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在线

搜索
益阳在线 首页 文化益阳 创作园地 文学作品 查看内容

【往事麻石街 】受朝廷旌表的刘氏善举

2017-7-11 17:04| 发布者: 李倩| 查看: 9265| 原作者: 鲁新民|来自: 益阳在线

摘要:   题目中的“旌表”,对年轻人是个陌生词汇,须先解释一下——   旌表,即古代统治者提倡封建德行的一种方式,往往由地方官申报朝廷,获准后则赐以匾额,或由官府建造石坊,以彰显其名声与气节。   有着2000多 ...

  题目中的“旌表”,对年轻人是个陌生词汇,须先解释一下——

  旌表,即古代统治者提倡封建德行的一种方式,往往由地方官申报朝廷,获准后则赐以匾额,或由官府建造石坊,以彰显其名声与气节。

  有着2000多年县治的益阳,受旌表者当不乏其人,如陶澍,如胡林翼,生前或死后,当朝皇帝都给过不少荣誉,如追赠,如表谥,或建文庙,造府邸。那么,其他官员,或名位不怎么显赫的地方人士,有没有受过旌表的呢?

  1992年《益阳市文史资料》第十四辑,一篇关于益阳建筑碑文考略的文字中,记载了一份嘉庆皇帝的诏书:

  “益阳刘安钺(yue),修宗祠,联家族而安先灵。修桥梁,以济行人。捐建考棚,惠及士林。私焚债券,以恤贫困。谊周贫乏,慨施田亩,解囊资助乡里。捐龙洲书院膏火田,值肆仟两,世称好义。见赐建牌坊,以为表彰。清嘉庆二十二年十二月三日”。

  修宗祠、建桥梁、捐考棚、施田亩,这四件善事,有一件都不得了,他却件件都做了。尤其了不得的,为“恤贫困”,他还悄悄焚毁了欠他钱的人的债券。嘉庆皇帝慧眼识珠,“赐建牌坊”,这个典型抓得好呀!

  所以,该文说,1918年,益阳奉此诏书,为刘安钺建了一座“义士牌坊”,并将该诏书也刊刻在上面。

  不过,我有点纳闷,嘉庆帝颁发诏书是嘉庆二十二年,即公元1817年,而益阳直到1918年,都民国7年了,才落实皇帝指示,时间跨度都101年了,这是真的吗?如果建了,这“义士牌坊”又在哪里呢?

  因爱好碑拓,我在益阳麻石街上尚未见过民国时代的牌坊,仅在会龙山上见过一座,是纪念辛亥革命老人、反对北洋军阀的重要将领周则范的,“文革”中,该牌坊连同牌坊下那个圆圆的麻石墓塚,均被红卫兵破坏了。另外,东门外河街上,曾矗立过一座“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九十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但在我出生的前一年也毁了。

  带着疑虑,我开始走访。岂料,随着调查的深入,一个清代的慈善家族,便活生生的呈现在了我眼前。

  益阳衡龙桥刘氏五修(1933~1934年)族谱载:刘安钺(1776~1849),字辉左,号毅斋,附贡生,候选布政司理问。刘国墉次子,祖籍江西,明洪武落业于益阳衡龙桥。清嘉庆盛世发家致富后,仗义轻财,慷慨捐献。其中最大善举是为龙洲书院捐献价值白银肆仟两的膏火田。

  当时,清政府对慈善壮举是有鼓励政策的,议得定例,“凡士民人等或养恤孤贫,或捐资赡族,或捐修公所及桥梁道路,实于地方有裨益者,由该督抚具题,造具事实清册送部。其捐银至千两以上或田粟价值银千两以上者,均请旨建坊。给予乐施好善字样,由地方官给银三十两,听本家自行建坊”。于是,就有了这座刘氏家族的荣誉牌坊。

  那么,牌坊建在何处呢?

  2015年,我曾访问刘安钺第七代嫡系子孙刘振坤先生。刘老先生是衡龙桥陆家湾人,生于1930年9月,大学文化,军转干部,曾任益阳县纪委副书记。他告诉我,先祖确有牌坊,但不在益阳城里,而在衡龙桥。距今近200年的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牌坊建成,位于今衡龙桥小学北侧。牌坊正上方有汉白玉镌刻的“乐善好施”四个大字,由三品高官,地邑珠波塘人蒋琳题书。牌坊三门四柱,前有四个石狮,后有四个石鼓护卫柱脚。

  至此才明白,当年的“市文史资料”有误,将1818年误写成了1918年,使该牌坊整整年轻了100岁。这一错不打紧,后资阳区有几篇文字和史料便一错又错而再错了。可见,纸写笔载的事是须慎之又慎的。

  “乐善好施”牌坊建成后,乡民习惯称建牌坊的地方为“牌坊屋场”,解放后的地名从牌坊屋场生产队喊到牌坊屋场村民小组。可惜,牌坊于1966年毁于“文革”,石材四分五散。前些年,镇上某文化干事发现了牌坊的一只石狮,便回收到了镇政府。这总算为200年前的慈善壮举留下了一点遗迹。

