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摆 《山乡巨变》:“‘坐稳一点,同志,洋船来了,有浪,看船偏到一边了,快过去一个。’艄公看见邓秀梅一边,只坐两个老百姓,比对面少两个人,一边荡桨,一边这样地调摆。” 调摆,调整和摆布的意思。在益阳“调摆”是一个中性词,相当于安排、指挥、管理、调度。有一句俗话“吃不穷,用不穷,调摆不清一世穷”,强调当家理财能力的重要性。 这个词其他方言也用。四川作家沙汀《淘金记》:“‘我根本就没有什么说的!’彭胖生气着,以为受了调摆。”只是四川话的“调摆”还含有嘲弄、作弄的意思。 私房 通常讲“私房钱”。本义是账目之外、不让别人知道的钱,如单位的小金库也算私房钱。但人们说到“私房钱”,往往指夫妻瞒着对方收藏的钱。 在英文里,私房钱被称为“egg money”或者“pin money”。“egg money”是指农妇们卖鸡蛋积攒下来的钱。而“pin money”是指城里女人由丈夫每月所给的家庭用度里省下来的钱。旧时,妇女买菜时怕钱掉了,就用一个别针(pin)把钱别在裙子上,英语的“私房钱”一词因此而来。 在益阳“私房钱”可省略成“私房”,意义也更广泛。只要是私下的,钱、物甚至是意识、思想,都可称为“私房”。简而言之,凡是藏而不露的都可以是“私房”。 《山乡巨变》:(邓秀梅说)“同志们,得了好经验,早些透个消息来,不要瞒了做私房。” 合作办事或集体行为里,怀着私心,打小算盘,为个人谋利,益阳人称之为“赚私房”。 默神·运神 益阳人讲动脑筋、思考、想问题为默神或运神。《山乡巨变》:“邓秀梅的脚步越走越快了,心里却在不安地默神。” 《水浒传》:“宋江听罢愕然,默上心来,便道:‘你既有这个活佛罗汉在彼,何不早说,与俺等同去参礼,求问前程。’”其中“默上心来”相当于“默上神来”,也是想一想的意思。 默的本义是狗突然窜出追人,因为狗行动前不出声,后来“默”的基本义为不说话、不出声。人们除了睡觉,不出声、不说话时往往在思考,是之谓“默神”;神为心思、心力、注意力,让“神”动起来,是为“运神”。 与此相关,认真、仔细做事,益阳讲成“正儿八经”“神正默思”“查稳捉鸡”等。“查稳捉鸡”的“鸡”隐说“机会”的“机”,言仔细、专注的抓机会、时机。 搭帮 “搭帮”全国许多地方用,但总还是属于方言词汇,因为普通话不这么说。刘绍棠《青枝绿叶》:“互助组真搭帮咱家。” “搭帮”本义指结伴,犹如打伙、打伴。《红楼梦》:“又有邢夫人的嫂子,带了女儿岫烟进京来投邢夫人的,可巧凤姐之兄王仁也正进京,两亲家一处搭帮来了。” 因为结伴是为了谋事,需要互相帮助,实际上就有了托福、依靠、多亏、幸亏的意思,对对方表示感谢就用“搭帮”。《山乡巨变》:(盛佑亭说)“退财折星数,搭帮菩萨,人倒是好了。”其中的“星数”应写为凶数。 益阳人说“搭帮”为“搭办”。文革时,大队开会,支书经常讲“搭办毛主席……搭办共产党……”。读了书的人私下会笑,就因为支书的“搭办”用得虽不错,但太土了,不适宜开会的场合。 “得谢”与“搭帮”义近,表达感谢之外,更多的是幸亏。如“他的车出事了,我得谢冇跟他去。”“得谢”也有念成“得幸”的。 搭巴 搭,义为连接在一起、配合。常见的有搭配、搭伙、前言不搭后语等组合。巴,在方言里有紧贴、紧挨的意思。益阳有个词叫“搭巴”,意为跟着占便宜。与前面讲过的“吃掠相”为近义词,都有占合作者便宜的意思。比如,“我在你那里搭个巴,要得不?”就是想在朋友的生意(甚至事业)里入个股,不参与经营,却想到时分红利。 在重庆和四川话里也有类似的表达,叫“搭巴壁”,“壁”是语尾。2014年《重庆日报·农村版》上有一篇文章《搭巴壁》:“这个王三,其实就是想到我家来蹭饭,还说啥子修改文章,分明就是来搭巴壁噻。” “吃傍甑饭”与“搭巴”也是近义词,但有较大不同。过去乡下办宴席都是用甑蒸饭,一次做得多,且饭比煮的香。而挨着甑边的饭,有旧木料气,且稀一点,味道差些,因此,“吃傍甑饭的”用来指代低一等、不受重视的人,有明显的贬义。