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在线

搜索
益阳在线 首页 文化益阳 文化动态 查看内容

七旬退休民警为益阳地名普查贡献50万字的资料

2016-10-27 09:30| 发布者: 李倩| 查看: 4572| |来自: 潇湘晨报

摘要:     75岁的冷长庚已经患直肠癌10年。最近他因肠息肉住院做手术,老伴在医院陪伴。他已经写了 17本关于益阳地名的资料,打算出院后继续写完剩下的3本。 图/记者颜宇东      少年时,冷长庚跟着父母,沿着资 ...

 益阳七旬退休民警为地名普查贡献50万字的资料

  75岁的冷长庚已经患直肠癌10年。最近他因肠息肉住院做手术,老伴在医院陪伴。他已经写了 17本关于益阳地名的资料,打算出院后继续写完剩下的3本。 图/记者颜宇东

  

益阳七旬退休民警为地名普查贡献50万字的资料

  少年时,冷长庚跟着父母,沿着资江、洞庭湖、长江“闯荡江湖”,格外专注沿途地名的由来。他觉得一个地名关乎着一段历史,也关乎着个人的情感。

  如今,年过七旬的冷长庚依旧热衷于研究益阳的老地名。上个世纪90年代,他便开始走街串巷、查找资料。目前,他已经为上千个益阳地名溯源,并写了50万字的资料。

  10月23日,益阳市人民医院,才做完肠息肉手术的冷长庚一说起益阳地名的历史,便嚷着要老伴把自己扶起来。老伴怕他坐着说话会犯晕,只允许他稍微坐一阵便躺下。

  “我可以走路,等下到我屋里去看,那里好多资料。”不理会老伴的劝告,他越发起劲。同病房的病友一听,都笑了。

  目前正在开展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冷长庚决定把自己积累的资料全部整理出来,贡献给资阳区民政局。他已经为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写了50万字的资料,上千个益阳老地名都可以在他这里找到源头。

  考证出生地

  “一个地名关乎着一段历史,也关乎着个人情感”

  冷长庚在益阳资阳区大码头长大。这个地方的人说起大码头曾经的荣光,都说“住户家里的钱齐腰深”。益阳自秦置县以后,大码头这个地方的大商人与船老板协作,把伞、铁锅、茶叶等益阳的特色产品卖出去,赚得盆满钵满。

  不过,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这种荣光在社会震荡中已经不再,仅存代代相传的驾木船、竹排的技能。

  冷长庚便出生在一个祖祖辈辈驾船的家庭。1941年前后,战火中会驾船的大码头人纷纷被征用,他们的驾船本领在抗日中显现出了作用。冷长庚的父母也到了湖北荆州。

  1941年的一天,冷长庚的母亲就在自家的木船上生下他。当时日军在湖北实行“南进”战略。这条木船不得不四处躲避。江流中,大浪拍打着木船四处漂。“家里人都慌了,母亲都不记得脐带是怎么断开的。”冷长庚说。

  冷长庚从记事起,就一直问母亲:“我在哪里出生的?”给不出答案的母亲只能说:“你出生的那一刻,船漂到哪里,我根本不记得了。”

  冷长庚后来问过同样驾船的老乡,普遍的说法是在石首的一个荒洲附近。少年时,他顺着这模糊的描述先后三次去了石首。时间在推移,荒洲的样貌并没有变。他姑且把石首的蛟子渊论证为自己的出生地,还写了一篇《血与战火中的我》的散文。

  “一个地名关乎着一段历史,也关乎着个人的情感。”冷长庚说,少年时期一直跟着父母的船,“闯荡”资江、洞庭湖、长江,特别专注沿途那些地名的由来。

  从大地名到小地名

  不喜欢争论,转而关注小街小巷的老地名

  离开大码头到外省当兵,转业后回益阳当民警,这是冷长庚从1959年到退休前的基本人生轨迹。除此之外,他人生的另一条主线,便是给益阳的地名找源头。

  冷长庚说,他研究地名分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研究大地名,一个阶段是研究老街老巷的老地名。上世纪80年代末期,他利用茶余饭后的时间去考究益阳的来历。益阳在秦、汉时期已经置县,但置县的时候古城在白马山还是在其他地方莫衷一是。

