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胡彪主席为首的九、十届省政协提出并践行“三心一建设”以来,特别是2011年底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三心一建设新时期人民政协的实践与探索》以后,“三心一建设”理论进一步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刚等领导的高度肯定;得到了中共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的一致赞扬;得到了全国大部分省级政协的认同与仿效;更成为了全省政协系统的理论与行动的指南;赢得了全省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这充分说明了该理论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国家治理与社会管理当中具有独特的政治地位和政治作用,充分显示了该理论独有的政治魅力。那么,“三心一建设”理论的政治魅力何在呢,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一下四个方面。 一、坚定不移“维护核心”,自然获得执政党高度肯定 孙中山先生说过:“政治者,众人之治也。”每一个国家在每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都会结合自己的国情,采用恰当的国家管理和社会治理的模式。在我国现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基本政治制度,是影响其他一切制度的制度,其特点是一党执政、多党参政,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是人民的选择,是宪法赋予的权力。因此,号召和带动全国各党各派、各族各界人民群众坚定不移的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人民政协义不容辞的责任。尽力尽量维护好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权威,自然就能获得肯定。这也就是三心一建设的政治魅力之一。这可以从四个角度具体分析。 一是维护了中国共产党这一领导者、管理者至高无上的政治权威。在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唯一合法的长期执政者、领导者,是领导中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力量。由各级中共党委领导的人民政府,则是具体的经济社会事务的管理者。三心一建设中的“维护核心”,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责职能的根本方向与根本目的。通过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就能维护领导者管理者的权威,发挥中国特色政治制度的优越性,更好地集中力量办大事,更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更充分的发挥社会管理效益。同时,人民政协工作也能够更有效的被党政认同、支持,被社会各界接受、认可,从而实现参与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的良性互动。二是化解了被管理者的不良情绪。人民政协通过极其生动活泼、扎实有效的工作,及时反映各个阶层的政治经济利益诉求,表达人民群众的愿景,同时,迅速传递党政管理理念、信息,并做好解疑释惑的工作。这样,就能有效化解社会不良情绪,降低管理成本,减少和化解管理风险。三是实现“柔性管理”的主要途径。世界历史经验证明,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工作,必须法德相依、刚柔相济、恩威并施。苏联也是一党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曾经是一个超级帝国,属于典型的“力量型”国家,但在社会管理中,只有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过度相信并滥用国家暴力基础上的专政专制,最终解体,苏共丧失了领导权和执政地位。而我国保留了民主党派,创造性地设置了人民政协这一机构,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这一矛盾对立的双方之间)形成了一个“缓冲”,采用了法治与德治相统一,将刚性民主与柔性民主结合起来,将以国家暴力为手段的刚性管理和以社团自律为手段的柔性管理有机融合在一起,这样,建立了健康型的国家治理模式,基本上实现了民富国强、长治久安。新中国六十余年来,凡人民政协作用发挥得好的时期,国家就蓬勃向上、欣欣向荣,出现政通人和的政治局面,如从1949年开始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从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时期;而人民政协作用发挥不好的阶段,则是国家动乱、民不聊生的时期,如人民政协基本停止活动的文革十年。实践证明,人民政协维护核心的工作,就能够使国家治理刚柔相济、收放自如。四是促进社会阶层的有序流动,释放了管理压力。按照社会需求心理层次分析,人的需求是分为不同层级的。人们在满足了生理需求,经济利益有了很好的保障之后,必然谋求一定的社会地位和政治权力。人民政协是一种特殊的政治组织,是极具中国特色的特殊的党派群团组织,是“四大家”之一,政协委员亦官亦民、非官非民,上通党政、下达各界,这样,就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形成了一个有序流动的通道。政协委员地位崇高、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是荣誉、是职务,是一种社会地位和政治权力的象征,也是参与和实施社会管理与国家治理的途径,是进入社会管理阶层的捷径。担任政协委员,既可满足一部分经济社会文化精英层参与国家治理的心理需要,也是培养后备管理人才的手段。同时,还是换届等特殊时期干部调整的安置途径,从而实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双向调节,使社会阶层的流动健康有序。因此,有效释放了社会管理的压力。“三心一建设”就使人民政协在新形势下,参与和实施社会管理、国家治理中具有了独特的政治优势,具备了独特的政治魅力。 二、殚精竭虑“服务中心”,促进国家治理、社会管理的经济基础更加厚实,赢得社会敬重 衣食足而知荣辱,仓禀足而知礼仪。民无恒产,则无恒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民富方可国强,民生民利有余,社会管理自然顺畅通达。人民政协在服务中心、促进科学发展、改善民生民利方面,也有其独特的优势。 