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麻石街 吴国欣老师 文/杨卫
吴国欣老师是我在湖南省工艺美术职工大学(2003年更名为湖南省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读书时的专业课老师,也是我母校当年的副校长,与我不仅是师生关系,曾经有教于我,而且他当年作为校领导还为我顺利毕业开过“绿灯”,对我有玉成之恩。因此,吴国欣老师既是我的恩师,也是我走向社会的开门人。 吴国欣老师1953年生于上海,童年和少年都在十里洋场度过。他钟情于艺术,迷恋设计工作,我猜想,可能跟他儿时在上海感受到的花红柳绿、繁花似锦有关。不过,这代人的命运多波折,成长过程赶上了许多社会改造运动,也经历了不少痛苦和磨难。吴国欣老师也未能幸免,刚成年便遭遇了“文革”,于是,与许多城市青年一样,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下,从繁华的大上海只身来到偏僻的湖南,插队在了郴州的宜章县。 吴国欣老师的那段插队经历,我并不了解,但凭借我对他们那代人的研究,我想一定也是浪漫悲情、苦乐交织,不然,吴国欣老师不会有那么多生活的积累,也就难以有如此多的创造力了。事实上,祸福相倚,往往不幸之中,也包含着幸运的因素。改革开放以后,之所以“知青”一代能迅速崛起,于各行各业引领风骚,就在于他们吃过苦,懂得生活的艰辛,更有一种社会担当。吴国欣老师也是那时候脱颖而出的,他考上了我的母校——湖南省工艺美术职工大学(我们称之为“湖南工艺美大”),由此也受益于改革开放的恩惠,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湖南省工艺美术职工大学,坐落在我的家乡湖南省益阳市,原为益阳市七•二一工艺美术大学,是1975年益阳市轻化局为了响应国家号召,而成立的一所半工半读的业余美术学校。1978年,益阳市七•二一工艺美术大学因办学成绩突出,被升格为省市联办,改学制为全脱产三年制,并面向全省招生。吴国欣老师就是该校改制后的第一届学生。
面向全省招生后的第一届,后排右五吴国欣 说起吴国欣老师他们那一届,应该说是湖南省工艺美术职工大学(1981年更名)的标杆,而吴国欣老师则是其中的佼佼者。早在读书期间,吴国欣老师便参与了许多重要的设计工作;1982年,他的毕业创作还参加了全国首届包装广告展;而他和崔平平为1986年“国际和平年”合作的年画《为了和平》,则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并选送联合国展览;1988年,他与人合作的亚运会宣传画,更是被评为一等奖……正是因为取得了这些耀眼的成绩和殊荣,吴国欣老师毕业后被留校任教,并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后来成了我母校的副校长。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开始学画,并拜了湖南工艺美大的贵体侃先生等人为师,因此,常会进出于该校。此时,吴国欣老师已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继续深造,我与他虽然不曾谋面,但对于他所取得的成就,却是早有耳闻。因而,我一直心存向往,对于吴国欣老师,总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当面受教的机会。 1989年,我在湖南工艺美大进修班学习了半年之后,顺利地考入了该校。当时,我就读的是装璜设计专业,尽管我并不喜欢设计,但因为是吴国欣老师担任其专业课老师,挑选专业时,我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该专业。这就是样板的力量,常常会左右人的选择,也能够影响到人的生命轨迹。 我跟吴国欣老师正式结为师生关系,便是从那时候开始的。他教我们广告设计课,也带我们的毕业创作,因此,在众多老师中,吴国欣老师教我们的时间最长,付出的心血也最多。现在回想起来,有几个印象极为深刻,不仅令我受益终生,也让我心存感念,至今难忘。
后排右六作者,前排左四吴国欣 首先,是吴国欣老师的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既开放,又活泼。或许因为他是上海人的缘故,又曾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深造,见过世面,思维和眼界都有所不同,故而,吴国欣老师总是能够从容地面对教学,于轻松愉悦的气氛中,给我们灌输一些新知识、新观念。 当时,我们都还很懵懂,为了能够让我们了解外面的世界,获得更多的视觉经验,吴国欣老师利用外出机会,收集了世界各地的不少经典广告镜头,并将其编辑成录像,于课堂上一部一部地放给我们看,又一次一次地为我们讲解。可以说,这种意识形态的启蒙,对我们的影响,远远超过了设计和绘画本身。我后来的思想观念与创新意识被打开,有许多方面就是得益于吴国欣老师当年的灌输与启迪。虽然我后来没有从事设计工作,而是走上了纯艺术的创作之路,再后来又转入到了艺术批评与策划,但是,广告设计中的那些创意思维,却激发了我的想象,给了我无穷的创作动力与思想源泉…… 其次,是吴国欣老师的人格魅力,大气谋事,宽以待人,既随和又不失涵养,让学生们很容易走近他,但又能够从他身上感受到某种傲气与威严。当时,他已是我母校的副校长,但在给我们上课时,却丝毫没有校长的架子,而是能够跟学生打成一片,不仅在课堂上与我们一起讨论问题,一起动手画画,参与制作,而且课余时间,还常和我们一起参加运动……吴国欣老师的这种民主作风,以及现身说法的教学理念,远远胜过了枯燥无味的说教,也缓解了我们在校学习的种种压力。
