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说字 “包肉”本来不是指丧事的伙食 谢国芳 挂山·包肉 扫墓包括给坟墓除草、清扫垃圾、献花、祭祀等,益阳叫挂山。扫墓作为祭祀先人的一种形式,在先秦就有了,约在唐宋时成为得到官方提倡的活动。原先在寒食进行,后来清明节扫墓成为传统。目前,益阳的扫墓多是在清明前的某个晴日进行。湖南还有的地方叫挂坟、挂青、挂清、挂亲。有“有儿坟上挂白纸,无儿坟上屙狗屎。”“有儿坟上飘白纸,无儿坟上草树青”的民谚。一座坟头清明是否有人挂山,成了一个家族是否后继有人的标志。由此可知,“挂青”并非挂青(黑)色,而是挂白色,因此,“青”应往“亲”上理解,以“青”谐“亲”。 益阳还有大年三十(或年二十四)黄昏给坟墓“送亮”的传统。益阳称灯为“亮”。“三十的火,十五的灯”,除夕全家一起烤火,十五夜家里的灯都要打开。事实上大年三十黄昏,益阳人过去就是去坟上放个鞭炮,以草点一把火,叩个头。怎么叫“送亮”呢?让人想起“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成语来。这个成语里的“放火”指的就是为州官避讳而说的“点灯”。益阳人说“送亮”本来指的是送灯,去坟上点灯。如果理解为放一把火,那就错了。正月初一,人们会去坟地给先人拜个年。 “七月半”被称为“鬼节”,益阳的风俗是“烧包”。袁枚《新齐谐·烧包》:“粤人於七月半,多以纸钱封而焚之,名曰烧包,各以祀其先祖。”现在烧纸不再包封起来,但还是保留了“烧包”的名目。在“包”上写上死者的名谓、地址,叫“写包”。扫墓、烧包等祭祀先人的活动,都是敬宗收族(团聚)之举,一般都要在一起聚餐,且伙食丰盛。烧包时的伙食叫“包肉”。只是在后来的流传中,益阳人将“包肉”转用了。死了人,办丧事的伙食叫“包肉”,还有“人死饭甑开,不请自己来”的俗语,而烧包时的伙食反而没有了名称。 凉打 益阳人说感冒为“凉打”,指冷着了。 凉,本来写为“涼”。《说文》:“薄也。从水京声。”因为薄,易受风的侵袭,故凉的本义为寒。《尔雅·释天》:“北风谓之凉风。” “凉”后来用得最多的不再是寒,而是微冷,如凉快、清凉、凉风、凉席、凉爽等。它的基本义转变了。益阳人说感冒为“凉”,用义不在微冷,而在“寒”,用的是这个字的本义。如“咯冷的天,你多穿件衣,莫凉打!” 愿得 益阳有一句话:“愿得他屎干尿干”,意谓双方将各自想法、愿望拿出来反复探讨之后,最后一方终于承诺去做什么事。如“我已经愿得他屎干尿干了,他一定会去的。” “原”意为“泉眼”“水源”。“原”与“心”合起来,“愿”的本义:本初的想法。双方本来的想法都讲出来,反复协商之后得到的承诺,谓之“愿得”。不过,现实生活中双方并不是完全平等的,往往有被动一方。被“愿得屎干尿干”的往往是被动或弱势一方,只是在这个协商的过程中,主动方也进行了让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被动一方的要求。 要注意的是,此用法中的“愿”不能写成“冤”,毕竟是双方都认可了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