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在线

搜索
益阳在线 首页 文化益阳 创作园地 文学作品 查看内容

【细说益阳十景之八】碧津晓渡

2016-11-29 17:35| 发布者: 李倩| 查看: 17640| 原作者: 老汉|来自: 益阳在线

摘要:      碧津晓渡为益阳十景之第八景。   “碧津”二字好理解,字典对碧的解释是:青绿色、青白色、浅蓝色等,所以碧不一定是指绿色。津,渡口也。也许有人会说,农耕时代,生态没遭破坏,除了黄河,哪里的河水不 ...

  


  碧津晓渡为益阳十景之第八景。

  “碧津”二字好理解,字典对碧的解释是:青绿色、青白色、浅蓝色等,所以碧不一定是指绿色。津,渡口也。也许有人会说,农耕时代,生态没遭破坏,除了黄河,哪里的河水不清澈,哪处的渡口不碧潋,刘激和蒋道临也太没想象了吧,替渡口起这样个名?

  然益阳这个“碧津”却是名闻天下的碧津。此碧,乃关羽的靑袍绿帽和青龙偃月刀所映出来的碧,津,也非凡水俗河之津,而是关羽单刀赴会之津。这两个字,因关云长的过渡,而赋予了不同寻常的含义。



  这一点,《三国志》《三国演义》《益阳县志》《水经注》等,均有记载——

  三国志《先主传》:建安二十年,刘备引兵五万下公安。令关羽领兵三万入益阳。

  《鲁肃传》:肃驻益阳与关羽相拒。肃邀羽相见,各距兵马百步上,但诸将军单刀俱会。

  《益阳县志》:羽与鲁肃相拒于益阳约次日诸将军单刀俱会,立马百步外,单刀之名,盖以此也,今南门外碧津渡,即单刀赴会处也。

  《三国演义》则描写:关羽穿着青巾绿袍,坐立船头,周仓捧着大刀,八九个关西大汉,各带一口腰刀,分立两旁。

  以上记载,都说明了这是一座有着传奇色彩的渡口,也是到今天为止全国鲜有争议的关帝爷“单刀赴会”之碧津。

  想想,当年关云长右手捉刀,左手捋髯,威风凛凛立于船头,碧澄的江水倒映出他的青袍绿帽、赤面长须,将军的思绪亦随江涛起伏,面容不怒而威。一代武圣之姿,就这样定格在了这个渡口上,定格在了益阳人民的心里!

  为纪念这位大英雄,我们的先人便让该渡口拥有了“碧津渡”这个美名。所以,作为益阳的后来者,咱千万别淡看了这个美称,以为“碧津”“碧津”只是山清水秀、碧绿的渡口而已。

  不过,今天老汉要细说的,并非“碧津”二字,而是第三个字——“晓”。

  因为时光到了明嘉靖年间,在老县长刘激和老山长蒋道临的眼里,这和平年月一久,莫说三国的烟云早散了,就连本朝朱皇帝开国都快200年了,可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一阵沧桑涌过之后,二位情动于衷,一个“晓”字便不由涌上心头。

  只是,后人又不理解了,这晓与渡一相连,便是拂晓的渡船,早上开船过渡,有什么稀奇的呢?在工业社会的今天,上早班的人急着过渡,下晚班的人也忙着过河,这不是很寻常吗?



  然而我们说“益阳十景”,都不可脱离刘激和蒋道临所处的那个特定时代背景。要知,转过去500年,中国绝大多数土地,都还是农耕社会,农耕社会的早上,益阳南门城外的这个渡口,如果有很多人像上早班一样,南来北往地争着过渡,那就不同寻常,那不是风景也是风景了。

  这道风景,有当时的一首诗为证:

  七个八个天顶星,

  三点两点石头露,

  一江烟雾不见人,

  但听碧津争晓渡。

  这是明末新化进士曾化西游益阳三台阁时,知县和益阳的秀才们请他题的诗,所描绘的就是这个碧津渡。你看,在桨声欸乃的碧津古渡,天上还有七八颗辰星在闪烁,这时,从北岸摇来的渡船已悄然驶向对岸,在昏黄的船火映照下,南岸礁石三三两两已露出头来,对面烟雾迷蒙虽看不见人,但码头上的争渡声已隐隐传来……

