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场面”让人高兴,吵“场合”就不好了 谢国芳
“场”词 场,本义就是用于晒谷的平地,引申为人们聚集的地方。西南地区将小镇称为“场”,就是从这个引申义来的。 因为是聚集之所,人们谈论它也多。在益阳方言里保留了许多与“场”相关的词。 先说“场合”,本义指某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场合”,益阳人有时也叫“场面”,多用为酒席、宴席之意。这是由我们的饮食文化传统决定的。如《山乡巨变》:(龚子元)“早先,有口饭吃的人家,临到插田,都要备办一两餐场面。” 《山乡巨变》:“跟他相反,他的堂客却是一个油煎火辣的性子,嘴又不让人,顶爱吵场合,也爱发瓮肚子气。”同书另一例:(菊咬)“依我看,办社是个软场合。”此两处“场合”都不能换成“场面”。“吵场合”是吵架。“软场合”是过不得硬的事项。 不过,可以看出,“场合”“场面”有一个共同特征:人多、热闹。 除了“吵场合”“软场合”,还有“硬场合”“吃场合(场面)”“来场合”“烂场合”之说。规矩严、执行力强谓之“硬场合”;赴宴,谓之去“吃场合”或“吃场面”;“来场合”,也说成“来煞打场合”,指来了风暴(雷雨)或运动;“烂场合”犹如说烂摊子。胆大的人“不怕场合”,胆小的人“怕场合”。 因为每一个事物的过程都可以简化为一个一个场合或场面,并可由此而组出许多带“场”的词来。 开始叫“捡场”。《山乡巨变》:“这样晏了,怎么还没有捡场?”将场子捡清,就是开始。捡场有时也讲成“架势”,场子清了之后,架势就是将摆开阵势。 事情的过程中,要多“关场”,否则可能“拐场”。“关场”就是关注全场,处处留意。事情本有正常轨道,没有走正常轨道,拐出了轨道,出了岔子,就是“拐场”。如果事情根本就没有做成,那就叫“塌场”:好不容易搭起来的一个场子,因为某种原因,塌了,中途失败了。如拜托别人帮忙,对方忘记了或没尽力,也叫“塌场”,有时还扩展成“塌他的场”。 围棋的最后阶段叫收官,益阳人说事情的最后阶段,叫“收场”。这个“收场”,还被说成“收尾”“扫尾”“刹尾(也写成“杀尾”“煞尾”)”“收网”“拢掐”。其中最生动的是“拢掐(kā)”,就像捉鱼,双手合拢来,最后紧紧掐住。以捉鱼的动作来形容工作的收尾,水乡特色明显。如果事情最后出了问题,还会说“拢不得掐”。 “软场合”,除了讲事情过不得硬,有水分,还指不公开,有暗箱操作。如“咯种考试是软场合,你冇脚路,想都莫想……”。“脚路”指门路、关系。没有下文、不了了之的事,有时也称“软场合”,如“你那个事,好久冇信,只怕是软场合。”“软场合”也讲成“水场合”,取水有软的属性。
溜篙子·不儿戏 《山乡巨变》:(邓秀梅)“看你这张嘴,好会溜沟子,真不儿戏,这个小家伙。”此处的“溜沟子”,应写为“溜篙子”。 篙为长竹(或木)杆,可用来撑船,也可用来晾晒衣物。鲁迅《社戏》:“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 “溜篙子”本意应指顺着篙子溜下来或爬上去,引申为奉承、拍马屁。《山乡巨变》里用的就是这个含义。 例子里的“不儿戏”用的是引申义。本来,“儿戏”是儿童游戏,引申有简单、容易的含义。如鲁迅《书信集·致许寿裳》:“彼局有编辑四五人,而悠悠忽忽,漫不经心,视一切事为儿戏。”于是,“不儿戏”就是“不简单”了。《山乡巨变》:(亭面糊)“你不要看不起她。她不儿戏呀……”。有时还强调为“真不儿戏”,就是“真不简单”。
本真·归元 周立波《曾五喜》:“他为人本真、稳重,性情和睦,在生产上总是亲自带头干,并且吃得苦。” 对于“本真”,一般的理解是本份、老实。其实,还不准确。此词中的“本”,是《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的“本”,义为本来如此。因此,说某个人“本真”,意思就是他将人的本来的、真正的“善”保持下来了。而从另一个角度说,一个人保持了“本真”才是一个纯粹的好人。古代文论里有“童心说”,“童心”就与“本真”近义。“童心说”认为保持住了“童心”,才更能发现美、表现美。 元,从一,从兀。甲骨文字形象人形。上面一横指明头的部位。本义就是头。《说文》:“元,始也。”今天还组成“元首”一词,指国家领导人。元指人的头顶,首指整个头部。“元”有开始、本初、本来的意思。“归元”指回到开始、本来的状态。汉阳有归元寺,取义于《楞严经》:“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归元”这个词,在益阳人的口语中常用。如《山乡巨变》:“以后,哪一个领了东西,都登记一下。收了工,家伙归不得圆,你只问具领的人。”显然此处的“归圆”应写为“归元”,指将东西重新回到本来的状态。但是,也有不少人将“归元”误解成了“归圆”,指事情、工程结束、完成。如“你这个事好久可以归圆咯?”这种用法将“圆”代替“元”可以理解,但显然没有理解“归”的本义。“归”,女子出嫁后回娘家也叫归,再引申为回来、回去的“回”。若将“归圆”换成“回圆”,就讲不通了。有人将“归元”理解成“归原”,也似是而非。
阿弥陀佛 《山乡巨变》:(谢庆元堂客)“……只要他有米我煮,有柴我烧,又不寻死觅活的,就算阿弥陀佛了。” 阿弥陀佛,佛教指西方极乐世界最大的佛,也译作无量寿佛或无量光佛。信佛的人用作口头诵念的佛号,表示祈祷或感谢神灵等意思。如上例中谢庆元老婆所用的“阿弥佗佛”就相当于西方人口头的“上帝保佑”,除了感谢神灵,还有值得庆幸的意思。 另外,在益阳人的口语中,常有人说“这个人老实得阿弥陀佛”,其中的“阿弥陀佛”有“作孽”“可怜”的意思。
经治 《山乡巨变》:(龚子元堂客)“唉,你说我这个人太不经事了。”此处的“不经事”是讲她劳动容易累,是由东西不经用、容易坏引申来的。应该写为“不经治”。 益阳话的“事”字白读为lǒu,属于边音声母字。《山乡巨变》:(菊咬筋想)“这明明是个吃亏的路径,我为什么要去当黑猪子呢?”其中的“路径”就应写为“事情”。在益阳语境里,新闻能做《公路局搞得“路”》这样的巧妙标题,就因为“事”平时读“路”。 古代有“经治”一词。如宋·苏辙《上皇帝书》:“聪明睿智,博达宏辩,文足以经治,武足以制断。”“经治”是筹划治理的意思。而在益阳口语里,“经治”被通俗的理解成了“经得起治(用)”的意思。如“这个箩筐好经治”,就是好经用;“这种开关质量不行,一点都不经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