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安化县乐安镇张家仙湖村村民戴琳玲的女儿张颖慧、蒋盛才的孩子蒋姝,分别收到武汉大学、湖南大学的硕士生录取通知书。村党支部书记陈跃进自豪地对记者说:“我们村里的‘硕博墙’,又增加了新成员。” 在张家仙湖村村部广场前,有一面长约20米的白色影壁墙,墙上镌刻着新中国成立以来从这个村子走出的硕士、博士的照片及简历。其中,有现任中国航天三院副总工程师戴梧叶,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新疆大学“天山学者”特聘教授唐皇凤,参与国家多座重要桥梁基础性工程质量控制和设计的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戴国亮等知名人物。墙面两侧,写着“文化孕育美德,知识改变命运”。 白墙黛顶,“硕博墙”悠悠散发着一股墨韵书香。 张家仙湖村,在周边乡村以尚读书、出人才而闻名。这个面积不到10平方公里、村民近4000人的小山村,70多年来陆续走出了57位硕士、博士和317名大学生。 一个偏远小山村,何以人才辈出?6月底,记者走进张家仙湖村,一探究竟。 崇学向上,你追我赶读书氛围浓 “读得书多胜大丘,不需耕种自然收;白天不怕人借去,夜间不怕贼来偷。”村支书陈跃进说,村里一些没上过一天学的村民,也能记住这首劝人读书的诗。村里人认为,张家仙湖村地处偏远,贫穷落后,读书是走出大山、改变命运的最好出路。只要孩子想读书,家里经济条件再差也会想方设法送他们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村里有母子相依为命不放弃送子读书的,有背着一身债送读的,还有卖棺材送读的…… 年过七旬的村民彭佑绪,两个弟弟都是博士。他的大弟彭佑多的求学路可谓一波三折。1982年,彭佑多高考失利,因家庭贫困,只好去学做木匠,挣钱养家。当时是民办教师的彭佑绪跟父亲商量:“弟弟是一个读书的好苗子,这次高考失利是没发挥好,不去读书可惜了,即使砸锅卖铁也要供他读书。”彭佑绪专程赶到外县工地,把正在做工的弟弟喊回来复读。彭佑多深知读书的机会来之不易,学习更加刻苦努力,第二年考上了大学。2003年6月,他获得中国矿业大学博士学位。彭佑多主持过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基金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30余项,先后获省部级科技奖5项,被破格晋升为教授。现在,他已成为湖南科技大学科技领军人才之一,是我国“奋斗者”号万米载人潜水器项目研发重要成员。 彭佑绪的二弟彭佑共以哥哥为榜样,不断在学业上树立更高的目标。大学本科毕业后,他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又先后考上硕士、博士研究生。2008年,他获得中南大学博士学位,现在湖北省一家医院工作。 博士兄弟、硕士家庭、大学生家族……这样的“书香之家”,在张家仙湖村比比皆是。村民在读书方面你追我赶,别人家培养了会读书、有出息的孩子,自家也不甘人后,形成了浓厚的送学读书、助子成才的氛围。 村民唐细才一家是“送出一个大学生,脱贫一户”的典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唐细才家经济十分困难,为筹集孩子学费,他给乡里供销社挑水,挑一担水赚5分钱。唐细才硬是靠一根扁担挑水,送出了家里两个大学生。现在,一家人早已步入小康生活。尤为可喜的是,读书尚学的家风传承下来,唐细才的孙女唐新瑶2018年获得武汉大学硕士学位。 尊师重教,扶困奖学淳朴民风好 “以前村里只要有人考上大学,村民们会自发地到其家祝贺,考上大学的那家人会有满满的自豪感。” 提及村里良好的读书风气,村民易伯全来了兴致。他有一子三女,儿子1985年考上大学,2010年博士研究生毕业,现在省内一所高校任职。易伯全回忆起儿子当年考上大学时的情景,那时的大队、生产队和家里亲戚,为表示祝贺和奖励,在露天广场各请人放映两场电影,连着6晚放映了6场电影,盛况空前。一些村民鼓励自己的子女好好读书考上大学,也在自己家门口放映电影。 放鞭炮祝贺、放电影奖励、发放奖学金……奖学扶困成为村民共识,还写进了村规民约。