其实,我在湖南工艺美大读书时,并不是一个好学生。因为我迷恋于纯绘画,读书期间便在校外租了房子搞油画创作,所以,经常会逃课。对此,吴国欣老师并没有横加干涉,阻止我“不务正业”,而是给我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我自主选择,自由发展。回想起来,我能够走到今天,确实得益于当年的人文铺垫。 1991年春,我就是带着自己在校期间创作的这批油画作品,首次在北京举办了一次个人画展。不想,展览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这不禁让我有些春风得意,由此坚定了到北京发展的念头。而在此期间,正是我的毕业创作阶段,因为办画展,我没有完成学校规定的毕业设计作品,成绩归了零。困境之中,又是吴国欣老师向我伸出支持之手,把我在北京举办个展的成果,算作毕业创作与学习成绩,才让我得以顺利毕业。说到这里,我要感谢吴国欣老师,如果没有他为我“网开一面”,也许我拿不到毕业证,也就不可能有出走的动力了。 1991年夏,我从湖南工艺美大毕业,之后,便离开家乡,到了北京发展,很少再回益阳。关于我家乡和母校的一些变化,我都是道听途说而知晓的。据说,我毕业后没几年,吴国欣老师便调回了上海,出任同济大学教授。得知这个消息,我很为自己的老师而高兴,毕竟这是一种晋升,属于芝麻开花节节高;当然,我也为母校和我的家乡没能留住这样一位优秀人才,而感到惋惜。不过,虽然吴国欣老师出谷迁乔,得以步步高升,但却饮水思源,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的出处,几乎每年都会抽空回益阳探望,回母校讲学……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又为吴国欣老师的感恩图报之举所感动,并一直视为楷模。 2003年,我被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到该院主办的《艺术评论》杂志担任策划编辑,因此,开始与各方文艺界人士建立起广泛联系。我与吴国欣老师再续前缘,便是始于此时。我还记得,吴国欣老师当年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设计创意学院申请博士点,到北京奔走的情形。也是那一次,通过校友郁建辉的联络,吴国欣老师找到了我。那是我们时隔十多年后的再次见面,吴老师虽然老了不少,一头黑发修炼成了满头银丝,但却精神抖擞,神采飞扬,风姿一点不减当年。那天,我们师生相聚,一起聊了很多很多,聊到了事业,聊到了家庭,也聊了未来的设想……
这之后,我与吴国欣老师便互留电话,建立了联系。转眼,又是数年过去了。这些年来,虽然我与吴国欣老师的实际交往并不多,但是,他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我却时有耳闻。我知道,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设计创意学院的博士点,后来终于被申请下来,吴国欣老师成了首批博士生导师;我也知道,吴国欣老师后来被评为上海100位最有影响的设计师之一,并当选为教育部艺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美术家协会艺术设计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工业设计协会常务理事等等;我还知道,他参与了上海世博会工程,担任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总工程师……看到自己的老师取得如此多的成就,我作为曾经的学生,自然也满心欢喜。因为“名师出高徒”,我当然希望自己也能够出自名匠,归于名师。 最近几年,由于微信的出现,人们的交往更加密切了,我与吴国欣老师也因为同在益阳美协的微信群,而变得往来频繁。常常,我们会在群里一起叙旧,聊起一些有关益阳和工艺美大的往事,每每说到动情处,吴国欣老师都会激动不已,说益阳是他的第二故乡,工艺美大是他的再生之地……这不禁又勾起了我的乡愁,回忆起家乡,回想起自己在美大的点点滴滴,真希望时间能够倒流,能够重新回到那些青葱岁月,去感受阳光灿烂的日子,去聆听吴国欣老师的教诲……
然而,时光流逝,终就不可能倒回。不久前,吴国欣老师给我打来电话,告之我他已退休,准备为自己数十年的教学生涯做个纪念册,嘱我写点文字。这让我不禁又生感概,回想过去,要写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不知从何下笔,只好挑拣一些零散的印象,拼成吴国欣老师的轮廓,以作纪念。顺祝吴国欣老师身体健康!
2018.3.27于北京通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