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瑞祥——挖掘农垦文化促进文化强区
大通湖区作为湖南省最早、最大的农业垦殖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积淀。特别是在艰苦创业的伟大进程中铸就“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成为农垦人的血脉传承和精神家园。充分挖掘、整理和弘扬农垦精神文化,对于进一步解放思想、鼓舞斗志、推动大通湖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顺利实现“十二五”规划宏伟目标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一、深刻把握农垦文化的内涵。
农垦文化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一个特殊的群体,用特殊的方式,为完成特殊的使命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
1、农垦文化蕴含丰富内涵。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来自五湖四海的一代又一代农垦人不畏艰难,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包容、患难与共,在大通湖区这片蛮夷之地上,走过了“五十年代垦荒、六十年代种粮、七十年代办工业、八十年代农工商、九十年代奔小康”的发展历程,为国家商品粮、棉、糖、鱼的供应和农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不仅创造了丰硕的物质成果,而且铸就了“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特别是2000年建区以来,大通湖人秉承“创业、守纪、奉献、团结”的农垦精神,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昂首阔步开始“二次创业”,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大通湖区发展进步的历史虽然短暂,但其创业发展过程却是波澜壮阔的,在这块土地上,既有龙腾虎跃的生产斗争,又有闲庭信步的浪漫情怀;既有攻坚克难、战天斗地的创业艰辛,又有海纳百川、放眼世界的宽广胸怀。
2、农垦文化挖掘整理逐步推进。2000年8月撤场建镇设区以来,大通湖区对农垦文化的认知逐步加强。由于计划经济造成原农场经济社会发展停滞不前,建区之初农垦文化被刻意淡化。2003年,随着区域经济恢复性快速增长,区委区管委对农垦时期的优秀文化逐步重视,发出了“弘扬农垦精神,实现二次创业”的号召。2008年,区里在王震提出的“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基础上,将之深化为具有大通湖特色的“创业、团结、守纪、奉献”八字箴言,并开始着手搜集农垦时期各类文物,规划湖南省农垦博物馆。2010年10月,大通湖区建区十周年之际,农垦精神被尊崇为农垦人奋发进取的时代精神,分别在生态公园、御湖广场、市民广场建起“丰碑”、“开拓”、“和谐”等三座紫铜雕塑。2012年,大通湖区委将农垦精神内涵作了进一步拓展,提出要大力弘扬农垦的“五种”精神,即弘扬“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的精神,“攻坚克难、勇于进取”的精神,“精诚团结、协作奋进”的精神,“坚持不懈、发奋图强”的精神,“服务大局、无私奉献”的精神。这种文化,它是潜存于每一个农垦人灵魂深处的精神理念,是流动于每一个农垦人毛细血管的新鲜血液,它是无形中支配每一个农垦人具体言行的思想意识,也是不断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精神支撑。
二、充分认识农垦文化挖掘中存在的问题
1、保护意识不足。尽管干部群众对农垦文化的认知在逐步加强,但保护意识淡薄,更没有超前意识把农垦时期的一些珍贵物件提升到文物的高度来进行保护。将农垦各个时期的实物及文字、图片资料随意处置的现象大量存在。特别是场区交替之际,由于管理松散,不少国有资产严重流失,这其中就包括许多具有一定价值的农垦文物。更为可惜的是,建区后,少数单位出于各种原因的需要,将原农场时期留存下来的资料或物品或丢弃销毁,或折价变卖,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2、资金投入不够。挖掘农垦文化,提升地方软实力,无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需要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目前大通湖区对文化设施建设、设备购置维护、民间文化保护的投入,由于缺乏项目支持,加之自身经济薄弱,有捉襟见肘之感;而对挖掘、整理农垦文化的投入才刚刚开始。2007年,区里曾拟在生态公园建一组反映农垦创业史的大型雕塑墙,就因资金筹措困难而作罢。
3、开发力度不大。近些年来,区委、区管委虽然对农垦文化发展作过一定的规划,但没有形成整体和清晰的发展思路,开发力度与优势资源之比相差巨大。如规划建设的湖南农垦博物馆,提出了几年,也着手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却最终停留在纸质文本上。
三、大力挖掘和弘扬农垦文化
1.深入研究,挖掘农垦文化精髓。要强化对农垦文化的保护和挖掘意识,将农垦文化当作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和特殊资源来对待。一是成立农垦文化研究会(民间组织),把王震提出的“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熔入到改革开放的新的实践中,推进大通湖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二是要抢救性挖掘、收集、整理早期农垦时代的文献文物资料;三是要抓紧采访健在的农垦人,编写、征集、整理一批读物、文艺作品,编辑一组丛书,现己有《刻骨铭心的岁月》、《洞庭之恋》等文史或文学作品出版。特别是在收集农垦文化文献资料与实物上,要加大力度,通过采取自愿捐赠和有偿奖励相结合的办法,将那些反映时代特点、具有较高文物价值的文献资料和实物收集上来。
