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李四,王五赵六 张三、李四、王五、赵六,都是假拟的人名,连在一起说,泛指某人、某些人。如宋·王安石《拟寒山拾得》诗中就有“张三裤口窄,李四帽檐长”之句。 有人将“张三李四王五赵六”坐实为杭州的“四姓十八家”。说在元兵攻下南宋首都杭州后屠城。经过几天杀掳后,元人到吴山上瞭望,整个杭州城只有西面还剩下十八户人家冒炊烟。这十八家,即张姓三家,李姓四家,王姓五家,赵姓六家。 其实,“张三李四王五赵六”之说应是产生于宋朝。因为张、李、王皆是超级大姓,而“赵”只有在宋(国姓)才有可能与前三姓并列。至于坐实为“杭州十八家”则是民间演义,不说北宋的王安石已经这样说了,就是一个那么大的杭州仅剩十八家,且正巧是这四姓,也不合常理。 女大十八变 俗话说:“女大十八变”。这里的“十八”,既非实指年龄,也非确指十八个方面的变化,而是像古汉语中的“三”“九”等字一样,泛指多、很多。 以“十八”表示多的例子很多。如酒有“十八里红”;地方有“十八滩”“十八盘”“十八拐”;佛教有“十八罗汉”“十八层地狱”;音乐有“胡笳十八拍”;武术有“十八般武艺”,等等。 在中国数字文化里,有 “以三为全”的观念。《史记·律书》:“数始于一,终于十,成于三”。老子《道德经》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所谓一,是指天地万物形成之前的那种混沌未分的状态。由一生二,即产生天地、阴阳。天地阴阳交合而生三,然后产生万物。老子的哲学里,“三”是万物之始,也是最小的可以表示多的数字。于是“三”的三倍“九”,就有完整、集大成的意思。《鹤林玉露》有:“数穷于九,九者究也”,《字汇》释:“九,同纠”,即“九”有集合之意。因为“十八”是九的两倍,胡朴安《俗语典》称:“凡事物之多变者,俗并以十八言之”。即“十八”在很多场合并非确数,而是言数量多。由“十八”变化出来的数,也都具有同样的指代作用,如三十六洞天、三十六计、七十二变、一百零八将、三百六十行(因为只是言多,也有说“七十二行”的)等等。这些“十八”倍数的数字,远远大于“十八”,但同样只表示“多、广、杂”的意思。 日常生活中,“女大十八变”大家都会讲,也不会用错,但明白其语义来源者不多。女孩子在发育成长过程中,容貌、性格都会有较多的变化,且由于雌激素的作用,一般都会变得更加漂亮。这是一句极佳的夸赞女孩子的话。 王老五 “王老五”是单身汉的代名词,不仅湖南人讲,全国各地都这样讲。据说,缘于1937年蔡楚生执导的电影《王老五》。故事是这样的:在旧社会的上海滩,贫苦出身的流浪汉王老五(王次龙饰)上无片瓦挡风避雨,下无寸土安身立命。35岁的王老五和一胖一瘦两个伙伴穷苦度日,时不时喝点儿小酒取乐,排遣心中的郁闷。王老五喜欢邻居家的李姑娘(蓝萍饰)。李姑娘性格善良,但为人极其泼辣,快言快语。曾有人上门来为王老五提亲,结果被李姑娘骂了出去。从此,老五痛下决心,好好做人,不仅戒了贪杯的毛病,还勤奋干活,赚钱盖房。与此同时,李姑娘的父亲病重不治,在最困难的时刻,老五出手尽力相助,由此融化了李姑娘的心,终于以身相许。婚后小夫妻生儿育女,生活虽依旧贫困,却也过得有滋有味。而就在此时,九·一八事变爆发,小人物王老五和妻儿子女的命运被彻底改变……。 当时,这个电影风靡全国,也让“王老五”名满神州,观众都以“王老五”来调侃身边的单身汉。后来,人们还因此创作出了“钻石王老五”,以称那种有钱有地位的单身汉。如今,大城市里大男大女增多,有个专名谓“剩男剩女”,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不孝有三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孟子·离娄上》,是孟子评价舜结婚的事情时说的。原话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孟子继孔子之后对儒学的发展有巨大贡献,他极力推崇舜的孝行。他说:“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犹)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通过自己与舜的比较,号召人们向舜学习,像舜一样。 后来汉代人赵歧在《十三经注》里,注释孟子上面的话时,说:“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这里他有两个误解,一是把“无后”解释为“不娶无子”,从此开始了两千多年的误解。二是把“三”硬解为确数,其实“三”在这里是概数,表示多。 前引孟子语的正确解释应为:不孝顺的行为有多种,其中以没有守后代之责为大。娶妻本应先告诉父母,舜没告诉父母而娶尧帝的二女为妻,就是没有守后代之责。不过,明理的君子以为他虽然没有禀告父母,也和禀告了父母差不多(因为他平时的孝行做得很好)。 尽后代之责,是最本质的孝,几乎包括全部孝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