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散文诗》主编冯明德 冯明德正在为记者翻找资料 2009年7月7日在中国煤矿文工团录音棚与著名朗诵艺术家瞿弦和、张筠英夫妇合影 本届三周文艺奖获奖作品《国歌颂》 冬日的阳光洒满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颇有“春暖”的感觉。当我到散文诗刊社拜访《散文诗刊》主编、著名诗人冯明德(笔名:皇泯)时,更有“如沐春风”的体会。 最初的梦 成为画家
“其实我开始的梦想是当一名画家,那个时候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都喜欢画画,16岁高中毕业后参加了市里的培训班,不过老师说我缺少基础知识,我不适合在这个领域发展”冯明德自嘲地说道。 “那您是因为画画梦想破灭,才喜欢上诗歌的吗?”记者一句话逗得他哈哈大笑。“也可以这么说吧,不过我中学的时候就开始尝试写作,对于诗歌还是打心底里喜欢,不过是因为那个年代大家都喜欢画画,所以我也想成为画家。”冯明德丝毫不介意记者的玩笑。 对于诗歌 始终如一
“告诉你一个小故事”冯明德透露高一时,老师布置作文作业,他写了一首诗,被老师说成偷懒,第二学期的时候写作文时为了故意气老师,写了一篇作文《劳动的欢乐》,内容是学校组织学生挖沼气池,整整写了两本作文本,结果老师说这学期再也不要写作文了。 干过小工、当过床单厂工人,也办过墙报,在烦杂的工作经历中,他却一直没有放弃对诗歌的热爱。“中学的时候就开始尝试写作,虽然后来工作与文学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但是却一直没有削减我对诗歌的热爱。”冯明德告诉记者,最开始他也是写诗,不过写的是旧体诗,1979年他的处女作《我有一只小铁锤》正式发表,直到1980年,他才写了第一首散文诗,不过最早发表的散文诗是1984年发表的《绿色的草叶》。“那个时候接触的文学作品不少,但是看到的诗却非常少。”冯明德说,最早接触的散文诗就是高尔基的《海燕》。 在谈到怎么进入散文诗社时,冯明德笑道:“其实我是由于喝酒才到散文诗刊社的,那个时候在床单厂工作,油画老师陈腊年开了个广告公司要我去他那里工作,然后在去陈老师家里的路上遇到了徐立军,然后到他家里喝了个酒,他叫我来散文诗工作,喝着喝着就答应他了。”“不过”,冯明德话锋一转,“我内心里还是因为喜欢文学,喜欢散文诗,才放弃广告公司工作的。” “即使是临时工也喜欢呆在散文诗刊”冯明德告诉记者,他到1991年从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毕业后才解决编制问题,编制也是在文化馆。后来他从文化馆回到散文诗刊社,从一个有编制的人员又回到了临时工状态。几年后,散文诗刊社有了一个编制的名额,冯明德才恢复编制。 历时六年 终成大作
在本届三周文艺奖评选中,《国歌颂》荣获一等奖。据冯明德介绍,《国歌颂》是一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史诗性长篇散文诗。全诗以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为引子,从鸦片战争——中国百年的忍辱负重切入,围绕中国从无国歌到诞生真正的国歌,重点突出抗日战争以来《义勇军进行曲》产生的历史背景、创作过程、传唱经历及不同历史时期所产生的影响。结合国歌词曲作者曲折的人生经历,紧扣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展示了“民族危难国歌低沉,国运昌盛国歌嘹亮”这一主题。 “《国歌颂》是在《国歌》的基础上,配上瞿弦和和张绮英两位老师朗诵,升级而成的。”冯明德说,其实《国歌颂》是省委宣传部蒋祖烜的点子,在他的启发下才写成这部作品的。“为了创作这部作品,我翻遍了所有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资料,历时六年才写成!”冯明德感慨道,“可以这么说,这部散文诗是我查找资料最多的一篇。” 当记者问道这首散文诗最大的成功之处在哪里时,冯明德表示,这部作品既充分利用散文诗的艺术表现手法,融抒情于叙事之中。同时,兼顾大众的阅读和欣赏,既是一首艺术性很强的长篇散文诗,又是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政治抒情诗。
像散文诗一样生活
一个从事文学艺术的人有一种心灵自由、生活随意的状态,是很惬意的。于是,向往“像散文诗一样的生活”,成为冯明德的梦想。 如何才能像散文诗一样生活呢?冯明德告诉记者:一是读书,二是读生活,三是读自己。“每个人都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悟不透的书。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别人的故事中,每个人都在编织着自己的故事、别人的世界。” 在人心浮躁的当下,人们都在为学业、为爱情、为工作、为事业、为家庭、为名利所累。总之,为生活所累。让心放松一下,像散文诗一样生活,是作为一个从事文学艺术的人的自由、轻松的生活状态。”冯明德发自内心地感慨道。 ●作家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