徛·企 徛(jì,益阳音jǐ),《说文》:“徛,举胫有渡也。从彳,奇声。”《尔雅》:“徛,步桥也。”徛,就是放在水中用以过河的石头。《广韵》:“徛,立也。”“徛”是赣方言的特征词,保留了“站立”的意思,比如“其(读qie)徛在石板上”意为“他站在石板上”。 益阳人不说“立”,“站”也用得少,而表示“站立”就是“徛”,如徛起、徛哒、徛好、徛稳、徛客难留等。旧时乡下有一种供小孩站立的笼子,叫枷笼子,也叫徛笼子,小孩从上面的圆形口放入,在里面可坐可站,自己爬不出来,安全。还有一种叫徛桶,上小下大,约1.3米高,中有隔板,孩子站于隔板上,下面可放火源保暖,冬天用更好。孩子近一岁时,父亲一手扶着他,让他站在另一只手的手掌上,练习站立,叫“徛敦敦”。徛,指站的动作,“敦”是立的意思。 赣、湘语讲偏旁“彳”为“双徛人”,“亻”为“单徛人”。徛即立。 徛,属于方言字,共同语系统不用。其实,共同语系统里有一个字,义音皆通,却被大家忽略了,这就是“企”字。“企”在南方方言里多读为ji(益阳音三声)。 《说文》:“企,举踵也。从人,止声。”“止”意为“停步”。“人”与“止”合起来表示:人踮起脚后跟,停步观望。后来共同语用了“企”的“观望”的义项,有企盼、企望、企待、企图等词,而南方方言里引申了它的“停步”的含义,往“站立”延伸。 共同语里只有“企鹅”的“企”完整保留它本来涵义。企鹅身体肥胖,原名为“肥胖的鸟”。因为它们经常在岸边站立远眺,好像在企望着什么,“站立”成为它们的招牌姿态;又因为企鹅的正面很像中文的“企”字,因此中文译名为“企鹅”。 由此可知,对于“站立”意思的“jǐ”,写成“徛”,是记录方言已经形成的习惯,不过,写为“企”似更正确。 膻 膻,《說文》:“羊臭也。”臭,气味。本作羴 shān,或作羶 shān。膻的本义是羊的天然气味。后来引申为各种动物的气味,再引申为各种动物肉的气味。它与形容鱼类气味的“腥”是并列的。不过,“膻”在益阳话里,属于L声母字。普通话读shān,益阳话读lāo,不仅声母不同,韵母也有异。 “膻”在益阳用得较广。其中以“步膻”一词最为独特。“步”本来的字形是一前一后两个脚印,本义是一步(距离、长度),引申为行走、跟随,如步韵、步其后尘等。“步膻”指跟着气味追踪。本是打猎时猎狗的行为,后来也用于指人跟踪,略带贬义。如“我们的酒还刚刚开始吃,你就来打,步打膻一样啊!”也单独用“步”,当寻找、跟踪用。如孩子在外面玩,母亲吩咐做父亲的:“你去步一下看,一定要把他寻起回来做作业!” “步膻”还有一个相关词“查魂”。比如说“他到何海去打?你去查一下魂看!”查魂就是寻找踪迹。迷信以为,人之将死,阎王会派鬼来捉查。鬼先查到人的魂,魂勾走了,人就死了。“查魂”本是母亲咒骂顽皮孩子的,后来也泛用于社会。如某人好久不见,朋友可能会说:“你跑到何海去打?魂都查不到!” 泊·湾 泊,本为“船靠岸”的意思。但在益阳话里,同一个意思,用“湾”不用“泊”。 “泊”是吴、闽、粤等滨海地区方言常用的词。意义由“停船”引申为“停车”。闽语的“泊”用得最泛最活。鸟落在树上叫“泊枝”,落在墙壁上叫“泊壁”,行人投宿叫“投泊”,旅人停留叫“煞泊”。武林高手“飞檐走壁”,福州话话本说成“飞檐泊壁”。 益阳常用的湾,本义为河水弯曲处,引申为河岸凹入的陆地。船一般停在风小的湾里,再引申指停船的行为。别处讲“就坡下驴”,益阳讲“就水湾船”。有车之后,益阳人将停车也叫“湾车”,从来不说“泊车”。而停车处的牌子写成“泊车”,不过是保留着前些年的粤语时髦。 湾里停的船多了,会形成一个一个水边村庄。因而渔民上岸居住之后,将村庄也叫湾,如张家湾、李家湾、统子湾等。山西作家赵树理写有长篇小说《三里湾》,看来北方也有将“湾”当地名的习惯。 燀·焯·汆 燀(chǎn,dǎn,chàn),意为用火烧一下,或用开水烫一下。无论用火还是用水,动作快是燀的特征。普通话它有三个读音,而益阳话是两个读音。如“鸡的毛挦过之后,还会用火燀一下(烧掉细毛)”,又如“你将灯盏离远一点,我的眉毛都会被燀掉去!”这种“燀”读tan(五声)。而肉类在烹调之前,先放到开水里燀一下,这个“燀”读dan(五声)。 “燀”在《说文》里就有:“燀,炊也。”《春秋传》曰:“燀之以薪。”但一直不属于热词,《现代汉语词典》没有收,甚至连简体字字库里都没有。但在益阳话里它是常用词。 焯(zhuō,chāo;益阳音liáo),本义是“火苗窜高”,有照耀、明亮的意思。但在目前的应用中,北方与南方都用为“将蔬菜等放入开水里烫一下”。在益阳这个字读liáo,常用的是两个用法:一是将青菜焯一下,再晒干做菜心子;二是有苦味的菜,焯一下再烹调。 汆(cuān,益阳音cēr),是一个会意字,义为把东西放入沸水中,是烹调方法的一种。这个字《康熙字典》里都没有,应是烹调技术发达之后,为之造出来的字。这种烹调方法,关键在于菜肴基本熟了就起锅,以尽量保持原味、鲜味。 汆与前面的燀、焯,属于近义词,使用时须仔细分清。 顺便讲三个与汆长得像的字:氽、籴、粜。 “氽”(tǔn),上面是“人”下面是“水”,合起来是人浮在水上。“氽”的本义是“漂浮”。这个字益阳话不用。 “籴”(dí),上面是“入”,下面是“米”,就是买进米以及粮食。跟“籴”相对应的是“粜(tiào)” ,是“卖出(粮食)”。 不过,在益阳话里“籴”和“粜”都读为tiáo,即买米(粮食)和卖米(粮食),不是靠读音辨别,而得看场合。这里有一个佐证:益阳话读买(进)和卖(出)都是mai(五声),也是靠场合分辨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