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中国聚焦)中共首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汲取人类文明共同成果 新华网北京11月13日电(记者 李云路 许晓青 海明威)中国共产党提出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中国梦”的实现需要13亿民众共同为之奋斗努力,但用什么样的价值观才能凝聚起全体中国人的意志,达成共识? 正在此间举行的中共十八大给出答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十八大报告首次以12个词概括了这一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内分析人士指出,继中共六年前首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后,在党的文件中使用“价值观”这一易于为民众和世界所理解认同的表述,并汲取人类文明共同成果用24字高度概括了它的内涵。 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研究部主任季正聚说,这12词、24字的概括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每个词的背后都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 “中共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有理论的延续性,又有现实针对性;既有目标追求,又有价值导向,还有行为准则,是人心所愿、众望所归。”中共十八大代表、山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商志晓说。 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内涵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既涵盖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也包含了中共在精神和价值方面的探索成果。 中共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中国正在快速崛起,一些西方国家总是把中国的发展认为是对西方的价值理念、制度模式的挑战,加大了对中国意识形态的渗透。 只有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的增强还远远不够,必须发展出能为全民所认同和接受的价值体系,凝聚民心、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这成为中共高层的深刻体认。 中共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此次,十八大报告则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进行了强调,并赋予其“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更高地位。 季正聚认为,十八大报告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表述,最大亮点是把其丰富内涵进行细化,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表述中的很多内容都借鉴和汲取了人类文明共同成果。 “此次‘三个倡导’的12个词,层次鲜明,简单易记,只读了两遍就印在脑子里了。”中共十八大代表、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王志强说。 分析人士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各有侧重——“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侧重国家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侧重社会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侧重个人层面。 “中共赋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这12个内涵,反映了中共对思想领域的宽容开放和与时俱进。”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黄仁伟说,它必将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和“共同信仰”。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民主”“自由”“平等”“法治”等提法,黄仁伟说,马克思主义者追求的美好社会,就是要避免和消灭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人压迫人、人剥削人、贫富两极分化等丑恶现象。自由、民主、和谐、平等、法治,从来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而是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而诚信、友善等,也是根植于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 舆论认为,中共首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进行总结,有其现实针对性。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社会日益进步的同时,也出现了某些人信仰迷失,理想信念动摇,价值取向扭曲,道德失范,诚信缺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等现象。 “当我与中国朋友交谈时,他们为中国经济社会显著的变化而骄傲,但中国人自己也有些彷徨,他们自问‘中国人究竟信仰什么?”美国知名的中国问题研究专家库恩在新近发表的文章《中国人你信仰什么?》中写道。 他注意到,中国人热议的一些话题,如女童小悦悦被碾路人冷漠经过无人相助、老人摔倒没人敢扶等,表明中国社会面临道德重建的挑战。 在不少西方人看来,中国的一些年轻人越来越彰显个性,但他们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以及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价值显得不那么关心。 季正聚说,此次中共赋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颖而又与时俱进的内容,将为化解国内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提供强大的思想支持,有利于提高中共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