媠 中国人的亲属分得细,益阳更细。如伯伯、叔叔、舅舅、姑父、姨父,甚至堂叔、表舅,都有清晰区分,不像英语全是“uncle”。 普通话的姨妈指母亲的姐妹,姑妈指父亲的姐妹,而益阳将父母的姐姐单列出来,称媠媠或媠妈。如同父亲的兄弟有伯叔之分,长幼有序。长沙方言没有这一称呼,但赣方言有。 有一种说法“媠”应写为“大”。宋《广韵》中,“大”字有两种读音:一是徒盖切,即读dai。现代汉语“大夫”“大王”之“大”如此念;另一个读音是唐佐切,念do。这样,媠媠就是“大大(dǒdo)”。不失为一说。 媠,《康熙字典》解释有两个意思:一是美好。三国·曹植《七启》:“玄眉弛兮铅华落,收乱发兮拂兰泽,形媠服兮扬幽若。”二是同“惰”。 因为在北方话里母亲的姐妹都称姨妈,《红楼梦》里的王夫人与薛姨妈谁大,成为不少读者心中的问题。读到《红楼梦》的第四十六回,细心的读者才会明确知道她们谁大谁小:因为贾赦要讨鸳鸯为妾,引得贾母大为光火,责任本在邢夫人,却将在场的王夫人也骂了一通。骂过才知骂错了人,当场就向她赔不是。贾母笑道:“可是我老糊涂了。姨太太别笑话我!你这个姐姐,他极孝顺,不像我们那大太太,一味怕老爷,婆婆跟前不过应景儿。可是我委屈了他。”这回的行文中才明确表明:王夫人是姐姐,薛姨妈是妹妹。如果用益阳话来写,她们的大小早就清楚了。 媳妇 “媳”本作“息”,“媳”是后起字。东汉《说文解字》中没有“媳”字。而“息”有儿子、子息的意思。现代汉语“利息”指钱生钱,“(休养)生息”有繁殖后代的意思。李密《陈情表》中就以“儿息”表示“儿子”:“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而《三国志·蜀志·张裔传》中“子息”也指儿子:“恭之子息长大,为之娶妇,买田宅产业,使立门户。” “息(媳)妇”本意指子妇,儿子的老婆。清代学者俞樾《茶香室续钞·媳》:“古人称子为息,息妇者,子妇也。”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凡娶媳妇,先起草帖子,两家允许,然后起细帖子。”其中“媳妇”也是儿媳。 “媳妇/息妇”,本为子息之妇,北方方言变为指自己妻子,而本来的表示儿子老婆意义的“媳妇”,却在南方方言里保存了下来。益阳的“媳妇”就属于南方用法。不过,益阳话的“媳妇”也有属于北方用法的,如侄媳妇、外甥媳妇、老弟媳妇等,都是所指称者的老婆,而不是他下一代的老婆。还有“舅母子”,意为小舅子的老婆,“老婆”表达为“母(子)”了。 老·佬 方言称哥哥为老兄,弟弟为老弟,妹妹为老妹,表兄弟姐妹称老表。周立波《山乡巨变》:“我的老妹再不值钱,也不会爱你这个没得出息的家伙。” 这种“老”的用法,唐朝就有了。唐·白居易《题旧写真图》:“形影默相顾,如弟对老兄。”宋·韩溥《寄弟洎》中,还对弟弟自称“老兄”:“老兄得此浑无用,助尔添修五凤楼。” 普通话常用的老兄、老弟常是没有血缘关系男性之间的尊称、昵称,而方言可以用于称呼亲兄弟。 像上面所举的“老”都是称呼的前缀,老虎(老虫)、老鼠乃至于老公、老婆等都在此列。方言还泛用这个“老”字,背称老人为“老爹爹(爹字重读如diàn)”“老叶子(由“老爷子”变音而来)”“老毛嘿”。年轻人除了称父母为“老爸”“老妈”外,还称父亲为“老甲”。 “老甲”之“甲”,周立波小说里写为“驾”,没有道理,这个“甲”与驾船、驾车没有任何关系。《山乡巨变》:“一听老驾骂自己的男人,堂客气得嘴巴皮子都发颤。” 其实,这个字应写为“倔”,“倔”是说老年人脾气大,容易来火,且益阳口语里“倔”就念“甲”,如说“他脾气好倔”。