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才子解缙遭遇通俗解读 谢国芳
解缙 在益阳方言里,有一个成语叫“害精矮子”,有两个含义:一是表扬人聪明绝顶;二是用来形容“害人精”。其实,正确的写法是“解缙矮子”。 解缙,明洪武二年(1369年)出生在江西吉水鉴湖的一个书香世家。相传他自幼颖敏绝伦,有“神童”之称。洪武二十年(1387年),解缙参加江西乡试,名列榜首(解元)。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解缙中戊辰科进士三甲第十名,与兄解纶、妹夫黄金华同登进士第。 明成祖朱棣时期,解缙与杨士奇、杨荣等进文渊阁参预机务。后主编《永乐大典》。 解缙与杨慎、徐渭并称为“明代三大才子”,也有人称他为“大明第一才子”。 有一则民间传说流传甚广,以显其敏捷文才。解缙自幼好学,出口成章。这年过年,他在门上贴了一副春联:“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 对门的员外看了,很不高兴,心想,只有像我这样的人家才配贴这样的对联,且自家的竹子怎么成了他写对联的材料呢?就命仆人把竹子砍了。不一会,家人来报,解缙的春联一边添了一个字,改成了:“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 员外听罢,非常恼火,叫人把竹子连根挖出。不料解家的春联又添成了:“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员外只得作罢。 在江西吉安一带流传着解缙的许多故事。相传他身材不高,故事里的解缙后常加上“矮子”以为昵称。久而久之,人们往往以“解缙矮子”来嘉许聪明人。“解缙矮子”一词随着明清的江西移民来到益阳,渐渐的,它的本来含义流失了,人们因音生义,而成了“害精矮子”,甚至用来形容生活中损人利己的精明人。因为益阳话里当姓的“解”读如“害”。 民间故事将解缙描绘成贫寒出身,只是为了激励寒门学子,与其名门望族的真实出身并不相符。 益阳民间的才子故事,有两个主角:解缙与徐渭。解缙的读音变化了,而徐渭则并不称“徐渭”,而谓之“徐文长”“徐十”。徐渭为浙江绍兴人。他们的故事都是江西移民带过来的。相反,杨慎与清朝的纪晓岚,虽也都是非常有名的才子,但他们的故事益阳少有流传。因为他们一个是四川人,一个是河北人,他们的故事在当时很难传到湖南来。 富圆 看到“富圆”这个词,一般读者可能有莫名其妙的感觉。其实它就是桂圆,也叫龙眼,一种热带水果。它与荔枝齐名,在过去洞庭湖区吃不到新鲜的,一般是干品,价格较贵,过年过节打封子用。 桂圆怎么叫成“富圆”了呢?应是由商家的避讳造成的。说“桂”让买家一听就知其“贵”,不想买,不愿买。于是在人们广为接受的“富贵”概念里变通,避“贵”为“富”,称为“富圆”了——又富贵,又圆满,多好的含义!正好适合作为过年时的礼物。 龙眼,客家人称为“牛眼”,还是他们诚实。龙眼谁见过,但它像牛眼却是实在的。 哕 哕(yuě,益阳音yua,五声),本义是呕吐发出的声音,也指呕吐、气逆。 哕,在益阳话里用得比较多。一指厉害的呕吐,如“他吃醉了酒,哕了一地。”“莫喂哒,他都吃得哕呀哕哒!”二指像呕吐,如“你的袋子口冇系好,米哕到地上了。”三指张大嘴巴,嘴大的人还被称为“哕口子”,有的还被取成绰号,如“某哕口”。由此引申,张开而有东西要流出来的样子,也叫哕,如“衣服扣好啦,一哕起,像个么子相!” 哕,在益阳话里还有一个读音lia(五声)。如“那个人被掐得舌子都哕出来了”。 吷 吷(jué,益阳话四声),本指鸟的叫声,而在南方方言里多用作“骂”的意思。鸟声虽多是悦耳的,但如声音较大而且连续不断,就难听了,就像骂人的声音了。 益阳话里“吷”字虽也单用,但更多的是与“肏”组成“肏吷”来用。一般的批评我们会说“讲”“讲他几句”,如果是狠狠的批评就得用“肏吷”。“肏”本是性动作,在此取强调作用,与很、狠、蛮相似。相骂,也叫骂娘,说得更重一点,叫肏娘。 做了错事该批评,错得严重,错得离谱就该“肏吷”,而且是狠狠的“肏吷”,要“肏吷得他乌龟不眨眼睛!”“乌龟不眨眼睛”指一愣一愣的、没有回嘴之力的茫然表情。 不过,须注意,只有单方面的骂、数落才叫“吷”,而双方的对吵、对骂不是“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