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在线

搜索
益阳在线 首页 文化益阳 文化动态 查看内容

益阳话的来源与文化价值

2016-8-2 08:37| 发布者: 黄萍| 查看: 6938| 原作者: 谢国芳|来自: 益阳在线

摘要:   编者按:益阳日报副刊里有一个栏目《寻根说字》(原名“如此说来”),已历4年,在读者中有广泛影响。该栏目的撰稿人为高级编辑谢国芳,重在探讨益阳方言的语汇源流。不久前他在浅隐堂读书会上进行了《益阳话的来 ...

  编者按:益阳日报副刊里有一个栏目《寻根说字》(原名“如此说来”),已历4年,在读者中有广泛影响。该栏目的撰稿人为高级编辑谢国芳,重在探讨益阳方言的语汇源流。不久前他在浅隐堂读书会上进行了《益阳话的来源与文化价值》的讲座,在益阳各微信群里引发了益阳方言热。应网友要求,从今天起,我们将每周一篇,对谢老师过去所刊发的方言文章再度刊发。

  益阳话的来源与文化价值

  谢国芳

  益阳话的近亲是赣语,远亲是吴语,更远的源头是洛阳话。

  方言的源流离不开移民史。华夏文明形成并先繁荣于中原,而政治上的“逐鹿中原”,政权更迭,引起战乱,每每导致人口由中原往四周迁徙,尤其是往南方迁徙。

  洛阳是东周、东汉、曹魏、西晋的首都,唐朝当过东都,一直是中原文化的中心,洛阳话也一直被当作“中原正音”。西晋末年(公元311年),发生“八王之乱”,北方的少数民族趁机南下,侵占都城洛阳,是谓“五胡乱华”。然后,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重建晋室,为晋元帝,史称东晋。而西晋的王室贵族和富户、大户以及大批平民随之南迁,在长江中下游出现了很多侨乡。东晋最有名的“王谢”世族,就是这样南下的。晋朝人口的这次整体性(也称为板块式)迁徙,带来了强势的中原文化,并通过东晋以及后来的宋齐梁陈四朝在南方传播。南迁江左者带来的魏晋风骨融入吴越,刚烈骁悍的古吴越精神被儒化,上古吴语也蜕变成了中古吴语。江南自此崇文尚礼。这些南方政权的官话虽名为“金陵雅言”,其实就是洛阳话。

  另一次大迁徙发生在北宋末年——靖康之乱(公元1127年)。宋王室成员全部被金掳去北方,北宋灭亡。宋高宗赵构定都临安(今杭州),重建宋室,是谓南宋。与此同时,大批中原贵族和平民追随宋室南来。北宋虽都开封,但官话是洛阳话。南宋虽都杭州,官话仍是洛阳话。至今,杭州城区讲的仍然是中原话,与城外的吴语不同。当时的政治中心在临安,而文化经济中心却是苏州。益阳有一个词叫“讲苏”,意为“讲究苏式生活”。过去“讲苏”用于对苏州高雅生活的赞美、羡慕,后来多用于讽刺那种本身档次不高却对生活过于讲究的人。

  明清科举产生202位状元,出自吴语区的有101人。现在的两院院士,吴语区占全国的43%。华裔诺贝尔奖自然科学类得主共9人,讲吴语者5人。而宋元后的中国文学、艺术更是离不开吴语区、吴语人。

  众所周知,湖南人多是江西移民的后裔。至今还称江西人为“江西老表”,“老表”本指父母姐妹的子女,这里引申来指不远不近的亲戚。上古时期湖南人口很少,自五代开始江西人往湖南迁徙。据谭其骧《湖南人由来考》引用清代湖南五种方志之《氏族志》的移民来历统计,五代以前移入湖南者基本上是北方人。而五代至北宋,江西占9/10;南宋至元,江西占5/6;而“江西填湖广”发生在明代,谓“居楚之家,多豫章籍”。

  明朝灭元朝后,为了巩固新政权和发展经济,从洪武至永乐的五十余年间,政府组织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江西填湖广”就是其中的一个移民项目。而另一个与我们有关的“湖广填四川”,发生在清初康熙年间,组织湖南、湖北往四川移民,不过它是以湖北人为主,湖南人不到三分之一。

  “江西鄱阳瓦屑坝”与“山西洪洞大槐树”“南京杨柳巷”和客家人之源“福建宁化”并称为明代的四大移民集散地。现在,全国约有两亿人的祖先是从江西鄱阳县(古为饶州)瓦屑坝动身移民出去的。当时,官府在瓦屑坝设局驻员。饶州府各县移民沿乐安河、饶河到达鄱阳瓦屑坝集中,然后发放川资,编排船只,乘船出鄱阳湖,溯长江而上,迁入湖广。来湖南的江西移民后裔自言为“洪武落业”。

  “湖广”是古代省一级政区的名称,在元代包括今湖南、广西、海南全境以及广东、湖北、贵州的一部分。到明代只辖有今湖南、湖北两省。清代将湖广分为湖南、湖北两省后,“湖广”的名称仍在使用,管两省的总督叫湖广总督。

