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在线8月26日讯(记者 宋咏琪)赣州地处江西南部,在其中心城区八镜台下,章江、贡江汇合于此,并为赣江。其中,章江从赣州城西穿城而过,市区河道长约25公里,是中心城区生活饮用水取水口之一,被誉为“赣州市的母亲河”。 多年前,章江两岸大片区域为破旧低矮的村屋房舍和散乱无序的田地荒滩,居民生活污水直接排放至江中,占用河道采砂乱铲乱挖现象屡禁不止,沿江两岸只有一些简易河堤,防洪能力低,环境堪忧,安全也堪忧,成为城市的一道硬伤。随着城市发展,赣州市委市政府认识到章江保护刻不容缓,于1999年开始综合治理章江水环境,建设生态园林景观,开辟健身绿道,打造生态宜居城市。 多措并举,一江两岸改头换面 针对章江水环境治理,赣州实施“碧水工程”,在章江生活饮用水取水口上游1000米、下游100米范围设立水源保护区,对沿岸原有排污口污水通过“截污干管”工程引入污水处理厂处理。高位推进章江水利工程建设,两岸新建防洪河堤40公里,构筑橡胶坝1座,新改建桥梁12座,将防洪标准由5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严格河道采砂管理,率先在省内实行河道采砂权拍卖,确保章江河道走向畅通。实施章江两岸夜景亮化工程,扮靓母亲河。 此外,赣州精心打造章江生态园林景观,2010年开展城市绿道规划建设,沿绿道新建改建6个公园,1座广场,已建成沿章江的城市绿道1号线、2号线共约30公里,新增绿地面积310公顷,绿化覆盖率达78.5%。 生态优先,统筹兼顾多重功能 赣州市园林局副局长陈鸿宾告诉记者,章江水环境治理暨健身绿道建设项目的一大特色,是充分利用赣州的自然本色和地形特色,以水为脉,顺势而为,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有生态风貌,进一步完善城市绿地连接,优化景观格局。特别是绿道建设,巧妙结合了生态建设、休闲娱乐、观光旅游、文化生活、体育健身、市政防洪等功能。 在建设过程中,章江绿道特别注重生态驳岸,并与防洪工程有机结合,在章江新区外围形成了一道靓丽的生态屏障,进一步提高了章江新区18.33平方公里保护区的防洪和排涝标准。通过绿道连接新区已建成的公共绿道,形成了环形特色观光游览线。 以人为本,竭力满足市民需求 这个由政府高位推动的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市民的实际需求被放在突出位置予以考量。赣州市政府拿出章江新区黄金地段的土地用于绿道建设,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 其中,仅绿道1号线就设置了三条游步道和一个龙舟码头,江边的木栈桥成了群众理想的锻炼、散步和亲水长廊;中间采用沥青铺设了一条供自行车通行和游人观光步行的道路;临交通干道建有一条人行游步道。此外,自行车租赁点、休憩驿站、照明、环卫、安保、公厕等便民设施一应俱全,指路、警示等各类标识标牌穿插其中。章江两岸还因地制宜建有多个小型广场,供群众健身、娱乐。 开辟的健身绿道,给赣州市民提供一种“慢行”的选择。8月的赣州骄阳似火,热浪滚滚,但步行于健身绿道,仿佛置身于天然空调。绿道两旁的大树郁郁葱葱,挡住了烈日,还可短暂避雨,伴虽着阵阵江风,每天都有不少市民前来避暑休闲。 科学规划,凸显赣州文化特色 整个项目的绿化建设严格执行《赣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章江新区绿道规划》。政府纳入办实事项目,分年度实施,一年一个样,十年大变样。 多元的赣州文化特色也在项目中凸显。章江新区滨江公园200多米的文化长廊展现了“卢王扩城”“苏子游虔”等历史文化元素;龟角尾公园开辟了客家人南迁起源地的人文景观;西津门滨江公园依托宋代古城墙、郁孤台,呈现出江南古典园林的魅力;黄金广场以清代赣州八景石雕柱展示了赣州城市文化;市民公园则以章贡古韵、粤海丝路、宋城赣州、客家摇篮四大单元系统,展示了赣州优秀的传统文化。 记者手记: 行走在章江南岸的健身绿道,绿色和凉意让人忘却了伴随我们的“秋老虎”。记者采访中遇到了很多来此避暑的赣州市民,其中有不少见证了章江变化的赣州老人,他们争相向记者描述了十多年前章江两岸的荒野模样。而今,通过章江水环境治理暨健身绿道建设,章江两岸已成为赣州市民的“黄金外滩”,吸引了城区三分之一以上的市民前来健身、娱乐和休闲。同时,绿道的建设也改善了大气质量,优化了人居环境,呈现出一幅“城在林中,绿在城中,人在景中,绿城相融”的文化生态画卷。
赣州从1999年就推行生态理念,改造章江河岸,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如今实现了与人、与自然、与城市、与经济的四个和谐,改变了昔日的城市硬伤。想想我们益阳,资江风貌带的建设也是为了扮靓我们的母亲河,无疑是一项提升生态防洪,建设绿色家园的民生工程。届时,绿色和生态将嵌入我们的生活,让大家享受更多的公共服务资源。这,无疑是生态文明建设惠及于民的一个生动诠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