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第12届全国散文诗笔会暨全国诗报诗刊主编峰会在益阳举行,来自《诗刊》《人民文学》《星星》等近20家诗报诗刊的主编、诗歌编辑以及笔会代表150余人参加这次盛会。
《散文诗》1985年底创刊,至今走过了27个年头。最初只是县级益阳市的文化馆的一个内部刊物,日子过得非常艰难。后来虽然公开发行了,但因为纯文学趋于冷清,日子也过得不轻松。但他们一步一步做大做强,成了全国知名的刊物,成了益阳乃至湖南文学界的一个品牌。这次会上,许多诗界朋友认为,在益阳这么个小地方成长出这么一家知名刊物不容易,有人甚至以奇迹誉之。平时我与一些文学朋友也会谈起《散文诗》,会有意无意的探讨她的过去、今天与未来,尤其是成功的原因,我们有这么三个共识。
其一,保持住自己的静心与净心。如今社会,物质生产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但也滋生了严重的浮躁现象,将“钱”看得太重,而将精神、文化的因素看得太轻。加上电子技术的发达,人们对纸质读物的阅读越来越少,附着于纸质媒介的纯文学,越来越被边缘化。在这种背景下,《散文诗》的编辑们不为所动,保持了自己的文学静心、净心,继续追求自己的文学梦想。这是当下《散文诗》生存与发展的原动力,没有这一点就没有《散文诗》的今天。
其次,保持住对纯文学、散文诗的痴迷。《散文诗》能够办起来,不是政府的动员,也没有上级文学团体的支持,就是因为“爱”,爱纯文学,爱散文诗这种文学式样,不论是第一任主编邹岳汉,还是现任主编冯明德,都是纯的散文诗作家,写着散文诗出道,编着散文诗成功。昨天一位朋友还在说,一辈子干着自己喜爱的事,而且获得成功,是最幸福的,举的例子就是冯明德。如果不是深爱着散文诗,只是编着这样一个刊物,经营着这样一个文化产业,冯明德不可能有目前这么幸福,也不可能有目前的成功。
再次,与时俱进走市场。一个刊物有人订,有人看,才有生存的价值,订的人多,看的人多才能赚钱,有了钱才能继续走自己的纯文学之路,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散文诗》从内刊到公开发行,走了进入市场的第一步,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艰巨。这个团队一方面静下心来编刊物,另一方面抬起头来观察市场,把握市场,经营市场。早些年他们就发现,成人阅读纯文学作品的人在减少,市场在萎缩,他们就及时调整战略抢占校园市场,在别的刊物发行下滑的时候,他们通过校园版的推出还有上升,并且及时建立了全国的发行网络。目前《散文诗》是全国诗刊类杂志中发行量最大的。他们组织的全国散文诗笔会,越办越好,通过笔会在全国打响了自己的品牌。《散文诗》作为益阳的文化品牌,树起来已然不易,而要保住她,让她继续发展,更难。这就需要党委与政府的支持,说到支持,给钱是最容易想到的,但笔者认为,从长远角度看,应该有比给钱更合适、更好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