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起,各地房地产明显泛“热”,竹胶板产业跟着“火”了。拥有丰富竹资源的桃江迎来难得的机遇,省道308沿线的鸬鹚渡、大栗港、鲊埠、武潭等乡镇的竹产业迅速发展,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发展竹胶板企业近50家,形成了百里竹业长廊,开启了这一优势资源开发的新篇章。12年过去,百里竹业长廊开发进展如何? 昔日辉煌:百里长廊好红火,搭起百姓致富路 1月9日,记者来到鸬鹚渡镇,探访这一产业发展情况。沿着省道308线,进入桃江县境内,随处可见大片竹海,如诗如画。鸬鹚渡镇党政办主任符琼向记者描述2002年这条百里竹业长廊的兴旺景象:公路两侧到处是简单搭建的厂房,外面堆满了竹子,旁边两根矮桩交叉相撑,架着的两根竹子上面晒满了竹帘、竹胶板……“上面一片石棉瓦,中间一块水泥砖,下面一块预制板,一座厂房就建好了。”他说,2002年前后,全县约50家竹胶板厂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 竹胶板产业旺盛发展期是2002年至2006年,公路沿线机器轰鸣,人声鼎沸。夜深人静时,厂房里依然灯火通明。桃江县林业局副局长杨勇说,一天24小时赶货还供不应求,来自内蒙古、新疆、山东等地的买家提前下了订单,有时还得在厂里等上三四天。最红火的时期,竹胶板的年产量超过10万立方米。 兴旺的不只是这些竹胶板企业。鸬鹚渡镇有16家竹胶板厂,每家都雇请了好几十名工人,而且几乎家家户户为其提供竹帘等初级产品。一时间,竹胶板生产成了促进当地业强民富的一大重要产业。 现状尴尬:多数企业遭淘汰,持续发展步履艰 从桃马公路到鸬鹚渡镇政府机关,公路两侧竹胶板产业的辉煌景象已然不再。来到华宏竹胶板厂,简陋的厂房里冷冷清清。“原来有订单无欠账,现在订单少欠账多。”老板娘张小凤用一句话总结了12年来竹胶板企业的发展变化。“原来一年净赚上百万,2010年以后,一年就五六十万。”她说,因为效益差了,他们卖掉了一条生产线。2012年下半年,华宏竹胶板厂有一半以上时间停产。 2002年起,竹胶板生产热火朝天。可这“热度”只持续到2006年前后,随后逐渐走下坡路。华宏竹胶板厂因本身资金充足,这几年基本能维持生产,但大多数企业并没有这么幸运。 趁着产业热潮,鸬鹚渡镇3名妇女合伙,于2003年成立了三八竹胶板厂。开始两年,产品也俏销市场。但因资金不足,管理不善,技术跟不上,2007年、2008年,工厂连续停产。后来,当地另一老板接手,最后也因无法正常运转,于2012年被迫关停。 像三八竹胶板厂这样跟不上产业发展步伐而淘汰的企业,在鸬鹚渡镇就有12家。目前,全镇只剩4家企业仍在生产,只有个别企业已转型升级,效益可观。 原因简析:技术质量跟不上,家庭作坊生存难 2002年,生产一张普通竹胶板,成本约60元,售价72元;2012年,一张竹胶板的成本上升到75元,卖价只有80元。“除了利润低,市场对竹胶板的需求量也大大减少。”张小凤说,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企业难以维持。 “这还不是根本原因。”桃江县兴旺竹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国贤指出,家庭式作坊生产管理技术落后、机械设备陈旧、产品质量低劣,才是企业生存艰难、直至淘汰的根本原因。管理水平、产品质量低,市场销路越来越窄,企业未能走出发展困境,以致于被淘汰。 竹胶板“热”曾将鸬鹚渡镇石龙塘村的张吉安从深圳吸引回来创业。2003年,张吉安等人创建吉华竹胶板厂。刚开始创业,形势并不乐观,张吉安跑到浙江、北京等地考察调研,拓宽销售市场。市场不愁了,厂子利润也稳定上升。2008年,在市场萧条、产业滑坡的大背景下,张吉安决心技改升级,将公司改名为桃江县吉华竹木制品有限公司,2010年淘汰了老生产线,投入190万元,购进一条全自动生产线,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大大提升。同年,公司还被评为湖南省林业龙头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