  这水墨画一样的迷离晨景,这静中有动的争渡画面,生动地拉开了古城益阳繁忙一天的序幕。这,便是真实的碧津晓渡,我们传诵了500年的一道市井风情。

  中国人民素来勤劳,不睡懒觉,但在古代,也不过是本着“早起三朝当一工”的传统,起来拾拾粪、作作土、农忙时节或插田扮禾什么的。再忙,也用不着“一江烟雾不见人”地去争什么渡呀!这是什么原因呢?



  让我们试着放一段“原声带”,你就会明白,争渡不完全是争着上船,而是等待过渡的人的对话和挤挤捱捱的嘈杂——

  “昨天我们约好了冬瓜卖五文一斤,你为何在西头卖四文?”

  “崽卖过四文,我也听说你那东边卖四文,当时我就晓得是有人故意放风,想压我们的价,我连不信,你何该就信了?”

  “看来,这些街痞子比我们乡下人怪气些,差点被他们弄(诓)了!”

  “哦!姚记铺子里到了一批好坨子盐,一锅菜只要放黄豆大一粒就津咸的,撮菜时锅里还冇得砂。”

  “昨逆(日)子刘县宰(令)的表妹从杭州来,穿的那个绿缎子裤照得人影子见,你明天也给你那堂客买一条那!”

  这段对话完了后,下面就是无主题变奏曲——

  “董记商号的满女几从小长癞子,听说吃了万寿宫张郎中的药,三个月就长出头发来了。”

  “我哩(们)冲里刘大户上半年讨了个二房,年龄比他小一截,都做得他的女了。昨逆子,也不知怎么搞的,他家的两头牛都发瘟死了,莫该是报应?”

  “我哩塅里张秀才的女嫁给王捕头的舅子,这舅子是江西人,有钱,插定钱就拿了五两银子,到出嫁不得上二十两呀!你我一世搞死了都赚不到二十两呀!”

  “轩辕殿那里来了一批百柱帽,如今不兴状元翅了。”

  变奏曲里,不时还有叫卖声传来——

  “苏楚江甜酒,来一碗提神解渴啦!”

  “夏恒泰的纸伞,遮阳又挡雨呢!”

  “家制草鞋一文钱一双哪!”

  …………

  这些“原声带”,既有商业行情,又有生意诚信,还有民情风俗,也有益阳特产。

  看来,在黎明前的资江边,这条渡口联系着城市与乡村,联系着城里人的柴米油盐,更联系着“有钱皆天使,无利不起早”的小商小贩、帐房先生、讼师与与社会各类活跃人士。这些说不完的商品信息、市井新闻、道德评判和价值判断,每天都借着碧津晓渡而展开,而传播,而扩散,久而久之,碧津晓渡便成了益阳新闻的发布中心和民俗文化的集散地,是一处不可多得的人文景观。刘县宰和蒋山长将一个“晓”字点缀入渡,整个碧津渡就活了,就文化了,就热闹了,真是笔下生辉,眼光独到!

  虽然那个年代也少不了有灯会、庙会、红白喜事等各类聚会,还有各家族的宗祠会,但那都有具体任务,且加上禁忌甚多,或族规甚严,哪及这“晓渡”,清晨进城所发布的,可谓“乡村晨报”,晚上出城传播的,又不啻为“城市晚报”。且因等渡须一定时间,乘客在这样一个无法加速的时间段里,便自然而然形成了一个极其宽松也极其自由的新闻天地和话语空间。

  说来说去,这还得感谢朱元璋的“高筑墙”,自有了他的“土围子”,古益阳就出现了严格的社会分工,生产就出现了马克思所说的两大部类,于是一个叫商品的东西便横空出世,要不怎么有经济学家说,我国的商品经济早在明代就萌芽了呢!

