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区大码头街道资江风貌带征拆工作纪实 “这真的是政府的一项惠民建设,是大好事,我肯定要签约的,何况社区干部还对我们家那么关心照顾,给了那么多帮助。”8月3日,大码头街道资江风貌带项目指挥部里,建新里社区居民邓金辉签完约,拿着《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安置协议书》,激动地对邻居们说。 大码头街道资江风貌带建设征拆项目共涉及6个社区,私房594户,这里是资阳老城区,拆迁情况复杂,任务繁重。截止7月31日,该街道已完成签约120户,其中建新里社区145户已完成签约71,腾空48户。是什么原因让该街道的居民如此配合拆迁工作呢? 宣传先行,充分给予群众知晓权 “资江风貌带建好后将变成什么样,拆迁的赔偿政策有哪些,房屋怎样评估,政策都是透明的,我们街道的每一户居民都基本知晓了政策,大家都知道,拆迁不是改变一户居民的条件,而是要改变一大片居民的条件,不能只想到自己,所以群众对拆迁工作都很认同,很支持,积极参与进来。”说起拆迁工作,大码头街道拆迁分指挥部政委王晓强这样告诉笔者。 为了让每一户居民都真正知晓拆迁政策,除了横幅、标语、宣传栏、展板、电子显示屏、宣传手册等这些传统的宣传方法,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走进一户户居民家里,耐心地解释征拆政策,询问每一户拆迁家庭的困难。“我负责的片区里,每一户人家我都去过几次,开始是我们主动上门去宣传,后来是群众主动找我们咨询政策,不管是周末,还是晚上,不管是电话,还是上门,只要有群众咨询,我们都会耐心解释。”负责建新里社区拆迁工作的谭德群说。 要让群众知晓政策,工作人员要先熟透政策,才能更好地解释、宣传,不让群众产生误解。为了让每一位拆迁工作人员都成为精通业务的专家,风貌带建设启动以来,街道多次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在区政府会议中心和街道大会议室进行培训,主要对相关政策、补偿标准及在实践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学习。“如果自己不懂政策,群众来咨询时,我们工作人员一问三不知,群众肯定就会对我们拆迁工作没有信心了”大码头街道拆迁分指挥长石伟能说。 “本来资江风貌带建设就是政府做的大好事,我们这宿舍楼几十年了,位置也偏远,院子外好多都是危房了,我们得房子挂在搜房网上卖都没有人问。现在政策都懂了,心里明镜似的,也不怕吃亏,迟签字还不如早签字,这样还可以得到奖励。”区教师进修学校家属楼的21户征拆户都这么说。 “从宣传手册中,我们早就知道自己能补偿到多少钱,也根据补偿金早做好了安排,新房子我都已经看好了,这边签字,那边我就交新房的定金了。”征拆户廖芝英说。 “去年,我第一次听到拆迁消息时,还半信半疑,总觉得资江风貌带设计得太美太好,我们益阳又不是发达经济区县,政府能拿出这么多钱来完成吗?”七公庙社区的曾淑芬是该社区第一个签约的人,她说自己是一名有着30年党龄的老党员,自己签约,完全是因为自己被资江风貌带建设的前景所吸引,非常认可这项利民惠民的大工程,所以毫不犹豫地签约了。“我们搬离这里,是给子孙后代造福呢”。曾奶奶逢人就说。她签约后,那套82平方米的旧房子一次性拿到了35.2万元补偿安置款,用这笔钱,她打算买一套同面积的电梯新房,以后也不用辛苦地爬楼梯了。 相信群众,居民代表搭好桥梁 “别人说三道四,我都不是很相信,但陈凤莲讲的话我肯定信,她是我们几十年的老邻居了,有主见,也正直,也懂政策。”建新里社区的被征拆户一致推选他们的老邻居陈凤莲做了自己的居民代表。 在大码头街道社区,除了不管天晴下雨、白天黑夜都在和征拆户谈心的干部,还活跃着一个新的团体,他们是被征拆户自己选出来的居民代表。 在大码头街道,像陈凤莲这样,由被征拆户自己选出来的居民代表有20名,他们负责把群众的意见收集起来,转达给分指挥部,也负责把相关政策向群众传达,他们全程参与整个征拆过程,代表群众全程监督,甚至连评估公司也是由他们投票选举后,再入户评估。 