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益阳 宋代益阳人的故事 鲁新民 益阳人所熟悉的益阳故事,大都集中在明清以降,若上朔至明清以远,便只能在史书或碑刻中去寻寻觅觅了。本人因爱好拓碑考古,最近在市县两级文管部门见到数块宋代碑碣,于磕磕绊绊的墓志或碑刻中,竟觅到三个宋代益阳人的故事。 一、遇逢仙人饮酒 殁于谋杀血案
只是不好意思,第一个故事乃一桩血案。 说的是北宋嘉祐七年,即公元1062年,古名为潭州府益阳县桂华乡的乾田保,即现在为桃江县的一个村子里,一位年方39岁的“大宋国武安军”官员死于非命。这里,古潭州不要以为是湘潭,而是隋至明代长沙的古称,地域包括今长沙、湘潭、株洲、岳阳南、益阳、娄底等地。 记载其死因的这块石碑,是一块青石板的买地石劵,说这位官员“于后园看花,遇逢仙人饮酒,赐与一盏,归家寿终。”买地券,又称“地券”,置于墓室内,是生者为死者在阴间买下一块栖身之所的证明,具有鲜明的道教文化特征。买地券源于东汉,唐后盛行,元代后成为人们料理死者后事的一种常用形式。 嘉佑,为北宋赵仁宗年号,虽说大名鼎鼎的办案专家包公就死于嘉佑七年,但仁宗作为宋朝的第四位皇帝,且在位时间最长(42年),将个大宋朝治理得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百业齐兴,人心向善。《宋史》对这段历史也给予高度评价:“为人君,止于仁。帝诚无愧焉”,史家亦谓之“仁宗盛治”。 可就是在这样的盛世下,一地方官员,在后花园赏花,喝下了仙人礼赠的一杯小酒,怎么回房就毙命了呢?这仙人到底是仙,还是人?这位所谓仙人和官员,其背后有着怎样的解不开的矛盾,而非要置对方于死地?带着诸多疑惑,作者试着翻开尘封的历史,找一找答案。 大家知道,公元960年,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了大宋朝。大宋朝虽曰“大”,其国土面积却远非今日或唐朝。其北,是版图辽阔的辽国和西夏;西部,为吐鲁番诸部;西南的云贵高原,当时也叫大理国;即使在大宋朝腹地的湖南,也有一块历史上形成的“飞地”,叫梅山国。这完全是一个“国中之国”,直至黄帝的北方王朝发展了4000年,到公元1072年宋神宗开梅山,即这桩毒酒案发生后的第十年,才融入“大一统”的政治版图。也就是说,在宋神宗前的历代帝皇,包括前面说的那位宋仁宗,都拿这块“飞地”没办法。 因为是国中飞地,也因为无有王法,梅山地区民风彪悍,信奉原始巫教,崇拜狩猎英雄张五郎。张五郎,乃湘西南梅山教中唯一以木雕神像供奉的神祗。传说他是一位双手撑地,两脚朝天的倒立神。在这样一位神仙的“倒行逆施”下,梅山蛮民过惯了山高皇帝远的日子,又怎能接受山外的“之乎者也”呢?于是,一场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自从山外有皇朝起,就伴随始终了。
而大宋朝的益阳县桂华乡乾田保一带,与梅山国毗邻,自然是斗争的最前沿。且这个毒酒案又发生在宋神宗开梅山的前十年,那么,这“仙人饮酒”中的仙人,就不是现代人理解的从天而降的仙人,恐怕只是百姓眼中那些来历不明,行为怪异,穿着不凡,而又本领高强的人。 这些人现在还有,而且就在益阳的中心城区。 君不见,白鹿寺周边那些看相算八字的,都长须白褂,手拿佛尘,颇有几分仙风道骨;还有那些做道场的法师,也长袍加身,佩戴面具,装神扮仙。而这些人均是道家弟子,与信奉梅山教的蛮民算得上是同宗。这就不难看出,957年前那位“武安军”官员遇到的仙人,该是梅山的神教或巫师之类。他们或许在打探大宋招安的情报,或许在传授梅山法教的真谛。可恰巧被这位大宋官员撞上了,于是,一杯毒酒被连哄带骗喝下去,一桩杀人灭口的血案便由此酿成。 十年后,时为北宋熙宁五年,地方势力终于抵挡不住山外的威权。大宋皇朝析梅山西南部地域置新化县,意为新教化的区域。次年,又析梅山北部地域置安化县,一个安顿教化好的新县从此诞生。至于“大宋武安军”那位死去的冤魂,为安定维稳起见,还是定性为“赐与一盏,归家寿终”为妥。 二、奸臣万俟卨 后裔迁益阳