一是促进科学发展的优势。人民政协知识密集、智力雄厚,政协委员是各族各界的代表、大多是经济社会生活中杰出的成功人士,在服务中心的各项工作中,通过参政议政,就可促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从而少走或不走弯路,就能减少或完全避免“折腾”,使经济社会发展更趋于合理、科学。像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韩启德等人率先提出要“科学发展”,像湖南政协委员张平教授等人三十年坚持建言促推“长株潭一体化”等等,都赢得了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与尊敬。二是监督经济健康发展的优势。据2011年国家审计部门透露,我国各级地方政府总负债规模达10.9万亿元。由于现行体制机制等等原因,我国公共财政资金的收缴归集成本高(庞大的税务与非税队伍),下拨成本更高(跑部进钱成本一般要占30%),使用成本也高(层层转包),导致行成“豆腐渣”工程、“霉豆腐渣”公务员队伍,这是不可不面对和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现实情况。人民政协不直接管人管财理事、位置相对超脱,具有监督的权力与优势。近几年来,各地政协组织相继成立了财政财经监督委员会、重点工程监督委员会等机构,通过其有效监督,就可提高腐败成本、降低或化解公共财政的风险、减少不必要的“三公”支出,使有限的公共财政资金用于各项经济社会建设事业的科学发展,用于改善民生民利,促进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的良性循环,尽量实现财政资金使用得科学化并获得最佳效益。三是促进资源有效利用的优势。所谓“经济”,就是有效利用资源、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人民政协渠道畅通,联系广泛,可以为各地发展经济很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个环境起到桥梁纽带作用,为收集经济管理信息、综合利用经济资源奠定基础,是发展商品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模式的有机构成和重要力量。四是立足本职,直接促进经济发展。现在的各级各地政协委员队伍中,直接从事经济工作的委员一般占到了三分之一左右,有的甚至达到了50%,通过他们的建功立业,就直接带动就业、增加税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因此,长期响亮的提出“服务中心”,并推动广大委员以实际行动取得良好的“服务中心”的效果,就能赢得全社会上上下下的敬重。 三、广泛“凝聚人心”,为国家管理奠定良好的政治基础 “合作人人乐,和谐代代兴。”“和”、“合”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三心一建设”理论强调“凝聚人心”,既是人民政协本质属性的根本体现,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更是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群众的“人心所向”。因此,广泛“凝聚人心”,也就为国家管理、世界和平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 一是广泛发扬民主,实现人民政协内部的团结。团结民主是人民政协工作的两大主题。充分发扬民主,实现最广泛的团结;在团结的基础上,更好的发扬民主。因此,人民政协的工作内容与工作性质,就决定了她的首要的工作目标,就是在广泛深入的政治协商的基础上,促进各方利益的基本均衡,实现人民政协内部的团结。二是发挥政协优势,实现全国各党各派、各族各界的大团结大联合。政协委员是各党各派、各族各界的代表与精英人物,通过他们的影响与带动,把党的各种各样的路线方针与政策进行广泛的宣传与发动和带头执行,从而达到将全国各党各派、各族各界的思想统一在党的总路线总方针之下,实现全国的大团结大联合。三是充分开展人民外交,促进海内外华人和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们的大团结大联盟,为我国的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开展人民外交是人民政协的一项优良传统和经常性工作。人民政协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和丰富的政治资源、文化资源、人才资源,在人民外交领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人民政协是国家最高协商咨询机构,具有“亦官亦民,非官非民”特点,既有国家的支持和背景,又能了解和代表民众,是开展人民外交最为合适的主体之一。政协委员中有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国际背景、国际声望的知名人士,是人民外交活动中的重要人才智力资源。人民政协融官方外交和民间外交于一体,集政治精英和社会精英于一身,已成为我国人民外交的重要力量。20世纪50年代初,毛泽东主席就把“协商国际问题”作为人民政协五大任务之首。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政协按照党中央的统一部署,根据国家总体外交方针政策,积极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人民外交活动,在增进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交流合作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反对战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与此同时,人民政协创造和形成了许多独具特色、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对外交往方式,积累了丰富的对外交往历史经验,为人民外交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很有价值的无形资源。在经济一体化、世界多极化的大背景下,人民政协外交工作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新修订的政协章程规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宣传和协助贯彻执行国家的外交政策,根据具体情况,积极主动地开展人民外交活动,加强同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与合作。胡锦涛总书记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了共建和谐世界的伟大构想。