桃江人说某人“好倔”,还表示某人厉害、有本事。写为“甲”也有一定道理,“甲”是六十甲子的省称,意思是指人已经到六十岁。“老甲”犹如说老头、老大。四川人称老爸为“老孩(这个“孩”只是音,写为“嘿”也行)”,广东人称老爸为“老豆”,既可是尊称,也可是昵称。 “佬”是一个方言字,本表示成年男子,但益阳人也用在小孩身上,常含批评、调侃意味。益阳的“佬”是由江西移民带来的,一般加在名词或动宾结构后面,例如作田佬、教书佬、杀猪佬、好吃佬、爱哭佬(也叫哭脸包)……更广泛的用法是加在地名之后,如宝古佬、宁乡佬、湖北佬、江西佬、北方佬等,这样称别人显示着一种自我为中心、或排外的优越感。 口语中还有“俏叶子”“胡子”。前者由“老来俏”之“俏”演变来。老年人还对美追求着,讲究打扮,谓之“老来俏”。这样的生活方式让老年人更健康,也利于长寿。“俏叶子”就是“俏爷子”,只是读成“俏叶子”之后,男女都可称呼。不过,这些多是年轻人对老年人的调侃,与敬老传统不合。益阳方言里有“赵胡子”“刘胡子”一类的叫法,因为胡子是老年人的特征,称“胡子”以显其老,并进而将资格老、有资格的人也称为“胡子”。还有“划胡子”“花胡子”“奤(呔)胡子”之说,以形容那种不伦不类的人,这种人资格虽老,却没有真才实学,与“资深”严重不符。 亲家 亲家指儿子的岳父、女儿的公公,亲家母指儿子的岳母、女儿的婆婆。周立波《山乡巨变》:“她一进大门,见了亲家和亲家母,好像做了亏心事,脸上怪不好意思。” 益阳方言中,“亲家母”也暗指情妇。《山乡巨变》:“告诉你们吧,昨天夜里是没有会的。他只怕是跟亲家母开枕头会去了。” 情妇,长沙话也叫“里格朗”。大概来自旧中国的电影《十字街头》,里面的主题曲《春天里》,歌词为:“春天里来百花香,郎里格朗里格朗里格朗,和暖的太阳天空照,照到了我的破衣裳,朗里格朗格朗里格朗……遇见了一位好姑娘!亲爱的好姑娘!天真的好姑娘……”本以歌词中反复咏唱的“里格朗”来隐指女朋友,后来竟演变来指情妇了。 旧式婚姻下,两亲家平时基本上不见面。作为女方的家长,甚至怕亲家登门,因为亲家找上门来,必定是女儿的生活出了问题,甚至要被休。两亲家正式的见面只有一次,在婚礼的第二天。婚礼的前一天谓之“大媒”,这天媒人为大,她负责沟通双方,处理最后阶段可能出现的矛盾。《山乡巨变》:“他又想做媒,吃待媒酒了。”其中的“待媒”应为“大媒”。婚礼当天叫“正酒”。婚礼的后一天,谓之“出堂宴”,一是两亲家正式来往、见面,谓之“亲家过脚”;二是两位新人与双方亲戚见面,明确称呼,叫第一声,谓之“改口”(被叫的长辈要给红包)。由此引申,亲家在益阳还有一个含义:朋友吵架之后不再来往、说话,也谓之“亲家”。这种“亲家”哪天再次沟通、讲话了,也叫“亲家过脚”。 阿叔 叔叔称为“阿叔”,历史上早就有。《北齐书·河间王孝琬传》:“孝琬呼阿叔,帝怒曰:‘谁是尔叔?敢唤我作叔!’” 《水浒传》中潘金莲就称武松为“阿叔”:那妇人(潘金莲)发话道:“你既是聪明伶俐,却不道:‘长嫂为母!’我当初嫁武大时,曾不听得说有甚么阿叔……” 益阳方言中,“阿叔”既指小叔子,读为“阿叔几/阿叔子”;也指叔叔,《山乡巨变》:“他是你的嫡堂阿叔嘛,当然好罗。”益阳话“阿叔”读为“ηā叔”。 除了“阿叔”还有“阿ηā公”,本指祖父,但如今已不当面称祖父为“阿公”。“阿公”只用于惊叹、发怒时的“天阿公”“活阿公”,类似“我的老天爷!”“My god!”,往往处于难以应付的局面。不过,只闻叫“阿ηā公”,从未听到谁呼“阿ηā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