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一”文化工程简报第10期
赫山花鼓戏剧团在文化改革中焕发生机
赫山区花鼓戏剧团组建于1956年,曾两度晋京演出,上世纪六十年代被评为全省“红旗剧团”。1984年出席文化部在北京召开的体制改革座谈会;1994、l997、2000年连续三届被省文化厅授予“好剧团”光荣称号。然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该剧团在世纪交替前后逐渐陷入低谷,新剧创作停滞不前,演出市场日益萎缩,剧团出路陷入迷茫。是抱残守缺,还是负重奋进?是任其“灭亡”,还是“死”中求活?剧团经过认真研究、反复思索,作出坚定的回答:在困境中坚守,在坚守中突围,在突围中发展,努力实现传统文化与市场的对接。
一、面向基层,从观众中寻求市场
赫山是一个农业大区,花鼓戏“窝子”。赫山区花鼓戏剧团作为一个基层文艺团体,本着扎根基层,面向农村,以为老百姓多演好戏为宗旨,紧紧围绕服务农村这个主题,牢牢把握当地群众需求,以服务的眼光捕捉市场契机,用文艺的形式宣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用适合农村的传统花鼓戏牢牢占领农村演出市场。从2006年起,剧团开展送戏下乡,累计为群众演出1048场。为迎合农民群众的口味,配合区委、政府中心工作,在节目编排上,除演出优秀传统剧目外,还创作编排大量农民群众喜闻乐见,反映时代精神,具有良好教育意义的现代戏。配合全区的先进性教育、禁毒人民战争、打击地下六合彩、创星工作、招商引资、计划生育、新农村建设等作,创作了《远山的呐喊》、《苦海迷魂》、《泪洒杜鹃红》、《三大嫂请商》、《爹妈不在家》、《将计就计》、《胡八带头》、《让水争星》、《花乡访亲》等现代花鼓戏剧本。剧团演出活动遍及全区16个乡镇、街道和271个村,所到之处,反响强烈,观众累计达近百万人次。许多乡、村干部感慨地说:“我们开会讲半天道理,没有你们一个小时的宣传效果好!”由于戏演得通俗易懂,寓教于乐,受到群众空前欢迎,甚至出现两个村争抢剧团演出的可喜场面。优秀剧目的演出,有力抵制了农村封建腐朽文化,促进了新农村基层文化活动的开展,既解决了农民群众看戏难的问题,有利于引导老百姓追求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和情趣,又有利于树立文明新风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完善机制,从管理上对接市场
剧团的成败,关键在队伍。为了实现优化组合,剧团按照“兵选将,将点兵”的方式,对演职员实行竞聘上岗,积极打造有敬业精神,能吃苦耐劳,又能独当一面的演艺团队。对干好干坏一个样,演多演少照样拿补助的分配方式进行变革,彻底打破了分配上“大锅饭”。按4:6的比例,将演职人员的待遇分为基本工资和浮动工资,浮动工资按个人出勤、演出角色、观众反响等工作实绩发放,从而拉大了收入差距。近年来,由于“多劳多得、优劳优得”分配原则的成功实践,促使该剧团演职员勤奋学习、苦练基本功的自觉性高涨,演出质量明显提高。同时,他们还建立健全了新剧目的生产营销、产业开发、艺术档案、财务、后勤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从而使剧团的各项工作逐步走上了正轨。
三、创作精品,从内容上拓展市场
戏剧的生命力在于创作优秀剧目。近年来,剧团通过深入走访群众,开展市场调查,确定了自己的主攻方向——在服务中心,服务基层的同时,不断贴近群众的要求,贴近生活的实际,创作精品、排练精品、演出精品。为此,他们除巩固加工排练好原有剧目外,克服实际困难,重新编排了已多年未上演过的大型传统花鼓戏《恩仇记》、《兰寄子扳砖》、《湘子与林英》、《四郎探母》等,新排练了《郑培民》、《牛玉儒》、《酒醉英雄》等20多个优秀剧目,在历次巡回演出中,受到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一致好评。其中《四郎探母》在2010年益阳市首届花鼓戏汇演中荣获专业剧团唯一金奖;《湘子与林英》参加了“全省县级剧团优秀剧节目推广演出”活动。
四、稳定队伍,从意识上融入市场
剧团自加压力、自我奋进,加强班子建设。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和政府对文艺工作的有关方针政策,强信心、找对策、作规划、树目标、定措施。加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宣传教育,引导干部职工懂得,剧团的发展只能走市场经济之路,只能依靠自己,打牢基础、苦练内功,不断开拓市场。班子成员以身作则,坚持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入手,不乱花一分钱,甚至外出演出都是自掏腰包打车票、吃盒饭。因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原有的灯光、服装、道具、音响、器乐等演出设备日趋老化陈旧,演出车接近报废。针对这一情况,剧团全体演职员宁肯不领奖金补贴,也要挤出经费购置设备。去年添置了整套音响灯光设备和电脑字幕,并对排练厅进行装修,从硬件上提高剧团档次,大大提升了演出质量。
赫山花鼓戏的发展是益阳传统文化摆脱困境、走向辉煌的缩影,也是文化对接市场的有益尝试。近年来,剧团的工作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肯定和重视,该区从2007起,每年安排25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送戏下乡补贴,并把送戏下乡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经常性的文化下乡活动。 |
益阳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益阳在线”或在视频窗口中有“益阳在线LOGO”标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本公司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益阳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0737-4223659
1、凡本网注明“来源:益阳在线”或在视频窗口中有“益阳在线LOGO”标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本公司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益阳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0737-4223659