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价值
周立波是我国现、当代著名作家、学者、战士。他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以满腔热忱和质朴的表现方法,讴歌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土地改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等不同时期我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和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他特有的写作手法,代表了那一时期我国长篇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经历了历史的洗礼,影响了几代读者,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享有“南周(周立波)北赵(赵树理)”之美誉。他一生创作了30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60多万字的理论文章和100多万字的外国文学译着。他创作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等多部作品被20多个国家翻译出版,为世界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人物评价
1、周立波是一位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1928年,周立波来到上海投身革命。1932年,因领导印刷工人罢工被捕入狱。1934年出狱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左联”从事党的宣传工作。1937年至1939年,到抗日前线当战地记者,在湖南、广西主编《抗战日报》和《救亡日报》。1944年,随八路军359旅南下抗战,他在炮火征途中采访写作,被誉为“钢铁般的文艺战士”。1946年,到东北参加土改。十年动乱期间,面对“四人帮”的诬陷与迫害,他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历任沈阳鲁迅艺术学院研究室主任,政务院文化部编审处负责人,湖南省文联主席兼党组书记,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2、周立波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在艺术上不断探索,不断进取,一生创作了30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先后荣获苏联“斯大林文学奖”和“斯大林文艺奖”,1978年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一等奖。作品中塑造的新农民形象,开创了中国农村文学的新主题,成为衔接中国现、当代文学,沟通“十七年文学”和新时代文学的桥梁,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著名学者茅盾、贺敬之对此给予高度评价。同时,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山乡巨变》等作品被英、德、日、俄、蒙等20多个国家翻译出版。历任全国文联委员、全国作协理事、《人民文学》编委、《湖南文学》主编等职务。
3、周立波是一位联系实际、勇于创新的学者。他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文艺理论的观点、立场和方法,分析、研究文艺现象,进行了大量的学术研究和理论探索,提出了一系列颇有见地的主张,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美学理论体系,成为文学创作的一代宗师。在近半个世纪以来,共发表研究性文章100余篇共60余万字。
4、周立波是一位现代文学史上较早的翻译家。他翻译的外国文学着作达100余万字。翻译准确、平朴、流畅、自然,在句式上保持了西语文法的特点,而在词汇的对应和选择上,力求明白易懂,形成了他别具一格的翻译作品。
二、故居评价
1、周立波故居是湖湘文化特色与风格的代表。故居属木构架,青瓦粉墙清式民居。由于益阳地处洞庭湖区,水灾频繁,树木稀少和遍野楠竹等地域特征,除房屋框架和正门墙壁采用木结构外,其余墙壁均采用编竹夹泥工艺,属典型的洞庭湖区大型宅院建筑民居。由于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这种房屋建筑风格已基本消失。保护好周立波故居,为湖湘文化及古建筑研究提供了重要史料。
2、周立波故居的保护和研究对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提高民族凝聚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954年至1965年期间,周立波在此创作了长篇小说《山乡巨变》和《山那面人家》、《禾场上》等多篇优秀乡土短篇小说。因为长时间的生活创作,故居保存了他的大量遗物。故居开放近一年来,共接待国内外游客近60万人次。其中大、中、小学生近20万人次,党员干部先进性教育达2万余人次。目前,周立波故居已成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和党员先进性教育基地。
3、周立波故里已成为湖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与农业旅游示范点。近几年来,中共益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周立波故里建设,着力将其打造成为一个以乡土文学为主题,以观赏性民俗艺术、参与性传统农耕文化体验项目为支撑,以高效观光生态农业为亮点,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综合旅游新村。周立波故里除接待观光游客以外,还接待了新农村建设考察团200余个,先后被评为湖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农业旅游示范点”、“省级生态旅游村”、“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并入围“湖南省2008年度10强旅游景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