  正因为有了这种城乡差异和社会分工,城里的人需要农产品和蔬菜,而乡下的人则需要各种工业和文化产品,于是,各取所需,互通有无,形成了“碧津晓渡”这种热闹场景。故清初的安化举子李鉴有诗曰——

  烟锁绿柳津,

  朝喧争渡人。

  舟师惯迎送,

  莫讶往来频。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后两句。“舟师”本义是水军,这里作有组织的船队解,“惯”,习也,“讶”,惊讶,奇怪。即面对两岸日益增多的客流,有组织甚至有时间的渡河机构便产生并习以为常了。因此,请那些看惯了“野渡无人舟自横”的乡民就不要为此而惊讶了。

  所以,也难怪当年在南岸候渡的亭柱上镌有一副对联:“浓荫蔽翳,碧水潆洄有声;扁舟如梭,撸声咿呀相和”。这副古老的对联,让我们看到了南岸一望无涯的绿柳浓荫,河中扁舟如梭,橹声咿呀,与西流湾传来的渔歌遥相呼应,明清时代的碧津渡口多么繁忙,多么热闹!

  最后,须说明一点的是,现在的人一说到碧津晓渡,就以为是大渡口。其实,大渡口的存在是1952年以后的事了,这时解放已有三年,市人民政府根据城区西移和南拓的需要,将原来的碧津渡口向上移了数百米。至1964年,两岸还加砌了阔绰的麻石码头,摇橹的渡船也改为了“咚咚咚”的机帆船。

  至于碧津晓渡的原址在哪?老汉以为原址有二:一为官渡,二为义渡。对此,《益阳县志》有详细记载:“碧津官渡,为旧志‘十景之一’,城东门大渡口……”“碧津义渡,城外东南官渡上,旧小南门。”

  这里的“大渡口”,是靠近东门的一处渡口,而非现在的大渡口。具体地点,老汉早些年曾实地考察过。一位80多岁一直生活在东门口的市人民织布厂退休工人张大爷,带我观看了官渡原址,即在古城墙东南角河岸上首10多米处。

  这个地点,与76岁的云南地质队退休工人谌宪章的说法不谋而合。他说小时候他家开的豆腐店就在官渡附近,码头宽约5米,上有一木质牌坊,蓝底白字的“碧津晓渡”几个字,从河对岸看都比较清楚。那时,他父亲的豆腐作坊就在这个码头上取水,他则每天在这儿过渡,去龙舟师范上学。1955年离开益阳后,这个官渡连同那个牌坊就不见了。

  至于“碧津义渡,城外东南官渡上”,即指官渡的上游,具体就是小南门,作为商业码头,是商会或码头帮会等民间组织或个人捐资修建的,所以称义渡。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游客 2020-1-11 18:44
一个“晓”字便不由涌上心头。瞎扯淡!早在明武宗正德年间就有诗盛赞碧津晓渡:隔岸鸡声报晓筹,渡舟横泛柳烟柔。波摇残月穿轻棹,露湿征衫怯早秋。撃楫何人偿夙志,济川今日属吾流。青山碧水休相笑,鲁史波波岂自由。由益阳人罗安所写。罗安 1439—1508,明湖广益阳人,字时泰,号南洲。成化十四年进士。授户部主事,使两广,以清廉干练著称。迁山东佥事,转四川副使,皆有善政。历江西按察使,仕终贵州参政。刘激是嘉靖二十九年(1550)到益阳,可见至少(可能更早)50年前就有碧津晓渡等八景。再说,后来的二景,也是归结于赵贞吉,不是刘激所为。建议撤销这十篇文章,或者修改再发表。
引用 游客 2020-1-8 22:30
1、此碧,乃关羽的靑袍绿帽和青龙偃月刀所映出来的--纯属个人想象。碧津不用这么解释,更好。强行解释,别扭。
2、一阵沧桑涌过之后,二位情动于衷,一个“晓”字便不由涌上心头。---碧津晓渡早在刘激来益阳就有,为什么是他想出来的?错误

查看全部评论(2)

益阳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益阳在线”或在视频窗口中有“益阳在线LOGO”标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本公司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益阳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0737-422365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