贾庆林主席也曾在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成立大会上指出,人民政协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贯彻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主动地开展人民外交,加强同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与合作,努力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贡献力量。当今的中国,正处在全面融入国际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外交的概念和范畴也不断深化和拓展。中国外交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肩负着新的时代使命。2009年7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第十一次驻外使节会议上提出,要“不断提高外交工作能力和水平,努力使我国在政治上更有影响力、经济上更有竞争力、形象上更有亲和力、道义上更有感召力”。他还特别强调,“要加强公共外交和人文外交,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扎实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当前,向世界说明中国,帮助国外公众理解真实的中国,已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任务。人民政协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和丰富的政治资源、文化资源、人才资源,在人民外交领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人民政协的对外交往活动融官方外交和民间外交于一体,是我国人民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人民政协做好“凝聚人心”的工作,就能在海内外树立良好形象,就能为国家的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就能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奠定良好的政治基础,也使人民政协在国际国内政治舞台之上独具魅力。 四、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是推进社会团体自我管理、改进国家治理的基本途径和根本方法。 政府是社会的成本。成本越高,效率越低,反之亦然。“小政府、大社会”是社会管理的价值追求与最高境界。而实现这一目标与追求的根本途径,就在于建设服务型政府、让度部分现有政府的职责职权,推进社会团体的自我约束、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行业自律、行业发展,实现社会团体的依法自治。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认为,内因是事物发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外因只起次要作用。自我管理是管理的最高境界。逐步推进基层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物和社会事物、管理经济和社会事物业。”同时又强调:“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章程开展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随着人们经济条件的改善、思想修养的加强、文化素养的提高、法律意识的增强、维权意识的觉醒,人们越来越崇尚自由、渴望社交、追求进步、走向理性,以共同的志趣、共同的职业、共同的需求等为基础,结成了一个个或大或小、有高有低、可松可紧的社会团体。这也为推进社团依法自我管理,进而改进国家治理、创新社会管理提供提供了条件、奠定了基础。如现在某些发达地区的商业行协会,就在行业自律、行业标准、行业规划、税费收缴、招商引资、信贷互助、维护权益、化解矛盾等等方面,大幅度减少政府管理实务、减轻管理压力、降低管理成本,依法依规代替了很大一部分政府职责职能。从而实现了内行管内行,达到了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美好境界。还有律师协会等新型社会组织,也在这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近些年来,我国带有民间性、统战性、经济性的各级各类经济社会组织纷纷成立。随着人民政协内设界别的调整,以及动员政协委员积极参加与公民有序参与保障机制的建立健全,各级各类社团的领军人物基本上都是各级政协委员,其骨干和优秀分子可以参与政协的外围组织或应邀参加政协活动。人民政协成为了社团、界别参与政治社会生活的大舞台。这也使得人民政协在创新社会管理,形成国家健康治理治理模式当中,有了良好的基础、独特的优势、巨大的作用。 人民政协由界别构成,界别属性是人民政协的基本组织属性。各级人民政协之间是指导关系,以《政协章程》为履行职能的行为规范,约束全国各级政协,约束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各派、各族各界。因此,整个政协系统又构成了一个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覆盖全国的特殊的政治组织和党派群团组织。组成人民政协的34个界别,都通过制订和完善带有“软法”性质的内部《章程》,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彼此约定,共同遵守,实现了理性管理、良性发展。同时又共同遵守《政协章程》,按照“三心一建设”的理念、思路和方法,统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统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上。那么,就可降低和节约社会管理的成本。近几年来,人民政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自身建设不断加强,特别是新修订颁布的《政协章程》和2005、2006年连续两年的中共中央五号文件,更是为人民政协参与和实施国家治理,创新社会管理奠定了基础,指明了前进方向。 总之,我认为,“三心一建设”,是人民政协参与和实施国家治理与社会管理的理论创新,在国际国内的政治理念、理论、工作防治方法上,都独具魅力,是应该坚持和发扬光大的理念、思路和开展工作的方式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