到过杭州的都知道,在杭州西湖的岳庙里,有四个跪对岳飞坟的铁铸奸贼像,他们分别是秦桧、王氏(秦妻)、万俟卨、张俊。而我拓得的第二块宋代石碑,就与其中的万俟卨有关,因为他的后裔就在我们益阳。 故事还得从万俟卨与“岳飞事件”讲起。 在开讲前,先将万俟卨三个字的读法交代一下。这“万”,请不要想当然读万,应读 [mò ],至于“俟卨”,应读 [qí Xiè ]。且,不要认为“万”是姓,这里是复姓,叫万俟(墨奇),源于北方草原上鲜卑族的部落名。万俟的万,还不能转成繁体字萬,萬字也不能单读作墨,因为汉族有单姓“万”,除非你改姓。 万俟卨(1083—1157),官至南宋宰相,开封阳武县(今河南原阳)人。北宋政和二年(1112年)中榜,两宋时先后任恩州司法参军、枢密院编修、湖北转运判官、参知政事、右臣相等职。高宗绍兴十一年(1141年)万俟卨秉承秦桧意旨,捏造岳飞抗金时拥兵不救、放弃阵地等许多“罪名”,最终弹劾了岳飞。然后又诬陷岳飞虚报军情及逗留淮西等罪,一口咬定其子岳云曾经写信给张宪,布置夺军谋反的计划,陷岳飞于死狱,致使岳飞父子和张宪等以“莫须有”罪名被杀。 岳飞死后二十年,宋孝宗继位,推翻了高宗皇帝对岳飞的谋反定论,为岳飞平反昭雪。参与谋害岳飞的奸臣万俟卨虽也死了五年,但老百姓恨之入骨,将他和另一个奸臣张俊也铸了对跪像,享受和秦桧夫妇同等的待遇。
这样一来,万俟卨的老家阳武县的万俟族人日子就不好过了。这支自南北朝后历经隋唐融入中原的草原部落,虽享有其祖上的荣光,但如今受人歧视了,便落毛的凤凰不如鸡。返回遥远的大漠,再过马背上的生活吧,实有诸多不愿。于是,这支鲜卑族的后裔,便悄悄地从阳武县出发,向南迁移,经过数月的餐风饮露,最后落脚在了益阳的桃花江边。 说起复姓,益阳有“上官”“欧阳”“司马”等姓氏,却唯独没有万俟这个复姓,那么,是怎么断定万俟卨的后人迁居到了桃江呢? 这是因为桃江县文管所有一块南宋端平三年(1236年)的墓志碑,一个名万俟倬,字汉章的墓主,便千真万确是万俟复姓。墓志还说,这个叫万俟倬 [zhuō]的,原籍阳武县,寄居潭州益阳县政阳乡二十七都七里。以疾终于正寝,享年七十八岁,膝下还有三个崽四个孙。岳飞平反昭雪那年,墓主才三岁,或许这以后不多久,他就踏上了南迁益阳之路。 至今,益阳桃江、资阳、赫山一带有“万”姓者7000余人。其中有多少“万俟”氏后裔在岁月的磨合中改成了“万”姓,恐怕是一笔剪不断理还乱的糊涂帐了。 三、宋代买地石劵 佐证益阳道教
益阳文博部门有两块宋代买地石劵:一块在桃江县文管所,称之“北宋嘉佑柒年买地石劵”;另一块在市博物馆,称之“南宋绍兴玖年丁氏买地石劵”。而这类文物,在我工作的株洲及所辖湘东县市尚未曾发现,可见弥足珍贵。 买地券又称冥契、幽契,源于西汉,盛于东汉,唐宋时期流行江南。其初只作为死者领有阴间土地的凭据,券文刻写或笔写于砖、金属板、石板、木板等材料上,以便久存墓中。据南宋周密《癸辛杂识》载,当时造墓必用买地券,券以梓木为之,朱书其上。所以宋代虽然木券比石券更为普遍,但保留下来的大都是耗资更多的石劵,而享有买地石劵的当然是大户人家。买地券在益阳的出现和使用,折射了宋代的主流民俗在益阳盛行。 益阳的两块宋代买地石劵,分别为北宋嘉佑柒年即公元1062年和南宋绍兴玖年即公元1139年,前后相差77年。虽年代相距较远,但有以下四个相同点: 其一,为墓地所有权确定地名。如“槗西阴地一所,卖与丁氏安葬为业”“卜得田宅宜向,地名五步土地下”。 其二,为墓地确定界域。如“东至甲乙,南至丙丁,西至庚辛,北至壬癸”,或“驰东至甲乙,南至丙丁,西至壬癸,上挃皇天,下挃黄泉,四至之内”。 其三,墓地系向阴间购买,不属现实社会中的买卖活动。如“用轻钱万万九千九百九十九贯,买得一处地土修营场”。这里的轻钱即为冥钱。
其四,正告鬼神不得侵犯。如“外处一切神煞,不得擅有包侵者”,“太上老君急急如律”等等。上述内容,无不与道教活动有关。难怪益阳古城自明清以来逐步建置的九宫十八庙,乃以道教为主体,原来师出有名,由来已久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