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在线5月30讯(记者 谌建章)益阳有条考棚街,但考棚是啥样,却罕有人目睹其“真容”。两天前,记者在我市民间学者尹益辉家采访,无意在他所藏的资料中,发现一张益阳考棚街旧照,才有幸将百年考棚真容呈现给大家。 照片中的考棚虽正在拆除,但它像一架时光机器,让我们穿越百年,回到了民国初年的资阳区考棚街旧址,看到了当年真实的考棚。 考棚,在古代又名贡院,是举行乡试的地方。因乡试每三年一次,所以从百度上知道,一些县城的考棚都是临时性建筑,要考试了,就根据考生多少,用简易的建材搭起许多规则有序的棚屋,考试完毕即拆除殆尽,恢复原貌。从这幅旧照可以看出,益阳的考棚是用一块块规整的青砖砌成,棚顶上屋脊青瓦俨然,且一堵堵墙壁很厚,像是提防考生作弊似的,可见绝不是临时性建筑。 据尹益辉介绍,该照片是美国传教士葛列格里在益阳传教时所摄,时间约1920至1930年间,原照存档于美国国会图书馆。1906年清政府废除科考制,考棚就闲置了。原本考棚有两排,照片上,前面的一排已拆除。 据考棚街上的老人回忆,当年的考棚就设在益阳市三中小礼堂后面。小礼堂飞檐翘角,画栋雕梁,具清式府第大门风格,实为试院的黉门,上世纪八十年代还在。 一个城市的地名,是历史的日记,虽然其建筑有的已消失了,但作为地志或地名办的同志仍需慎重。如这条为益阳市民所熟悉的考棚街,解放后被前后两次更名为“大巷子”和“闸门巷”,今年初终于恢复原名了,却又将“考棚街”误笔为“考盆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