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益阳市关公文化研究会会长李学良、副会长兼秘书长张铁军、副会长盛志安,邀请益阳市地名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邓亚龙,前往资阳区杨林坳乡,考察隋唐关帝庙遗址,为迎接海内外关公文化的崇拜者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关羽,字云长。民间尊为“关公”。三国时期蜀国名将,五虎将之首。深受人们的敬佩和赞扬。桃园结义、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千里护嫂,义释曹操。他的故事甚为流传。 在益阳广为流传的是关云长单刀赴会。如今,在青龙洲上还留有关羽当年“单刀赴会”的“拴马桩”、“磨刀石”,训练水军的“柴营”和一座“关王庙”。关漱惊湍和碧津晓渡,马跡塘故事,叙述着关公的智勇。 关羽去世后,自北宋以来开始尊奉并神化。后代朝廷多有褒封,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至清康乾年间,尊奉关帝逐步升级,至乾隆48年,敕赠“万世人极忠义诚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关圣大帝”26字的谥号,比清圣祖康熙的25字谥号还多一个字。 朝廷推举汉文化的圣人,民间更是热烈响应,广建关庙。到道光年间,益阳关庙多时达到126座。咸丰年间,益阳邑人胡林翼于咸丰6年从太平军占领地收复江西九江,考虑到朝廷此时已是内忧外困,无財力赏赐其部属,于是,已收复湖北的胡林翼以家乡尊奉关公,都是“忠义之士”的名义具本报呈请谥家乡关公“无比佛盖天古佛”封号,为此,使华夏关公武圣的谥号增加到33个字,这是高于历史上任何帝王,仅次于文圣孔子1字的谥号,也是益阳人为关公“忠义”文化作出的可查考贡献。并且,咸丰六年(1956)六月二十四日,为咸丰皇帝批复胡林翼请赐关帝爷封号的日子,益阳杨林坳又首发6月24日为关帝成佛的生日,关帝爷也从此被益阳人尊称为“龙天菩萨”,形成了益阳浓厚的关公忠义文化。益阳当今成为了关公文化研究者向往的地方。 李学良一行来到杨林坳村口。一座仿估建筑矗立眼前,场地十分开阔,粮田数顷,荷叶田田,古木参天。进到里面,有一个大戏台,戏台对面是“武圣庙”,正面有许多碑刻。里面供奉关公神象。当地老农说“这是关帝托梦飞身来到的地方。当时主政者在此立庙”。邓亚龙介绍:这座庙是1993年在原址上修建的,每年农历5月13日为关公离开益阳去荆州的日子,举办庙会。杨林坳“武圣庙”始建于唐以前,原址在资阳区最高峰万名山上,之后有多次扩建。这个庙是明初洪武年“入世”迁下来的庙址。北宋以后,发现周边崛起的国家庙宇都是“入世”的,且直接介入政治,于是,寺庙陆续转移到人口集中的闹市中来。 一看完入世的武圣庙后,李学良一行驱车来到万名山上,太阳高照,霞光四射,云雾缭绕,仿佛进入仙境。关帝庙基建完工,气势宏伟。守庙者刘迪凡老人介绍,因资金不到位,加之今年的疫情,还没有装修。邓亚龙继续介绍,万名山——资阳区最高的山峰,上面的关帝庙是隋唐以前“出世”的庙宇风格,没有任何功利目的,远离红尘。直到宋朝以后,中国的庙宇才逐步“入世”,即直接与社会接触,甚至还关心政治。明朝洪武年间,原守庙人罗关宗介绍,关帝爷托梦给山下的阳德真老人,说自己已飞升到杨林坳村去了,于是,山下便修建了今天村口的“武圣庙”,从此,在该村出现了山上山下两座“武圣庙”,但山上的武圣庙由于山道长远,行走艰难,便逐步冷落下来,但一些女香客因孕育难以启齿的疾病,需隐秘求佛,万名山的隐秘正适合妇女,于是,便在原关帝庙堂里供奉了观音菩萨,以致清末时期,庙堂里观音菩萨的香火要比同堂的关帝还盛。 山上关帝、观音同堂,并得到民间的多次扩建,清朝咸丰、同治年间达到鼎盛。他指着碑文说,1925年,此庙再次进行了扩建,人民祈祷国太民安,1926年发生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1945年抗战胜利后,此庙又进行扩建,主修者祈求关帝保境安民。1949年土改,人民政府将庙产田土分给了翻身后的农民,自此香火难继,后又经“大跃进”、“文革”,该庙逐致消亡。 在回城的路上,同行的人热烈地讨论着重修关帝庙的意义,就是要以此为载体,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打造诚信社会,造福人民。 张铁军表示,凝聚在关公身上的忠、义、勇、仁、智、信,代表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理想,在海内外具有极大的文化认同。益阳市关公文化研究会就要积极宣传这种文化。欢迎海内外的专家、学者来益阳考察,加强合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出新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