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在线

搜索
益阳在线 首页 益阳新闻 益阳画报 查看内容
《彭哥奇谈》专栏系列之四——融入我们城市文化血脉的益阳语文
2016-10-18 11:44|编辑: 李倩 |查看: 79259 |举报

《彭哥奇谈》专栏系列之四——融入我们城市文化血脉的益阳语文

  彭国兴 图/文

  

  

       益阳文化最鲜明的特色,是码头文化。

  说起一个城市的文化,当然要说说这个城市的历史,这个城市最初的功能。

  益阳置县建城可以追溯到东周时期的春秋战国时代,迄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春秋战国,益阳属楚,楚国多江河湖泊,水路交通发达。置县建城前期,益阳尚为洞庭湖与资江结合部的零散渔村,舟楫除了打鱼,便是运输。古远的山乡与湖乡的货物流动和交易,促进水运兴起,位处山乡与湖乡结合部的益阳,必然地成为集市和集镇,因此,靠近洞庭湖的益阳,逐渐成为通过洞庭湖连接湘资沅澧和长江的水运枢纽,水运船只来来往往、停停靠靠,人流物流集散而成码头。益阳已经考证的行政建制,始于秦代,2000多年来,行政隶制虽分分合合,但城市的主要功能,仍然是水路交通之枢纽,商品集散之码头。

  

  

      从历史的深处看益阳城市发展的流变,益阳文化肯定是多元的,复合的,但是,其鲜明的特征,乃是码头文化,这是益阳城市文化的根。

  毫无疑问,益阳碧津渡口“关云长单刀赴会”的千古佳话,是益阳最早的关于码头文化的故事。

  在益阳语文系统中,益阳话是自三国时期江东吴语官话与湘语勾兑演变出的极具特色的地方方言,是湘语中最柔软细腻、最具有更多古音因素的方言。这些方言承载着益阳民众认识世界的方式,在不断地发展中始终蕴含着深厚的码头文化。

  码头文化,融入了我们城市的基因,建构了我们独特的益阳语文。

  

  

  客毑、旯(茶)毑

  

       码头的功能是集散与流通,是人的集散与流通,物的集散与流通,信息的集散与流通,风俗的集散与流通。码头文化给予益阳人的,首先是开阔而不保守的眼界,是包容而不狭隘的心胸,是善于接受新鲜事物、敢走江湖的开拓意识。当码头成为城市的经济重心,益阳城里的人就直接或者间接地成了吃码头饭的人,依靠码头的繁荣而富庶,依靠迎来送往的热情、豁达、包容而生存。所以在益阳语文中,对做人的推崇,见会(贤惠)、客气、小意,最为突出。

  

  

  

       益阳方言中的尾音“毑”,是益阳人的码头文化中见会(贤惠)、客气、小意的情态特征。

  记得六十年代的大码头,客运码头从闸门到正街不到百米的通道两旁,总是摆满了各种生意摊档,其中靠近闸门口的路旁总是有几个婆婆姥姥摆着茶摊,茶桌下放着毛巾、脸盆和几个热水瓶。一有客船靠岸,旅客从闸门口涌出,婆婆姥姥就会喊:“客毑、客毑,来呷碗旯(茶)毑,洗杂嗫水脸毑”。

  益阳街上的饭铺的老板娘待客打招呼也是:“客毑!客毑!请坐一下毑,先呷一碗嗫旯(热茶)毑,再篾几粒瓜子毑”,“呷几样么子菜毑哩?汪哝咯哩(我们这里)有粉蒸肉毑、清蒸鱼毑、辣椒炒肉片毑、红烧排骨毑、火焙淡干鱼毑,还有腊香干子毑、油炸麻公(青蛙)毑、凉拌海带丝毑、三鲜汤毑、豆腐汤毑、小菜毑,样样都有,看嗯要哪样毑。酒咧是要白酒毑还是要啤酒毑?”。

  记得那时候,我邻居伙伴小伍伢几的娘,常常带我们去河边木排上砍木皮子,她总是对排古佬一边客客气气地装烟,一边说:排哥毑,呷支烟毑,让这些小鬼毑砍点木皮子毑。每次,排古佬都允许我们砍,还特别嘱咐我们注意安全。那时候资江北岸的益阳老街居民烧柴禾,主要靠买从南岸过来的柴,临河的居民靠河吃河,都是打发自家的小孩上木排去砍木皮子。凡是到过益阳的排古佬都称赞益阳人客气、小意,许多曾经在资江放过排的邵阳、安化人都记得,那时候他们放排下益阳,总是会多在排上丢一些小木筒子和木皮子,到了益阳就送给码头上那些客客气气的堂客毑,也有借此上岸借歇吃饭的,他们常常说:益阳人喊一声“排哥毑,呷支烟毑”,听哒最舒服。