充分发挥居民代表的带头作用,已经成为大码头街道的一种新模式。 “居民代表是我们自己选出来的,他们给我们讲政策,我们也听得懂。我这房子从入户评估到确权,居民代表都参与了,我不懂的地方最先想到的就是他们。”居民们说。 陈凤莲负责的14号地,有54户拆迁户。每天大清早在家吃晚饭,陈凤莲就开始走进拆迁户家里做思想工作,谁家房子的证件丢了,需要帮忙去房产局调档,谁家两口子有了矛盾,需要调解,谁家有了三病两疼,大家都会找到陈凤莲。每天回家,就算筋疲力尽,陈凤莲也会在征拆日记本上,写清楚她了解的每个家庭的情况。 在建新里的刘公馆,一套屋子里住了4户人家,但只有一本房产证,每户人家都想独立一份得到最大的补偿,这明显不符合市政府2013年[1]号令标准,他们就天天来社区,针对这种情况,社区干部和群众代表一次次上门做工作,解释政策,来来回回十多次,这4户人家终于被工作人员的诚心所打动,理解了拆迁政策。 在谭德群的心里,他负责的145户被征拆户都是他的朋友,是他的亲人,每一户人家的基本情况他都了如指掌。被拆迁户邓浩的父亲多年前去世了,母亲独自外出谋生,音信缈无,他和爷爷奶奶同住。拆迁政策公布时,他们才注意到自己家的房产证上是自己的名字,邓浩又未满18岁,无法正常办理手续。怎么办呢?当一家人一筹莫展的时候,谭德群来了,问清情况后,他启动很多途径寻找邓浩的母亲,通过几个月的努力,不知道辗转问过了多少人,终于联系上了邓浩的母亲。当邓浩的母亲得知这一消息时,百感交集,为社区工作人员的真诚所打动,也为多年来孩子缺失了母爱而内疚,终于回到资阳,帮邓浩办理了所有手续,再续母子之情。 在征拆过程中,居民代表和所有街道、社区干部一样,像钉子,像磨子,用力地推动了整个征拆工作。 “我们不为名,也不为利,就是为了一份信任,政府信任我们,群众信任我们,我们再辛苦,也要保证任务顺利完成,这可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呀。”每一位居民代表都真诚地说。 阳光操作 一把尺子量到底 天下事不患寡,而患不公,群众心里最怕的就是不公平。 为了打消被征拆户的顾虑,大码头街道拆迁分指挥部坚持做到“三个阳光”。 政策标准阳光。所有的征拆办法、补偿依据、奖励办法、操作流程、评估标准等进行公示。工作人员将所有政策印制在宣传册上,居民群众人手一份。 确权评估阳光。今年5月份,区征补办牵头,群众代表自行选定评估公司入户评估,评估公司在群众的监督下依法依规进行评估。因被征收房屋情况复杂,认定难度大,区指成立了专门的房屋确权小组,共同商定统一标准,确保各方均认可确权结果。建新里社区征拆户龚金莲签约前来来回回反悔了三次,开始她总是觉得自己吃了亏,别人家的房子评估得多,自己家评估得少。社区工作人员针对她家情况,把和她同样情况的5户人家一起邀请来,请确权人员一条条按政策再次现场评估,她终于心服口服地签了约。她说:“我这套房子只有28平方米,能得到16万元补偿金,已经很不错了。” 补偿安置阳光。在大码头街道6个社区大厅的墙上,都会有一张巨大的公示牌,所有居民的房屋信息都张贴在公示牌上,每一户居民的评估确权结果也张贴在告示牌上,群众一进大厅,对街区内所有住户的补偿安置情况一目了然。 “看到这些我就放心了,起码我没有吃亏。”签过约的群众都这样说。 正是因为街道一个政策执行到底,一个标准执行到底,群众都觉得政策是透明的,政府公正公平的形象在老百姓心里扎下了根。“我们都相信政府,都支持资江风貌带建设,政府真的是做了大好事。”大码头的群众都越来越配合拆迁工作。 “我们搬离这里,是给子孙后代造福呢”。建新里社区的陈代善说。陈代善在资江边拥有一套三层楼的私房,共计380多平方米,且装修较好,当他听到社区干部宣讲了资江风貌带建设的前景后,也毫不犹豫地签约了。他说自己签约,是真的非常认可资江风貌带建设这项利民惠民的大工程。他签约后,一次性拿到了170万元补偿安置款,用这笔钱,马上在家附近的15号地订购了两套电梯新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