比如,希望得到朋友照顾时,可以说“我就跟着你吃点傍甑饭算打。”而不受尊重时,会生气的说:“你把我当吃傍甑饭的呀!” “搭巴”的近义词是“搭载”。“搭载(读lǎi )”本是搭顺风船、顺风车的意思,朋友、熟人出车、船,自己将货物搭一些去,也不一定自己跟去押运。但就算是自己跟去了,也只是次要的,为不了主,因而“搭载”有次要的含义。如说“他在外面开了个店子,上班只是搭载了”。 仰 《山乡巨变》里“仰”有两种方言用法。其一、盛佑亭说:“把我婆婆喜仰了,连忙起身,又是装烟,又是筛茶,问他到底怎样的好法。”其二、谢庆元说:“禾在田里长,人在路上仰,自古以来是这个样子。” 前一用法,“仰”形容高兴、兴奋;后一用法,“仰”为闲走、散步,说得更具体点是指心情愉快的行走。那么,问题就来了,怎么是“仰”呢? 仰,从人从卬,本义为抬头,脸向上。卬(古昂字),小篆字形:一个人站着,一个人跪着,跪者抬头看站者。后来,加“人”作“仰”,加“日”而为“昂”。“卬”为“仰”与“昂”的本字。“昂”与“仰”两个字今天仍同义。 益阳话保留的应是“仰”的古用法。人自信、高兴、悠闲时头多是仰着的。前者以“仰”形容“喜”的神态;后者以“仰”形容闲(走)的神态。 后一种“仰”用在批评人时会另有味道。同是《山乡巨变》里,谢庆元老婆批评他:“你以后不要再出去仰了,我劝你,少吃咸鱼少口干,不要探这些匡壳子事了……”。 益阳有一句俗话:“真开水不响,真财主不仰”,将“仰”的贬义讲得很到位:显摆、轻佻、轻浮。正常情况下,昂首挺胸是好的,但什么事一过就走向了反面。“仰”一过就成了轻狂,就失态了。这种“仰”往往以抖动为特征,于是“抖”的意思也可说成“仰”,如说“把衣服上的灰仰掉”“你的脚不要仰咯”等。 筑 筑,捣土的杵。筑墙:古代用夹板夹住泥土,用筑把土捣实。后来筑有建造、修盖的意思。而在益阳方言里,“筑”还保留了古义:捣实。如说“你将它筑紧点”。还引申为塞,如说“你把这床被子筑到柜子里去”。 “筑”还保留在骂人的词“筑饭”“筑药”里。 《山乡巨变》:(亭面糊)“你来筑饭不筑,你这个鬼崽子?”;“送走刘雨生,谢庆元回到屋里,堂客又筑他的药。” “筑饭”相当于“塞饭”,是“吃饭”的粗俗表达。有时批评读书人,会说“你这都不懂,书都筑牛屁眼哒!” “筑药”,就是吃药的粗俗说法。这里“筑他的药”,就如给他喂药,比喻在他面前说坏话、挑唆,让他改变本来正确的行为。“筑药”也写为“作药”“下药”,主要指对旁人、上级说对手的坏话。 社 益阳有一首与端午节相关的民谣:“牛歇谷雨,马歇社,人不歇端午招人骂”。其中的“社”即社日。古代把土神和祭土神的地方、日子以及祭礼都叫“社”。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自宋代起,以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为社日(祭祀土神的节日)。戊为天干之一,天干一个循环为十,如此算来,春社大约在农历二月的中下旬,旧历书上都会明确标注。旧时风俗,一年劳累的马,在社日必须休息。 社日之“社”在益阳土音里读lǎ,极有可能保留的是古音。与社同音的蛇、射,益阳白读音也都是la,只是声调不同。 “社”演变到今天就是人们在乡间常见的土地庙。古代祭祀土神的社日也是人们聚会和议事的日子,为人们交往的场所和途径。后来,延伸出结社、社团、公社、社会等词来。只是这些词里的“社”,益阳人再不读lǎ了,因为它们是随现代意识传来的,益阳人也跟着国语、普通话读了。 就“射”多说一下。益阳话里,“射箭”读为“lǎ箭”,水或火很有力度的喷射,也讲成“射(lǎ)”。引申出来,人的动作飞快也叫“射”,如“他一射上去就进了一个球!”过去养鱼塘里会放些树枝、竹枝之类,以防止人偷鱼。这种枝丫叫“射(lǎ)”,大概是从枝条形状四射来命名的。旧时乡下有一种竹枝扎的大的扫把,叫射(lǎ)扫把,其“射”字的命名也应是由形状四射而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