  码头培育了益阳客气、小意的城市性格,也靠这种淳朴的客气和小意吸纳着不断流经益阳的财富,丰裕着益阳人的生活。

  

  搭白作数、厉害码子爱赌狠

  

      益阳码头文化主要是指益阳城市中下层围绕河岸货运、客运,开展商业服务、加工服务的一群人的文化,这种文化是以“服务”为口号、以“小意”为行为方式,以“赚钱”为目的的平民文化,带有浓厚的江湖气。

  益阳城有了许许多多码头,就有了许许多多吃码头饭的人。码头最需要的,就是搬运,装卸上下码头的货物,码头人赚的,是辛辛苦苦的搬运费。由此,派生出许多竹木煤炭交易与加工、商贸餐饮服务等等,益阳除了一大批吃“码头饭”的人外,市面上繁华的商店,满街的小商小贩,其实也都是赚的搬运费,益阳人喜好赚这种“现钱”。

  

  

  

       码头,就是江湖,江湖有江湖的规则。益阳人至今还传承着码头上的口头承诺,叫“搭白作数”,只要搭了“白”,口头同意了,承诺了,就要“作数”,一诺千斤。码头上的大宗装卸,一般由货主与码头上的“厉害码子”讨价还价讲好价格,再由这个厉害码子去喊一些“脚色”来。益阳人把码头上为头的搬运工叫厉害码子,把普通的搬运工叫脚色,把中途接替工作的叫接脚,六十年代益阳河边上的竹排码头经常是这样的情景:货主喊“三分钱一根,上堤,要得不?”同意的脚色就会搭白:“作数”,圆工结账不争不吵。益阳人遵从口头承诺,50年代和60年代出生于益阳平民家庭的孩子,都会接受搭白要作数的家庭教育,并且在孩童游戏中自我加强这个意识,现在益阳街上出生的50后60后的老杆子都会还记得一句益阳童谣:搭野白,砍脑壳。

  

  

      码头上的这些习惯和称谓,都已经全面融入到了益阳的社会生活。小时候在学校打架了,老师责罚我们都是喊:打架的几个脚色给我栋到台上来,你们好样不学充厉害码子,都搭信回客,家长来接。

  码头是江湖,就有争斗。过去,码头是益阳很多人的饭碗,谁控制了码头,谁就控制了货物集散和流通的业务。旧社会,码头之间的械斗,即“打码头”,是经常发生的事情,长期的码头争斗,也造成了益阳人爱赌狠的毛病。益阳码头之间一发生纠纷,一般不会马上发生打斗,据老杆子讲,益阳人精明、知晓利害,一般不兴“玩刑”,“玩刑”是指打架斗殴不计后果,所以解决这些纠纷的办法,一般都是“赌狠”,就是看谁狠,看谁厉害。码头上的脚色最爱赌狠,最常用的赌狠方式是挑担子,比挑几百斤的担子上堤,脚色之间互相赌狠,一直赌到有一方抗不住了,就说一声“算你狠”,退出赌狠,赢得赌狠的脚色,会被人称赞是“一条腿”。

  过去,益阳街上的赌狠花样百出,60年代曾有一个赌狠的事件轰动益阳城,至今许多老杆子都还记得。一班排古佬在排上呷寡酒,冇得卵事赌狠,赌谁打屌胯从大码头街上跑到汽车路码头,赢哒得两斤淡干子鱼几和一瓶八角五分钱的益阳小曲酒,一个排古佬真的打屌胯上岸,手拿排竹槁,一边喊“排跑嘎哒、排跑嘎哒”一边跑,一直从大码头裸奔到汽车路,我小时候并未亲眼所见,但常听大人们笑扯哒地说起这个赌狠的故事。

  

  

  

      正如奔腾冲决的资江流到益阳这里,都已弯曲和平缓了一样,益阳人的赌狠不是刚烈而绝决的,在益阳的码头文化里,赌的只是“狠”,不是“你死我活”。益阳人赌狠一旦决出了一个输赢,争斗的双方,马上在中间人的调解下,双方都按照江湖的规矩,“一笑泯恩仇”,拱手言和。当然,过去码头上的脚色赌狠输了,该让出地盘子的,还得乖乖让出地盘子。

  阿也,耍嘎哒、神嘎哒

  著名的益阳籍作家叶梦在《遍地巫风》这部描写益阳的散文专著中,

  对益阳人谦和小意,善结人缘的禀性做了许多生动的风俗描写,益阳人这种谦和小意的习性主要源自于码头文化里的吸纳意识。益阳城得水利之便,人来客往,各种信息、资源相互融汇,有了吸收外来优势资源、优秀文化的先天条件,学习、吸纳也就成了码头城市惯有的风气。在语言表达上,益阳人的谦和小意体现出一种“鄙己崇外”的现象,遇到外地外省人,益阳人会特别主动地去学说普通话,尤其对长沙、武汉等大江口岸城市时髦的用语和新词,特别爱模仿学习,再经过益阳方言读音的转换,成为独特的益阳语文。

