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建华——繁荣发展县域文化全力打造文化强县
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地方的灵魂,是政治精神面貌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体现。桃江风光秀美、英才辈出,文化底蕴深厚,美人文化、屈原文化、竹文化、茶文化等相得益彰。建设文化强县,必须充分利用这些文化资源优势,挖掘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内涵,大力推进文化事业进步,科学谋划文化产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繁荣文化事业夯实县域文化发展基础
文化事业的繁荣程度直接关系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关系到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繁荣发展县域文化,首先必须加快发展文化事业。一是完善文化设施。3年来,桃江投入近1000万元,建成了1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35家“农家书屋”、269个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完善了县体育馆、休闲广场、沿江风光带等公共场所的娱乐、休闲、健身设施。正准备投入1200余万元,全面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等文化惠民工程。我们将结合桃江实际,进一步抓好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重点加强部门单位、企业图书室、阅览室、文化走廊以及广场、车站等公共场所文化设施建设。二是丰富文化载体。目前,全县共有民间乐队53个,腰鼓队20个,文艺活动队和专业剧团28个,各种协会11个,每年演出1000多场次,深受广大群众欢迎。桃江属于经济欠发达县域,将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进一步丰富文化载体,重点开展传统节日纪念会、电影放映、文艺演出、庙会、花会灯会、广场舞、劳动技能比赛等公益性文化活动。三是优化文化服务。我县依托县城较为丰富的图书资源建立了18个送书上门、定期更换的流动图书馆基层服务点。继续坚持以人为本办文化的原则,以全县87万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专业与群文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建立统筹城乡的文化事业发展体系,将较为丰富的城镇文化资源、要素逐步向农村延伸。
二、突出特色优势打造县域文化发展品牌
文化品牌是一个地方内涵和形象的有效载体。繁荣发展县域文化,必须按照差异竞争、特色发展的原则,着力打造县域文化品牌。一是充分挖掘县域文化底蕴。近年来,我县着力收集整理、挖掘提升了马迹塘故事、胡呐喊、三棒鼓、五道茶、地花鼓等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马迹塘故事于2006年成功申报湖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栗港胡呐喊、鲊埠回族乡三棒鼓、舞凤山石砚、关山口元宵比灯等文化资源被列入益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进一步加大普查建档力度,全面了解和掌握全县文化文物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生存环境、保护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等情况,并建立档案和数据库,为各个项目制定相应的挖掘保护规划。二是着力构建县域品牌体系。整合优化历史和现代文化资源,初步形成了“以竹文化为重点、以美女文化为特色、以民俗文化为抓手”的文化品牌体系,有力提升本土文化的影响力。依托发展内陆核电的优势,着力打造以桃花江核电站为核心,集核电厂区游览、核电关联产业参观、核电科普教育、核电文化交流于一体的桃花江内陆核电文化品牌。组织编辑《桃花江是美人窝》剧本,深入挖掘美人文化的深刻内涵,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打造桃花江美人品牌。三是精心策划县域品牌营销。出版发行了由宋祖英演唱、徐沛东题词作序的《桃花江是美人窝》音乐光碟,协助拍摄了电影《美人窝的往事》等一大批文化产品。目前正着手将马迹塘故事等“非遗”项目,在技巧和难度上进行创新,适时搬上舞台,在展示民俗文化的同时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努力将文化与旅游及相关产业发展有机整合,从而做好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文章。
三、完善政策举措强化县域文化发展保障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个系统工程,必须强化保障,狠抓落实。就县域文化而言,要更加重视政策、项目、人才在文化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保障性作用,广泛调动社会各界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积极性与创造力。一是强化政策推动。今年,我县出台了建设文化强县实施意见,建立了文化发展引导基金,政策扶持文化发展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县将按照建设文化强县的目标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对县域文化的发展进行全面的引导与扶持,着力从财政、税收、投融资、工商管理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二是强化项目拉动。大力推进桃花江文化艺术园、桃花江文化艺术节、《桃花江历史文化丛书》为重点的“一园、一节、一书”项目建设,进一步增强县域文化繁荣发展的操作性和实效性。按照江南四大名楼标准,加快推进天问阁项目建设。坚持把文化产业作为桃花江“两型社会”实践区建设的重点产业来规划和布局,在“绿心”地带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文化休闲基地。三是强化人才带动。将文化人才的培养纳入“人才立县”战略,引进了一大批文化管理经营人才。全县将不断完善文化艺术专业人才培养制度,着力培养本土文化名家、优秀文化企业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重点和稀缺人才,努力促进文化传承、管理与经营人才不断涌现,形成多层次的文化艺术专业人才队伍。 |
益阳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益阳在线”或在视频窗口中有“益阳在线LOGO”标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本公司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益阳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0737-4223659
1、凡本网注明“来源:益阳在线”或在视频窗口中有“益阳在线LOGO”标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本公司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益阳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0737-4223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