甫 有一句老话:“宁愿邀三个折本客,不愿邀一个甫出笼”,说宁愿邀有失败经验的人合伙,也不邀刚刚入行的新手。其中的“甫”字,会让人觉得疑惑。不过,只要知道这个字在益阳口语中念“抱(三声)”,“甫出笼”的意思就懂了。 据廖文豪《汉字树》:甫是苗的本字,本义是在农田里培育小苗。甲骨文字形,象田中有植物生长之形。“甫”引申出两个主要含义:一是开始、刚刚,表示秧苗刚长出来;二是父亲、男子的美称,表示尽责任的男子。 唐代大诗人杜甫,名甫,字子美。他的名、字显示他是一个有责任心的,受人尊敬的男子。旧时问对方的名字,称“台甫”。《官场现形记》:“请教尊姓台甫?”台是敬词,甫指对方的名、字或别号,以显示对对方的尊重、尊敬。 古文里“甫”当副词,就是刚刚、才的意思。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立寨甫毕,喘息未定,忽闻寨后一声炮响,火光接天,车声震耳”。 益阳话保留了“甫”的副词用法。甫,普通话读fu,益阳话读bao,读音有很大不同。这种不同,可能是方言的变异,也可能是保留的古音。在益阳话里还可以找到同类的佐证。桃江的浮邱山之“浮”,普通话与“甫”同音(只调不同),益阳话就读bao。益阳话所有用“浮”处,都读bao(二声),如浮起来、赶浮(在上加一点)、浮泅(游泳)、打浮脚(快步走)等等。另一个同音字“孵(三声)”,如鸡赖孵(母鸡停止生蛋,欲孵小鸡的状态)、孵鸡婆(正在孵小鸡的母鸡)。因为孵鸡婆屙的屎又大又白,如某人不高兴时翻白眼,别人可能会斥一句:“你的孵鸡婆屎蛮好看去哒!” 益阳话的“甫出笼”,就是新手。还有“甫做粑粑,三个不圞”“我是甫搞,搞不好你要不计较哦”等。 腌得不久,不晒干就吃的鱼,益阳叫bao腌鱼,其中的bao写成字,就是“甫”。 在湖南,此读法用法并非益阳独有。长沙有“新讨堂客甫作田”“甫甫之(刚刚开始) ”等,邵阳话也有类似用法。再一想,其实这句长沙俚语益阳也讲,还有下句,谓“新讨堂客甫作田,一天当得两三天”,言人们新做一事,有热情,干劲足。 硙 不硙(繁体为“磑”,ái,益阳音ηái),磑是“呆”的本字。而“呆”原来是“保”的本字,后来借来表示“磑”。汉代扬雄《太玄·疑》:“阴阳相硙。”宋衷注:“物相切磨称硙。” 硙,本义为石磨,也用来表示磨的动作,义为使物粉碎。研墨,也叫硙墨。过去,写字的墨是一条条的,用时要以水研化。现在只有部分书法家还保留了这一习惯。“硙”与原来讲过的“砑”都是紧压而磨,硙墨也有人叫砑墨。 硙磨的动作,也叫敱墨。因为敱与硙,读音相同,在“磨”的动作上是同义词。 漫·鞔 漫,“曼”意为“延展的”。“水”与“曼”合起来,本义:水向四面八方流淌。水漫漫、路漫漫、漫笔、漫步、漫画……不论“漫”字如何组词都离不了不受拘束、随意的基本义,用现在的时髦词叫“任性”。而这个“漫”,在益阳有独特用法,有“漫起”“漫相”之说法。 “漫起”意为不履约,就是因为一方的随意,让对方空等。尽管外表看来是随意的,实际上却往往是有意的、故意的。如果对方最终弄清了,是故意爽约,朋友可能从此不再是朋友。如“我被漫起哒!”“你不要去。漫起他!” 还有“漫相”,就是不给面子,让人难堪。如“都是几个老邻舍,你不该当场漫他的相!”“我就是要漫他的相,他太不是东西哒!” 鞔(mán,益阳音一声),“革”指皮张,“免”为“拖拉”。“革”与“免”合起来表示“把皮张用力拉平”。本义:拉伸皮张以覆蒙,如鞔鼓等。在益阳话里,引申为覆盖、遮盖,如鞔窗户(旧时木格窗户,以纸、布等贴上挡风),鞔纱窗,在桌子上鞔一张塑料布等。“水上面起了一层油鞔子”,“鞔子”就是整体覆盖的薄层。“眼鞔鞔”,指吃惊、疑惑、茫然的表情。如“他被她骂得眼鞔鞔里”。还有,装出知情的威严态度,逼对方讲出实情来,也谓之“鞔”。如“你莫鞔我,我真的不晓得!” 有个词叫“鞔瓜”,指当众脱下裤子,光屁股。这个“鞔”不是拉扯着覆盖,而是将本已覆盖好的扯下来。“瓜”比喻屁股。鞔瓜是一种当众羞辱人的行为,一般会止于威胁、取笑人,并不当真。但有时逗小男孩玩,可能会真的脱去他的裤子。 水或者油上面有一层“mān子”,也可写为“蒙子”。 冤 冤,是一个会意字。从兔,从冖(mì)。“冖”表示“覆盖(物)”;“兔”有“向上跳”的意思。两者合起来,义为“不断向上顶起覆盖物”。引申为内心不平。 《说文》:“冤,屈也。从兔,在冂下不得走,益屈折也。”《广雅》:“冤,曲也。” 这个字普通的路径是往精神(内心)之曲方面引申,常用于“冤枉”“冤情”“冤案”等,而在益阳除了这个基本的意思,还用于物质、物理的曲,与伸、展反义。如纸、布等不平展,说“冤起哒”“冤得一坨哒”。弯曲着身子睡觉,也讲成“冤起睡”。 亸 亸(duǒ,益阳音to,五声),下垂及下垂的样子。唐·岑参《送郭乂杂言》:“朝歌城边柳亸地,邯郸道上花扑人”。宋·晏殊《浣溪沙》:“鬓亸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在唐宋诗词里,“亸”字经常用。而这个字《说文》和《康熙字典》里都没有收,可见它被当成了一个生僻字。但是,在益阳,“亸”竟然是一个常用字。 如果某人胖,下巴下有多的肉,会说她“下巴肉亸亸里”。如“晚上睡觉,睡着睡着冷醒来,原来是被子亸到地上去了。”“你把裙子提起点,不要亸邋遢哒!” 益阳有一首童谣:“黄鸡婆,尾巴亸,三岁伢子会唱歌。不要爷娘告诉我,自家聪明捡得多。”其中的“亸”,有人写为“拖”,不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