  刘安钺的善举,其实有个幕后的道德典范,即其父刘国墉。刘国墉隶属刘氏族翊峰公之后,字登之。自洪武移民由赣入湘后,世居益阳县二十里(里,邑也,作地名解),即今益阳市赫山区衡龙桥镇大泉坡,这里解放后又名七一村。刘国墉的住所在九房冲冲口,俗称九进大夫第房宅。住宅有九进,可见富甲一方。然而,刘国墉不是那种花天酒地之辈。除自己花钱捐纳了一个“司都”的职衔外,大部分钱财都用于公益事业。

  前清《益阳县志》有刘国墉“义捐龙洲书院膏火田记”的记载。“膏火”即灯油,意谓他捐的田亩是为学生买油点灯的。文中重点谈及书院的前世今生,涉及刘国墉义捐部分,则有“刘君仰山家裕好施,于此事素有乐捐美意,惜已不禄。”而次子刘安钺,亦有记载,“慷慨有父风……慨然诺捐田二十石”,致使撰文者“不禁冁然”。

  据嘉庆二十四年,“荣褒应请将已故捐纳司都职衔刘国墉请旨旌表”披露,“叙文内未经声明捐银数目,其造送册内仅称捐田二十石,值价四千金。并未开明田亩,碍难核办,当即行文该抚详查。去后嗣据该抚咨复,捐田二十石实价银四千两,分晰刘国墉、刘安钺各名下捐银二千两,并造出田亩清册送部查照”。原来,捐田二十石为刘安钺具体操作,当时刘国墉已故,所以世人有所不知,此举系刘氏父子合捐。

  如此说来,捐赠龙洲书院膏火田是刘安钺代父行善,完成父亲遗志。刘国墉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理应功不可没。据同治年益阳县志第十七卷人物目,对刘国墉是这样评介的:“忠直好施,恤贫拯饥,邑修三台塔、考棚皆捐资”“嘉庆二十一年公捐龙洲书院膏火田贰拾石,二十三年国墉准旌建坊,安钺由布政理问议叙加级”。

  刘国墉的为人,除了“义方是训,慷慨为怀”外,在无后为大的封建社会还将自己的儿子刘安钺过继给兄长刘国垣。益阳市博物馆有块公呈碑,对这事有详细记载。时以郴州学正、举人潘烺为首的12名地邑文化名人为刘安钺过继事是这样记载的:

  “今有二十里附贡生、候选布政司理问刘安钺者,公干囗支彭城华胄,原系都司国墉之子出裔,伯父国垣之祧,国垣获免伯道之悲,国囗囗抱西河之痛,遗弱孙之片王共嗣乎为联株。在生父弟昆树德务,滋于今亦求其立达在嗣,示伯侄囗囗囗孝。”

  此事在益阳二十里乃至家族引起轰动。连县志都有记载,“其兄星菴之继子毅斋本仰山所出也。”刘国墉解兄长后顾之忧,废伯道之悲,在古人的价值观里无疑是高风亮节的表现。

  而刘安钺父志克承,修桥梁,捐建考棚,私焚债券,谊周贫乏,解囊资助乡里等被誉为“好义宜沐”。道光五年刘安钺病中嘱其子捐田十石八斗,倡修碧津义渡;道光十九年大旱,刘打开自家粮仓,按灾民人口施日食,惠及益阳、宁乡和安化边境;1849年刘安钺病故,那年,被洪水冲垮的衡龙桥正在修复之中,他生前最后一次善举是捐出田亩,作为衡龙桥建桥会的常年经费。

  在刘安钺的影响下,其嫂罗氏亦捐田租壹千余金,重修益阳资水中的魁星楼及石坡。为此,进士符鸿以及胡林翼的爷爷胡显韶等八名乡贤出具《详请捐修魁星楼公呈》,文中描述,“罗氏,故候选县丞刘安铎之继妻,捐职都司刘国墉之长媳,附贡生罗朝暄之室女也……氏乃身居闺阁,心关一邑之公。力出资财,捷众擎之举,洲滩石岸固百丈之金堤,楼壮魁星”。

  现在,党中央大力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慈善文化正是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从200年前刘国墉、刘安钺父子的善举中,我想,大家除了对这两位先贤产生一种莫名的敬意,对于人生价值和人间真情,也一定会引发我们绵长的思考。


路过

雷人

握手
1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ZHAOXMCN 2020-4-7 17:40
详见档案编号:02-01-005-023272-0028或者0039
引用 游客 2020-4-7 17:37
同年,益阳监生蒋琳也有旌表。ZHAOXMCN
引用 游客 2020-4-7 17:34
是 ---都司,不是司都。ZHAOXMCN
引用 游客 2020-4-7 17:32
但查明清档案,当时湖南巡抚巴哈布题的是:题为益阳县捐纳司都职衔刘国墉捐银修桥助贫等请予旌表事。时间为嘉庆二十二年六月二十九日,可见旌表的是刘国墉,不是刘安钺。ZHAOXMCN

查看全部评论(4)

益阳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益阳在线”或在视频窗口中有“益阳在线LOGO”标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本公司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益阳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0737-422365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