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在线6月7日讯(记者 宋咏琪)在益阳市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展厅一角,有一个陶瓷艺术品展位。形状各异的瓷瓶,颜色质朴的陶罐,粗犷怪异的瓷碗或陶缽,让不少观众驻足。 带着这些陶罐瓷碗来参展的人叫史一墨,是益阳本地走出去的省级陶瓷工艺大师。这些带着益阳羊舞岭窑风味的展品,尽管展位较偏,但大师的名气和羊舞岭窑的独特风格,却让这里颇为热闹。 “这件瓶身是青釉彩绘,瓶身圆润,开口处为不规则的瓣状。”史一墨向前来观展的市民细致介绍,说在过去的几天展览里,像这样一遍遍不厌其烦的介绍,连他自己也记不清有多少次了。“羊舞岭窑是益阳本土的千年文明,然而很多益阳人却不知道。我每向一位市民诉说它,诉说它千年的历史与发展,内心就获得一种满足。”史一墨说,这次参展,他带来了近八十件作品,大多为青釉绘彩和青釉雕刻,是他个人作品中极小的一部分。 羊舞岭窑址位于益阳城东南十五公里处,是宋元至明清时期南方烧造瓷器颇具规模的一处民间窑场,烧制的产品主要分为青白瓷、青瓷、黑釉瓷、褐釉瓷和青花瓷。在装烧方法和器物装饰风格上有自身的显著特点,内容多为山水、花鸟、龙凤、鱼虫、梅兰、福禄等。羊舞岭古窑址产出的瓷器,器形粗大,胎体厚重,造型朴素、多样、实用,一度畅销江南各省。 传承至今的羊舞岭窑在史一墨的手上,多了一份师古创新的成分。展位上的一套青鱼戏莲的碗具,色泽和造型都令人眼前一亮。这是史一墨结合羊舞岭窑的烧制技艺制作出来的,让羊舞岭窑走进现代,走进人们的生活,是他的追求与向往。史一墨说,将羊舞岭窑带到非遗展,看着市民对羊舞岭窑的称赞与喜爱,看到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关注羊舞岭窑,他由衷高兴,这份沉寂于地下的千年文明,将重新点着窑火烧出更加灿烂的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