记者看到,张家仙湖村村规民约第3条写道:对品学兼优的学生予以奖励,对困难学生予以资助,对考取重点大学的学生利用“村村响”予以表彰,对获得硕士以上学位的登“硕博墙”予以激励,以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思游中学是距离张家仙湖村不远的一所农村寄宿制初中,是当地孩子求学路上的“中转站”。曾在该校工作26年的原校长李再生说,当地政府尊师重教意识强,老百姓送子读书热情高,群众集资改善办学条件,1993年提前3年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从那时起,通过“百万育人”工程、“国家贫困地区义教工程”,学校先后投入400多万元更新校舍,增添设施,教学质量稳居安化县同类学校前列。 现任校长袁东说,学校今年将迎来建校90周年,新教师楼即将竣工,校友捐资400多万元改建老礼堂,新校门由东门改成南门,师生进出更安全……不断改善的学校环境,让老师安心教书,学生安心读书。 “乡亲们尊师重教,让我获得新生。”思游中学老师李伯轩感激地说。1994年,他从师范学校毕业到这里执教,可天有不测风云,2014年不幸查出患白血病,高昂的医疗费用让他陷入困境。在外地的学生得知后纷纷伸出援手,上门探望或致电问候,并发起募捐,累计捐款70万元,帮他渡过难关。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学风影响民风。走进张家仙湖村,一条连接省道的宽敞公路十分惹眼。这条长6.8公里、宽6米的公路投资800余万元,村干部向记者介绍,修路时在外工作的乡友捐赠了大部分资金。村民也深明大义,对于修路须拆迁的两个预留屋场和一栋房子,没讲二话就及时拆除了。 回报桑梓,乐当振兴乡村“后援团” 去年,张家仙湖村举行新村民服务中心落成暨第二届农民丰收节活动。从村里走出去的东南大学教授戴国亮带头捐款20万元,其他学子踊跃捐款,修建了一面“硕博墙”,成为农民丰收节活动一大亮点。陈跃进说:“建这面‘硕博墙’,初衷是为后来学子树立榜样,为传承与弘扬崇学重教的张家仙湖民风立好标杆。” 站在“硕博墙”前,乐安镇政协联工委主任阙聘雄介绍,1965年蒋子刚考上清华大学,是安化县第一个清华大学生,后又考上一所军校的硕士研究生。他的父母去世早,当年他挑着砂罐和柴火叫卖,赚取学费,最后将自家祖屋卖了一半去读书。蒋家先后有3人考上清华大学、2人考上北大、1人考上上海交大,分别拿到硕士、博士学位。 蒋子刚拥有发明专利200多项,事业有成后不忘家乡,发挥其学业专长,早些年回乡办了一个电子开关厂,造福桑梓。 张家仙湖村身在外地的硕士、博士中,有的懂政策、懂规划,有的有资金、有资源,经常为家乡建设出谋划策、捐款捐物,成了家乡乡村振兴的“后援团”。每隔一两年,村干部还会在春节期间组织返乡人才聚会,征求建设美丽乡村的金点子。 “外智”“外力”激发了张家仙湖村的内生动力。“依托张家仙湖美丽的湖光山色、独特的石林风光和梅山文化,发展特色休闲农业,村民们很有希望吃上旅游饭。”陈跃进介绍,近年来,该村通过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改变了落后面貌。现在,以张家仙湖为核心的旅游开发正如火如荼进行,人居环境越来越美,人气也越来越旺。 目前,张家仙湖村硬化公路58公里,农网去年全部升级换代,41个村民小组实现自来水全覆盖。该村先后获评县“平安村”、县“经济建设十佳村”、益阳市“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等,成了远近闻名的先进村。 来源:湖南日报记者:杨军 通讯员:周云峰 陈尚彪 罗霄 |
1、凡本网注明“来源:益阳在线”或在视频窗口中有“益阳在线LOGO”标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本公司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益阳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0737-4223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