  

  

  

       在益阳语文中,常用“嘎哒”来做尾音,表示完成时态,比如:呷嘎哒、歇嘎哒、饿嘎哒、老嘎哒、来嘎哒、走嘎哒等等,视乎单字动词后面都可以连接嘎哒做动作的完成时态,并同时还可以用“嘎哒”来表示惊叹语态,比如:耍嘎哒、神嘎哒。

  “嘎哒”已经成为益阳语文中一个独特的标志性的口标,东北人也说嘎哒,比如“俺们那嘎哒”,意思是,我们家那里,两地的嘎哒意思完全不一样,显然,益阳的嘎哒不是从东北人那里传播来的。但是益阳话的 “嘎哒”读音与惊叹语意,却与挪威语的上帝和神Guden基本一致,益阳语文中的这“嘎哒”是不是模仿的挪威语呢?

  

  

      清咸丰八年(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随着《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相继允准开放内地通商口岸和允准西方传教士深入内地自由传教,

  到1891年左右,西方的商船和传教士开始进入益阳城,洋商抓得最早、最紧的,就是辟航运,建码头,开洋行,由于洋船吨位大吃水深,益阳的两个“洋船码头”都设立在资江南岸的裴公亭山下附近。挪威籍传教士原明道于1900年左右进入益阳传教,1904年原明道和益阳教徒刘复生在益阳城内兴建五马坊教堂,之后,更多西方传教士相继来益传教,建立了循道公会的礼拜堂(老资阳区图书馆)、福音堂(大水坪学校)、待恩堂(二堡文化馆)、清和堂(考棚街)、天主堂医院(市中医院)等,挪威信义会在益阳又创办信义女子师范学校、信义中学堂、信义医院、孤儿院、瞽目院(盲人学校)等机构,非常活跃,对当时益阳的民众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基督教信徒众多。挪威语Aliluya,是基督教各种仪式和教徒见面的常用赞美词,用汉字注音叫阿里路也,是基督教赞美主的词汇,希伯来语的音译,表示赞叹和敬拜。阿里路也在西语快速连贯的发音中,最清晰的两个音节就是“阿也”。这个表示赞叹和感叹的外来词逐步进入了益阳语文,像益阳方言中也喜欢用阿弥陀佛做方言口标一样,阿也和阿弥陀佛都在益阳方言里延续和拓展了它的原意。

  

  

  

       汉语中用做感叹和赞叹的语气词大多用“哎呀”,它仅仅只是一个感叹词,益阳语文中的阿也的内涵却要丰富得多,而且有急促、短促和拖长等多种读音,尤其是那些婆婆姥姥和姑娘妹几可以演绎出不同的花鼓调和西洋调。多年不见的婆婆姥姥相见,相互一声“阿~也”,有着无限的感慨;堂客们夸奖女友闺蜜的新衣,只要喊一声“阿~也”,无限的赞美尽在其中;姑娘妹几们在嬉戏笑闹中叫一声“阿~也呢”,则洋溢着无限的娇羞与嗔怪。

  

  

      两句西语“嘎哒”、“阿也”走上益阳的码头,进入益阳的历史,在益阳语文中生根开花。更神奇的是当年那批在益阳生活的挪威信义会传教士、医生和教师,他们带来有二三十个孩子在益阳长大,据曾经深入挪威采访报道的央媒记者介绍,那群在益阳长大的孩子中,后来有人做过挪威的教育部部长和卫生部部长,他们的后代很多都还会说益阳腔的汉语。

  阿~也,神嘎哒!

  

  

       益阳语文蕴涵着这么持久与绵长的码头文化,即使不断地碰撞着坚硬的现实,我们的城市方言仍然会像资江水一样,万世流淌。

  我不是一个专事文字语言研究的学者,《彭哥奇谈》的每一次发声,都努力传达益阳语文的口感和码头故事,希望能令我们的视线短暂的从当下聒噪的自媒体新闻、娱乐中跳开,倾听来自本土文化的问候。

  2016年10月

  

  (特约原创作品,媒体转载须益阳在线和作者同意)

  

  《彭哥奇谈》专栏作者:彭国兴

  《彭哥奇谈》专栏链接

  《彭哥奇谈》系列之一:童年家肴——益阳楠竹丫子炒肉的传奇故事

  《彭哥奇谈》系列之二:益阳六七十年代的恋爱方言

  《彭哥奇谈》系列之三:流过益阳的这条河

益阳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益阳在线”或在视频窗口中有“益阳在线LOGO”标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本公司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益阳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0737-4223659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