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2019—— 我与祖国同成长
每当急难发生,我们总能看到消防队员冲锋在前的身影,那红色的消防车和橙色的消防服就是老百姓心中的保护神,消防车飞驰在路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就有了希望。
那么,作为拥有40多万人口的益阳中心城区,是什么时候有了第一辆机动消防车的?最早的消防驾驶员又是谁?经多方求证,益阳在线记者找到了益阳最早的一名消防驾驶员,他就是从部队汽车团复员的高娣。 高娣1934年出生于广东,父母早逝,由三个姐姐拉扯大。1948年,年仅14岁的他就加入了当地游击队,两年后,又随解放军参加了解放海南岛的战役。1950年8月,高娣参军,在解放军后勤部汽车团担任通讯员,10月,随部队入朝,当上了志愿军。
作为通讯员,原本不需要开车,但出国作战,后勤线就是生命线,为了保障部队运输,高娣就在枪林弹雨中学习驾驶,在实战中练就了过硬技术。1953年7月朝鲜停战后,作为技术人员,他留在朝鲜帮助战后援建,1958年才回国。在朝八年,高娣先后三次荣立三等功,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期间,还通过国内慰问信件,与益阳姑娘刘桂英结下了良缘。 1958年,高娣回国。复员后,他追随爱情来到了益阳,与刘桂英成婚,并留在了这片美丽的热土上。地方政府为他安排的第一份工作是汽车教练,为湘运益阳汽车南站培训驾驶员。 1960年,原益阳市公安局消防队从北京购置了三台消防车,但却缺少驾驶员,于是,高娣从教练员又成了消防车驾驶员。而消防队的这几台车,则是益阳街头百姓见到过的最早的专业消防车。 在没有消防车以前,益阳市为了救火,在现消防队驻地修建了一座将近十层楼高的瞭望塔。一旦发现城里失火,瞭望员就会猛按电铃,通知下面的消防队员。
当时救火装备很简陋,如水龙车、水枪、扁担、水桶、还有柳条编的尖斗笠安全帽。救火时,先由参加救火的群众用木桶或脸盆等,将水从河里或井里传将过来,倒入水龙车的水箱内,再在两端的把柄上各插一根龙杆,每杆两人上下来回压动,利用活塞原理,将水压送到一定高度。 水枪,老益阳谓之唧筒水枪,也是利用气压原理,将吸水的大头插入水桶中,消防员抓住水枪的上半部,做上下式活塞运动,将水压到着火点。有时水源远了,一场救火会吸引上千人参与挑水和传水。 水龙车虽有轮子,但没有动力,全靠人推,如果全市只有一个消防队,那就来不及了。所以老益阳就想了个办法,即在各街道设立消防分队,每个分队至少配备一台水龙车,这样就大大缩短了距离。 有了消防车后,消防队员就能快速出动,喷水灭火了。在很少有汽车的年代,只要消防队不出警,高娣的女儿高纯荷就爬上消防车玩耍,她为自己的驾驶员爸爸而骄傲。在她的印象里,最担心的就是消防队出警。每当消防警报响起,在车上玩耍的她就会看到父亲和队员奔跑过来,父亲一手把她抓住,拎下车去,然后开车呼啸而去。
1965年,公安消防部队由民警编制改为义务兵役制,高娣作为消防队员又重新入伍。由于消防设施简陋,当时的队员经常需要架梯子或搭人梯救人灭火,烧伤烫伤是常事。为此,高娣家里总是准备着一瓶治疗烫伤的药。有时高纯荷看到,父亲灭火回来,总在偷偷抹药,不让家里人知道。 1969年,高娣从消防队退役,转业到市人民织布厂开货车。1971年,市公共汽车公司成立,他又被调到公司当公交车驾驶员,后升为车队指导员,直到退休。 今年4月,战斗奉献了一生的高老先生与世长辞。他从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从消防战斗员到公交驾驶员,南征北战,始终为人民服务。正是这些革命先辈的无私奉献,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舍生忘死为国家独立、民族复兴而献身的精神,已融入共和国的丰碑里,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
1、凡本网注明“来源:益阳在线”或在视频窗口中有“益阳在线LOGO”标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本公司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益阳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0737-4223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