2.广泛宣传,凝聚农垦文化共识。挖掘和弘扬农垦文化,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我们不仅要把这项工作融入大通湖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和全过程,而且要立足新的实践,不断汲取新的营养,在传承中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它的内涵,更好地发挥它的特殊作用。当前,要充分运用各类宣传平台,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讲农垦精神,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一是以文艺的形式精心组织创作一批文艺作品编排成节目。在区电视台、区门户网开设农垦文化专题栏目,阐释农垦文化的意义目的及深刻内涵,请健在的老农垦人或农垦子弟现身说法,畅谈农垦历史,展望美好明天,进一步增强全区人民团结拚搏的意识,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为实现农垦“二次创业”奉献力量和才干。二是在交通要道处和醒目位置建设永久性宣传标语,并充分利用电子显示屏、简报、墙报、黑板报等载体,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农垦文化,唤醒流动在每一个农垦人血液中的农垦精神,使之不断增强自豪感、归属感和使命感,为富民强区新跨越提供强大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三是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动员群众广泛参与践行农垦精神,将农垦精神内化为全区人民的精神动力,自觉为建设大通湖贡献聪明才智,进一步增强大通湖文化软实力,提升对外吸引力,增强对内凝聚力,努力推进富民强区新跨越。
3.统筹规划,打造农垦文化品牌。一是高起点制定发展规划。把农垦文化旅游放到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旅游产业发展大背景中去审视、去思考、去定位,以开放性的思维和高视角的眼光制定全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整体规划,将农垦文化旅游纳入全区旅游发展的重要内容,与湖乡风景游、金秋品蟹游有机结合起来,明确发展目标和具体举措。二是高水平搞好宣传策划。以市场为导向,强化农垦文化旅游品牌的形象传播与营销策划,积极整合,运用广告、宣传、公关、节庆活动、互联网等多种营销手段,形成宣传促销立体网络,全方位推介大通湖区农垦旅游资源与特色,不断扩大大通湖农垦文化旅游的知名度。三是高标准推进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充分挖掘、整理大溪文化、军垦文化、知青文化、大湖文化等各类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建设一批具有农垦特色的餐饮、旅游文化产业,通过科学整合,将全区各文化景点打造成各具特色而又相互烘托、有机融合的旅游产品。
4.抢抓机遇,加快文化产业建设。以田园大通湖建设为目标,因地制宜推动农垦文化产业发展。一是建设投资8000万元,使用面积为6000平米的大通湖农垦博物馆工程项目,作为农垦文化研究与传承的核心基地。二是围绕“三湘第一淡水湖泊”作文章,投资10亿元左右,打造包括高级酒店、渔乡乐园、农垦网络实景游戏基地等在内的沿湖风光带。三是借助湖南农大投资的烟村“诗画第一村”和台湾企业家投资的艺景“江南第一庄”两大现代农庄,侧重发展现代绿色生态农业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旅游观光农业。四是合理布局、引进先进理念,以“李记龙虾”、“大东口生态美食馆”等品牌餐饮业为龙头,在拥有旅游、水产丰富资源的大东口电排处打造漉湖休闲旅游区建设。五是建设沿湖生态农业观光园。其中包括建成千亩葡萄观光园,发展以稻作文化为主题的王家湖、王兴、王业村水稻+油菜休闲农业观光区,建设沿省道S202、镇内交通干线的荷花风光带。六是在河坝镇王家坝村投资建设王家坝文化遗址纪念馆,充分挖掘以稻作和制陶为特征的大溪文化,反映洞庭湖发展成长轨迹,并积极申报省级、国家级文化遗产项目。 |
益阳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益阳在线”或在视频窗口中有“益阳在线LOGO”标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本公司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益阳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0737-4223659
1、凡本网注明“来源:益阳在线”或在视频窗口中有“益阳在线LOGO”标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本公司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益阳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0737-4223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