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软暴力”何时了?
深圳上芬小学正在开展争优创先活动,名为“海燕争星”主题教育活动,每个孩子都有专门的本子用来盖上特定的印章:表现好的盖个红章,表现不好的盖个蓝章。一位姓郭的老师突发奇想:分别将蓝章和红章盖到了学生的脸上,因而遭到家长投诉:“这跟古代给犯人脸上刺字有什么区别。”(9月26日《南方都市报》)
走了“绿领巾”、三色作业本、又来了“蓝印章”,此种类似古代给犯人脸上刺字的惩罚性教育方式缘何屡禁不止?尽管校方和当事老师已为其不当行为表示了道歉与反省,但其所折射出的教育“软暴力”值得警惕。
按照美国心理学家贝科尔的观点:“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这种现象被称为“标签效应”。意思是,一个人被别人下了某种结论,就像商品被贴上了某种标签,具有不可移易性。当某位学生被老师认定是个问题生,且以在脸上盖蓝章的方式予以宣布后,该生就会始终认为自己不行,是个坏孩子,从而失去进取心。用心理学上的专业用语解释就是,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自己就会做出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
当某个学生被标示了“差生”的记号后,所有老师和同学都会对其白眼相向,轻则无视其存在,重则歧视他,学习上放纵他,生活上不关心他,把他排斥于班集体之外,沦为边缘人。无论他做什么,老师、同学甚至家长都会认为,他做得差,做得笨,完全看不到他身上的其他品质,即便是优点也会被认为是缺点。来自外界的这些歧视、偏见和负面看法,最终将会导致一个可怕的后果:原本并不坏的学生因为被贴上了“差”“笨”“坏”的标签最终成为了真正的“差生”和“坏孩子”。
这种教育“软暴力”严重伤害学生。与成为众矢之的的打骂体罚教育“硬暴力”相比,教育“软暴力”就是对学生心灵的“温柔一刀”,不流血的创痛比流血的伤口更难愈合。教育“软暴力”具有一定的欺骗性和隐蔽性,其对学生的伤害要远远超过肉体上的伤害,对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也远远比体罚更加深远和令人恐惧,给学生造成的心灵伤害无法估量。教育“软暴力”这种“变相体罚”,不但不能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反而会因为强烈地伤害“差生”的自尊心,导致他们自暴自弃。每个学生都有攀比心理,当自己的成绩不如同学的时候,他们内心已经有了一种落差和尴尬,如果这个时候老师不去抚平学生这种落差或伤痕,反倒在学生自尊心上撒把盐,可以设想会给学生带来多大的伤害。
时下的学校教育,老师们似乎有一个共同的抱怨,那就是深感“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于是,对“差生”的歧视性印象和热衷于使用惩罚性的“批评”手段,就成为困扰学校教育的两个认知误区。事实上,对何谓“差生”的概念本身就存在争议。就心智不全、尚待发育的未成年孩子而言,诸如上课不注意听讲、好动贪玩、交头接耳等看似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其实也是孩子们难抑的童年天性。这叫不叫“差生”;由于个性天赋的差异,一些孩子不爱学习,害怕作业,学习成绩差,这算不算“差生”。“没有天生的差生,只有天生有差异的学生”的认知,符合先哲“有教无类”的教育古训,应该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在价值观念多元化,素质教育不断深入人心的今天,老师更应该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一切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让全体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而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令人担忧的是,有多少违反教育规律、有悖师德,伤害孩子心灵的荒唐做法还在被一些教育者沿袭呢?这值得教育部门深思。教育部门应拿出应对措施,不能再任由教育者任意为之,对学生实施教育“软暴力”,腐蚀教育的明天
教师固然是园丁,但学生绝不是没有感情的植物,不能因有学生在成绩上落后就将其视为“杂草”,欲除之而后快,转而把精力与养分节省出来着重培养“优生”。现在,学校里还有不少学生承受着当下各种各样教育“软暴力”。但愿今后我们的学校,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多一些、威压逼迫少一些,爱护鼓励多一些,排名分级少一些,多给学生一些自由的时间、展示的空间,让学生在学校中学会交流、感受呵护,在学习中放飞心灵、茁壮成长。 |
益阳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益阳在线”或在视频窗口中有“益阳在线LOGO”标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本公司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益阳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0737-4223659
1、凡本网注明“来源:益阳在线”或在视频窗口中有“益阳在线LOGO”标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本公司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益阳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0737-4223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