拔湖镇荣福村,广受群众好评。近年来,我市结合本地特色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发动社团、文化志愿者力量,创作系列文艺作品,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开展营造浓厚氛围。 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文艺创作中,让革命传统教育生动活泼,入脑、入心。我市积极组织本土电视节目参加全省优秀广播电视节目评比,系列专题片《益阳好家风》获评全省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组织文化志愿者深入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开展“立波精神”宣讲活动;在红色电影下基层、红色电影党课活动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光影技术手段,推出“百年梦”红色主题电影暨“光影铸魂”体验式大型展览,让群众更好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2020年初疫情防控期间,我市文艺界人士及文艺爱好者,用多种艺术形式创作抗击疫情主题作品,鼓舞士气、宣传防疫知识。其中,花鼓戏《战胜疫情盼她归》、剪纸《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油画《前线》、书法《舍小家倾大爱》等23个作品,获评“艺抗疫情·云游湖南”主题活动全省优秀作品。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永远跟党走——颂党恩、政协情、益阳美”文艺晚会现场 今年,我市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组织开展系列主题文艺庆祝活动。其中,由市政协、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颂党恩政协情益阳美”系列文艺活动,邀请了鄢福初、林凡、代跃、叶培贵等国家级文艺名家参与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创作;推出《星空璀璨——益阳百位优秀共产党人风采》诗歌集,全国、省、市、县四级政协委员等100人,用诵读诗歌的方式,向益阳百位共产党人致敬;创作歌曲《答卷》《追随》《桃花江谣》,举行主题文艺晚会等,以一场新时代书画益阳、诗颂益阳、歌唱益阳的艺术盛宴,全面展现益阳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发展之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念“融”字诀唱“三色”歌打造城市文旅名片 仲秋九月,资阳区明清古城建设工地,修缮中的明清古建筑美丽渐现。明清古城占地约1086.58亩,古城建设坚持保护与开发相结合,建成后将成为城区古文化与旅游体验主题街区。 近年来,我市突出湖湘文化和地域特色,加大对历史建筑、传统村落、民俗风情保护力度,成功创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兔子山遗址考古发掘现场保护与环境整治工程通过竣工验收,工程质量合格;安化梅山剪纸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位于赫山区泉交河镇的胡林翼故居恢复建设项目稳步推进,主体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一期总投资3000余万元……2021年,全市共有在建及新开工重点文旅项目27个,总投资超过220亿元。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的历史见证,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我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厚重,全市创建与红色资源相关的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8处、3A级以上旅游景区7处、省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7处。其中,厂窖惨案遇难同胞纪念馆、段德昌烈士陵园(生平业绩陈列馆、纪念碑)被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厂窖惨案遇难同胞纪念馆同时列入国务院第一批8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梅城文武庙古建筑群、信义教会建筑群、厂窖惨案遗址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共金家堤支部陈列馆做深“资源+文化+业态”融合文章,年均接待游客15万人次;结合史实创作的大型现代花鼓戏《益阳萧山令》《红军名将张子清》等作品,引发热烈反响;益阳弹词《红色丰碑》成功亮相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 2021湖南红色文化旅游节——重走青年毛泽东游学社会调查之路启动仪式现场 今年,我市以打造“青年毛泽东游学社会调查之路”红色旅游线路为重要抓手,注重挖掘保护红色资源,创新传承红色基因,以红色资源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同步带动文旅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青年毛泽东游学社会调查史实陈列馆、天意木国红军长征根雕文化馆在“五一”前夕建成开馆。精心打造以青年毛泽东游学社会调查之路为核心的全市“1+5”精品旅游线路,串联全市80个“红色、绿色、古色”景区(点),以红色旅游为主体,同步带动历史名城游、美丽乡村游、康养健身游和亲子研学游,广大游客纷纷前往“打卡”,感受益山益水、益美益阳的独特魅力。 强软实力塑自信心提升全民文化素养 近期,市文化馆、市花鼓戏剧团有限公司和湖南花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开展花鼓戏知识讲座或演出,先后走进市第六中学初中部、梓山湖学校、三益小学等10所学校,面向青少年普及充满地域特色的传统戏曲文化,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戏曲进校园”活动 近年来,我市结合“文化进万家”志愿服务活动等,携文化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进军营、进企业、进养老院等,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文化益阳”品牌效应逐步凸显。“非遗过大年”志愿服务活动现场,梅山剪纸、安化黑茶、修山面、张家塞甜酒、小郁竹器、明油纸伞等传统特色产品及技艺展示,让群众近距离了解益阳非遗文化。“阳光工程”“圆梦工程”等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为老年人、未成年人、农民工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带去更多的文化产品,文化惠民活动扎实开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同时,我市不断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市拥有文化馆9家、图书馆7家、博物馆11家,建有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网点1664个。通过文化帮扶,全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基本实现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结合“送文化下乡”等专题活动,文化志愿者深入农村,广泛开展文艺惠民活动,采取文艺汇演、文遗展示、举办公益讲座、放映公益电影等形式,拉近与村民的距离。每年送戏下乡超过300场,“周末花鼓剧场”常态化运作,公益电影年均放映2万场。 大型现代花鼓戏《山那边人家》汇报演出现场在与群众深入接触的过程中,广大文艺工作者进一步激发了创作灵感,大型现代花鼓戏《山那边人家》、大型跨界融合情景歌舞剧《那山那水那乡愁》等一大批接地气、聚人气、反响好的本土文艺作品陆续推出,进一步彰显了文化魅力,坚定了文化自信。 |
1、凡本网注明“来源:益阳在线”或在视频窗口中有“益阳在线LOGO”标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本公司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益阳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0737-4223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