  冷长庚当时在资阳区水上派出所当民警,他没有地名研究的科班背景。他将他的考究说给一些朋友听,却引起了争议,朋友们说他的研究“无根无据”。冷长庚“一气之下”,将自己写的东西锁在柜子里。“争来争去太麻烦,我就不搞大地名研究了。”

  事实上,他关于益阳置县时的古城所在地研究,与1992年修订的《益阳县志》和后来的《洞庭水利志》里的内容基本一致。

  上世纪90年代,他开始走街串巷,寻访那些小街小巷的老地名,也在古旧书籍里找线索。资阳区有一个地方叫鹅养池,一些老人在那里摆书摊。他看到一本讲益阳风土人情的书,书里提到了一个叫“侬积花圃”的地名。“侬积花圃”是民国时期益阳当地最有名的休闲娱乐场所,现在这个地名所在地早已建商品房。

  “那时候我每月工资几百元,买这本书花了5元,搞清了一个地名,我觉得值。”冷长庚说,这些年,他收集的关于益阳地名的书就有上百本。

  让冷长庚欣喜的是,关于益阳玉陵坡地名的研究,推动了这个地方的旅游。玉陵坡是一条古巷,民间都说是乾隆皇帝在这个地方遇到了玉祾姑娘,所以取名玉陵坡。而他从当地一名80多岁的老人那里访谈得到的佐证则是:南宋时的一位皇帝曾在这里的一个木桩上拴马,这个地方后来就叫御马庄。冷长庚认为,“御”字后来逐步被人说成“玉”字,再后来人们给这里取名玉陵坡。这种争论让玉陵坡显得更神秘,名气也愈大。

  这些年来,冷长庚收录的关于益阳资阳区的老地名有上千个,他都考证了地名的源头,并且写成了文字。

  每天写9小时

  “给我些时间,我按乡镇分类全部写出来”

  十多年前,冷长庚已经退休。他被查出患有直肠癌。四年前,他动了大手术,大便只能靠管子排出。不过,这丝毫不影响他对收集老地名的热爱。

  今年6月,资阳区民政局区划地名办主任王杰斌找到冷长庚,希望他提供地名资料。两人本是20多年的老友。现在正进行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今年年底前所有老地名都要完成初次录入。

  王杰斌说,资阳区3000多个老地名,只有600个老地名有相应资料。这一次地名普查里的老地名,不仅要订正地名,还要列出地名出处。

  “我没想到这个爱好对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有用。”搞清老友的来意后,冷长庚不仅答应给资料,还说:“给我些时间,我按乡镇分类全部写出来。”冷长庚的家人觉得提供原始资料就可以了,不要接这个苦差事。冷长庚说:“这是我的爱好。”

  冷长庚说,从6月份起,他规定自己每天写9个小时。每周一他还跟王杰斌碰面,通报自己的进度。他写完一个本子,就会提交给民政局。

  从6月份到现在,他已经写完了17本,共计50万字左右。他写的第一个老地名就是资江路,明朝时期就已经存在,一条当年长10余里的麻石路。这条路上世纪90年代已不复存在,当年经过哪些地方,走向如何,都清晰地记录下来。

  王杰斌将这17个本子整齐地摆放在办公桌上,爱不释手。“他写的资料大部分都标明了来源和出处,这些都会录入。”

  10月23日,王杰斌来医院看望冷长庚,冷长庚一开口还是地名:“我出院就继续帮你们写(资阳区老地名的资料)。”10月底之前,冷长庚就会出院,他说:“还有三本没写,我一回去就开始写。”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益阳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益阳在线”或在视频窗口中有“益阳在线LOGO”标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本公司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益阳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0737-422365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