  江西位于中原人口南迁的主要通道上,远在北宋时期,江西人口就曾居各省之首,及至明代,江西人口仅次于浙江。以农业为主的江西,人多地少的矛盾相当突出。于是江西就成为南方人口迁徙的中转站,在江西生活一段时间后再外迁。首批、二批客家人都曾在江西停留过上百年,再往福建、广东迁徙。

  来湖南的江西移民主要出自今南昌、丰城、九江、德安、景德镇、乐平、鄱阳、余干、吉安、泰和等市县,也就是明清时期的饶州、南昌、吉安、九江四府。赣北多于赣南。开发早、经济文化发达的赣江中下游迁出的人口最多。他们长于农业、渔业,最适应洞庭湖区的生活。

  湖南接收江西移民,东多西少,北多南少。历史上的“八百里洞庭”随着时间的推移,湖面缩小,陆地增加,正是在明清两代有了大规模接纳移民进行垦殖的条件。益阳、常德、岳阳的湖畔地区,江西移民的密度最大,各姓氏族谱约有90%记载的是江西祖宗。

  周振鹤、游汝杰著《方言与中国文化》:“如果外地来的移民在人数上大大超过土著,并且又占有较优越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同时迁徙时间集中,那么移民所带来的方言就有可能取代土著的方言。”(P.16)他们举的例子是,西晋永嘉丧乱之后,北方移民的方言取代了江南宁镇地区的吴方言。益阳就属于这种类型。

  江西文化开发较早,在宋朝达到高峰。两宋的117位宰相中,江西人占15位,仅次于河南(20)、浙江(19)。而河南和浙江是两宋的首都所在地。文学的“唐宋八大家”中,宋代6位里江西人占了一半——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古代江西人口来源主要是两个:一是从中原直接移江西,一是由江、浙、徽往西移。江西的东部至今有很大一片讲的是吴语,自身的赣语里也含有很大的吴语成分。江西移民往湖南来时,讲的是吴语色彩很浓的赣语。益阳接收江西移民是整体性的,移民的文化优势让他们的赣语覆盖了原有的楚语。益阳话就是六百多年前的赣语,只因益阳长期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让方言基本上完整保留至今了。

  湘语也叫湘方言,分为新湘语与老湘语。新湘语以长沙话为代表,老湘语以双峰话为代表。新湘语更多的受北方官话的影响,老湘语更多的保留了古楚语的底色。

  古代的楚人最早居于楚丘邑(今河南濮阳西南),商末大乱时楚人鬻熊率族人迁到丹阳(今湖北境内),成为楚国始祖。东周、战国时楚国往南发展,统治了湖南全境,他们的楚语渐渐覆盖了原来的百越、侗、苗、畲等土著语。《楚辞》就是由楚语写成。现在,老湘语里保留了不少古楚语成份,与新湘语之间通话有困难。

  益阳话,属于湘方言区-长益片-益沅小片。益阳话的核心区域是益阳市(赫山,资阳,高新区)、沅江、桃江,以及南县、安化、华容、汉寿、湘阴、宁乡、安乡的部分地区。使用总人口约400万。

  益阳话与长沙话(含株洲、湘潭)同属于湘语的“长益片”,也叫新湘语区。益阳方言位于长株潭的北方,是新湘语中与普通话差异最大的方言,至今仍然保留了许多古语特征。而这些特征让益阳话在全国各方言里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研究价值。

  益阳话形成于“江西填湖广”的明朝永乐年间,整个明清两朝不断有江西移民加入,但其语言风格与特征没有变化。现在,益阳的交通、经济正在飞速发展,益阳话也在受到共同语(普通话、长沙话)的侵蚀,同时,学校教育与电视在挤压方言的生存空间。如今,益阳话保持得好的反而是沅江,因为沅江还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里。我主张学校教普通话,但师生之间日常交流以及课堂用语则不妨用方言。须知,普通话以后可以学,方言错过了,就没有机会再学了。而且,会说一种方言是一种文化资本,尤其是学习传统文化,有方言底色的人有明显优势,因为许多古汉语词汇和读音,至今还活在各方言里。

  须知,普通话与各方言在文化上是平等关系,它们的共同祖先是古汉语。而且现在的普通话是经过元、清两代少数民族政权改造而来,他们对古汉语文化信息的保存,不如位于南方的吴、湘、闽、客、粤、赣方言。益阳话是对古汉语信息保存得较好的小方言区。

  方言是文化的活化石。益阳话,不仅是益阳最重要、最有价值的文化遗产,也是湖南文化乃至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有责任珍惜她,研究她,保护她。

  目前,有不少人尤其是年轻人对益阳方言不了解,存在严重误读误解。研究益阳话,正确传递益阳话的文化信息,对于提振益阳人的文化信心,具有非常大的正能量!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益阳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益阳在线”或在视频窗口中有“益阳在线LOGO”标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本公司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益阳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0737-422365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