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在线

搜索
又上头版!《新华每日电讯》:洞庭湖区,有这样一群年轻人
2020-7-9 15:10|编辑: 胡琪琦|作者: 史卫燕 |来源: 新华社 |查看: 7567 |举报


  夏日,洞庭湖面水天一色,水草摇曳生姿,湖鸟如精灵般掠过。

  远处,一艘船向湖心驶来,船上年轻人无心欣赏美景,各自拿着不同的检测设备,紧盯着水下。

  这是王力功和他的队员们。

  12.4万亩的大通湖位于洞庭湖区,是湖南省最大的内陆养殖湖,被称作“洞庭之心”。近年来,由于过度投肥投饵、捕捞及面源污染等原因,造成大通湖水质恶化。2016年,在国家地表水水质断面考核中,大通湖水质为劣V类。

  2017年4月,在当地政府邀请下,年轻的王力功第一次来到大通湖考察。他是武汉大学梁子湖湖泊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于丹团队的研究员。经深入观测调查,王力功发现大通湖湖底毫无生机,寸草不生,鱼儿和鸟难觅踪迹。

  而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和所有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一样,大通湖湖底至少有百分之七十的面积水草丰盛。

  王力功深知,改善大通湖严重富营养化的水体和支离破碎的湖底生态系统,将是一场苦战。他带领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6岁的博士研究生巢传鑫等年轻的团队成员,对大通湖做了多次调查,最后确定通过种植苦草、轮叶黑藻等生命力顽强、污染物吸附率高的沉水植被,作为恢复大通湖生态系统的第一步。

  2018年2月,顶着雪花、冒着寒风,团队成员和工人一起在湖中播撒种子,重新构建水生植物图谱。

  实践中,他们感到了大通湖的“善变”和治理之难:东、南、西、北各个方向湖底条件不一样,水生植物的生长状态随时发生改变,水质水量随天气变化波动很大。这意味着,种子投入湖中后,必须密切观测沉水植物恢复的面积、扩散的速度和湖中植物群落的变化。

  日复一日地观测、应对,“苦战”始见成效。当年,大通湖的水草面积恢复至6万亩,达到湖面总面积的一半。

  就像散在湖里的草籽一样,这群来自异乡的年轻研究者们也在洞庭湖区扎下了根。无论严寒还是酷暑,不论工作日或是休息日,他们坚守在这里,为湖泊生态系统修复而努力。

  “我感到,我们团队已经和大通湖紧紧连在了一起,只要它好,我们就快乐。”王力功说。

  2019年,大通湖摘掉劣V类水质的“黑帽子”,总体评价提升为V类。更可喜的是,随着大通湖生态系统日趋健康稳定,“水底森林”重现,消失的螺、蚌、鱼、鸟等都回来了。

  夏日阳光下,轮叶黑藻在水底翩翩起舞,睡莲优雅地舒展于水面,荷花冲出湖面亭亭玉立。

  接下来,巢传鑫就要准备博士论文了。他告诉记者,湖泊治理非朝夕之功,自己会像团队其他成员一样,继续投身治理大通湖,并把治理实践的经验进行总结,为其他地区的湖泊生态恢复提供参考。


益阳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益阳在线”或在视频窗口中有“益阳在线LOGO”标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本公司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益阳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0737-4223659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